摘要:距离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3阅兵”越来越近,全球目光都聚焦在这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意义的盛会之上。
距离中国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9・3阅兵”越来越近,全球目光都聚焦在这场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意义的盛会之上。
可就在这关键节点,一个本应深刻反省历史的国家却跳了出来,成了首个公开阻挠各国参与阅兵的“搅局者”——它就是日本。
日本驻外使馆近期密集联系欧亚多国,劝各国领导人“审慎考虑”是否出席,给出的理由竟说是中国阅兵“过度聚焦历史、渲染反日情绪”。
日本为何非要在这种时候横插一脚?它背后真正的盘算又是什么?
日本所谓“过度聚焦历史”的说法,本质上是在混淆是非。
中国举办“9・3阅兵”,从来不是为了渲染对立,而是为了纪念3500万在侵华战争中伤亡的同胞,为了铭记无数先烈用鲜血换来的和平,为了让全世界都看清侵略战争的残酷本质。
这些都是刻在民族记忆里的真实过往,是用无数生命写就的历史事实,怎么到了日本口中,就成了“过度聚焦”?
更讽刺的是,日本自己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从来都是“双重标准”。
一边对着国际社会哭诉当年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受害者经历”,每年还专门举办纪念活动大肆宣扬。
另一边却对自己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等亚洲国家带来的灾难避而不谈,甚至任由右翼势力篡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三光政策”。
就拿731部队来说,这支犯下滔天罪行的部队,其罪行有大量档案和幸存者证词作为铁证,可日本至今没有对这段历史作出正式道歉,反而有政客在公开场合淡化其残暴程度。
中国不过是想通过阅兵,让这些被日本刻意掩盖的历史真相被更多人知晓,日本就急着跳出来阻挠。
说到底,就是怕这些罪行被摆到国际舞台中央,怕自己精心构建的“受害者形象”彻底崩塌。
日本声称自己是核武受害者
仔细梳理会发现,日本这次阻挠“9・3阅兵”,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有“前科”的。早在2015年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日本就玩过类似的把戏。
当时安倍政府先是以“国会事务繁忙”为由拒绝出席,转头就私下里指责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赴华参加阅兵“破坏中立”,甚至还向韩国施压,要求韩国减少参与规模。
这种一边自己拒绝正视历史,一边还想拉着其他国家一起无视历史的做法,暴露了日本一贯的霸道逻辑。
这些年,日本在历史修正主义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安倍时期的“安倍谈话”故意模糊“殖民侵略”的定义,到首相专机被曝出涂装“731”部队编号引发国际哗然,再到强行通过新安保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每一步都在试图为军国主义“松绑”。
而中国阅兵所展示的历史铁证,恰恰戳中了日本历史修正主义的“痛处”,一旦各国都认可中国的历史叙事,日本长期以来篡改历史、逃避罪责的企图就会落空。
所以日本才会一次次在这种时候出手阻挠,妄图用外交手段压制历史真相的传播。
尽管日本费尽心机游说各国,但国际社会的反应却让它的“孤立图谋”彻底破产。
俄罗斯总统普京早就明确表示,会在出席天津上合峰会后转道北京参加阅兵;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中亚和东欧多国元首也都确认出席。
这些国家的选择,本质上是对历史正义的支持,是对中国在二战中贡献的认可。
要知道,在二战中,中国战场牵制了日本大部分陆军兵力,以3500万军民伤亡的巨大牺牲,为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反攻争取了宝贵时间。
剑桥大学有学者曾明确指出,“中国与美苏英同为二战支柱,必须站在同一历史高度”,这一观点如今已得到越来越多国际学界和政界的认同。
2015年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时,23国元首、42位政府首脑齐聚天安门城楼,就已经打破了日本所谓的“中国孤立论”。
如今各国政要再次积极响应,更是说明历史的天平正在向正义倾斜。
反观日本,它在游说过程中几乎没得到多少支持。就连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支持中国阅兵,但也没有像日本那样对各国指手画脚。
毕竟美国自己也举办二战胜利纪念活动,清楚纪念历史的意义,更明白日本的理由站不住脚。
日本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举动,只会让国际社会更清楚地看到它不敢正视历史的真面目。
日本之所以急着阻挠各国参加“9・3阅兵”,除了怕历史真相曝光,更有深层的战略考量。
近年来,日本一直在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扩军备战的动作越来越明显。
2024年,日本把国防预算提升到了GDP的2%,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很多北约国家;“出云”号准航母完成F-35B起降测试,意味着它具备了远洋作战能力。
日本还和美国升级安全同盟,合作生产武器,甚至喊出“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的挑衅言论,这些举动都透着一股军国主义复苏的危险信号。
而中国阅兵虽然会展示部分军事力量,但从始至终都在强调“永不称霸”。早在多年前,中国就宣布裁军30万,用实际行动证明和平诚意。
这些年,中国蓝盔部队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累计部署4.7万人次,亚丁湾护航15年保障了6700艘商船安全,新冠疫情期间“和平方舟”医院船还远赴43国提供医疗救援。
中国的军事发展始终服务于和平,这与日本的扩军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
日本怕的就是,各国通过参加中国阅兵,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的和平担当,也更警惕日本的扩军野心。
它试图用“反日”的帽子抹黑中国阅兵,本质上是想转移国际社会对它自身军事扩张的关注,同时削弱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可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会让它的野心暴露得更彻底。
如今,距离“9・3阅兵”越来越近,各国政要陆续飞往北京,多国青年在社交平台上讨论中国阅兵传递的和平意义,这些都说明,国际社会对历史的认知越来越清晰,对中国的和平理念越来越认同。
日本越是阻挠,越能证明它的心虚——它怕历史账被重新提起,怕自己的国际形象进一步受损,怕战略地位受到冲击。
可历史从来不会因为回避就消失,正义也不会因为阻挠就缺席。
德国作为二战战败国,通过深刻反省历史、向受害国道歉、立法禁止纳粹主义,最终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谅解。
而日本却始终在历史问题上含糊其辞,甚至试图美化侵略,这种态度不仅让中国等受害国无法接受,也让国际社会对它保持警惕。
正确对待历史,是日本与周边国家发展关系的前提,也是它成为负责任国家的基础。
如果日本真的想融入国际社会,想在亚洲和平发展中发挥作用,就必须放下侥幸心理,彻底正视自己的侵略历史。
否则,它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被历史和国际社会抛弃。
中国“9・3阅兵”的大幕即将拉开,这场盛会终将成为铭记历史、守护和平的重要见证。
日本的阻挠,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小插曲,既挡不住历史真相的传播,也拦不住各国对和平的向往。
毕竟,谁在守护历史正义,谁在破坏和平秩序,国际社会看得清清楚楚。
来源:行走在云端的聪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