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毒砂锅”?用它煲汤就是煲“毒汤”,许多人家里或还在用?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1:07 2

摘要:市面上那些颜色鲜艳、釉面光亮、价格诱人的砂锅,很多并非“朴实无华”,而是含有隐藏的健康隐患。尤其是某些低价砂锅,其釉料中可能含有铅、镉等重金属,每次高温煲汤,都在“默默放毒”,一点一点渗入食物,最后进入人体。

砂锅煲汤,香气四溢,但若用错了砂锅,煲的可能不是汤,而是慢性“毒液”。

市面上那些颜色鲜艳、釉面光亮、价格诱人的砂锅,很多并非“朴实无华”,而是含有隐藏的健康隐患。尤其是某些低价砂锅,其釉料中可能含有铅、镉等重金属,每次高温煲汤,都在“默默放毒”,一点一点渗入食物,最后进入人体。

问题不在砂锅,而在“有釉”的砂锅。

釉,是陶瓷制品表面的玻璃状涂层,本意是为防渗、增亮、提升美观。但有些厂家为了节省成本,采用含重金属氧化物的低质量釉料。这类釉料在高温下容易析出有害物质,尤其是在酸性环境中,比如煲番茄、醋、柠檬等食材时,析出的量更高。

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砂锅还能分种类。砂锅不是一个统一标准的品类,不同工艺、原料、釉面处理,差之毫厘,危害千里。

是最常见的“幕后黑手”。

被人体吸收后,它不像普通污染物那样能顺利排出,而是更像赖着不走的“老赖”,长期存留在骨骼、肝脏、肾脏中,对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生殖系统造成多方位损伤。儿童若长期摄入微量铅,可能影响认知发育和学习能力,成人则可能出现贫血、慢性疲劳、记忆力下降等表现。

“煲个汤还能中毒?”听起来像个笑话,细究起来却让人笑不出来。

研究发现,部分廉价砂锅在模拟日常煲汤条件下,其食物中铅的残留量可高达国家限值的2~3倍。尤其是老旧砂锅,釉层日久磨损更容易导致铅镉析出。有些“传了几代”的砂锅,看着有感情,实际上已成“毒源”。

越是颜色艳丽、图案复杂的砂锅,越容易“有问题”。这不是说所有彩釉砂锅都有毒,但从概率上来看,颜色越鲜艳,采用的化学原料越多,重金属超标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还有一种“高仿砂锅”,外表酷似传统土陶砂锅,价格极低,标称“高温烧制”,但实际温度远远不达标。这类仿品在高温下不稳定,容易裂开,更容易释放有毒物质。尤其是在反复使用后,釉面一旦出现划痕、掉釉,风险指数陡升。

更棘手的是,很多人喜欢用砂锅煲骨头汤、酸辣汤、菌菇汤,这些汤中酸性物质较多,恰好是促进重金属析出的“催化剂”。看似养生,实则“养毒”。

解决之道不是“从此不用砂锅”,而是“挑对砂锅”。

真正安全的砂锅,通常采用无铅釉、纯天然矿土、高温烧制工艺,烧制温度需达1200℃以上才能保证釉层稳定,防止有害物质析出。这类砂锅通常不便宜,但从健康角度来看,贵得有理。

有一种方法可以初步判断砂锅是否安全:烧少量醋水,冷却后倒入白瓷碗,若汤色不变、无异味,则可能较安全;若汤色变暗、发灰、发绿,甚至有金属味或沉淀物,应立即停用。

这并不等于民间偏方就能代替科学检测,真正的安全保障,还是来自产品出厂时的合格检测报告。正规品牌的砂锅通常会明示“无铅釉”“食品接触用陶瓷”“符合GB4806.4”等字样,这是底线。

更值得提醒的是,砂锅破裂、掉釉、出现黑点、瓷裂等情况,哪怕只是一点点,也意味着釉层已破坏,不再具备防渗功能,必须更换。

有些人认为“砂锅越用越香”,但事实是,砂锅越用越旧,釉层也可能越不稳定,尤其是那些老掉牙的、用了十几年的砂锅,其安全性早已不复当年。

更有甚者,把砂锅放入洗碗机里清洗,或用钢丝球猛刷,这类操作不仅破坏釉面,还会加速其老化。高温+金属摩擦=毒素释放的完美触发器。

市面上还有一种“黑砂锅”,外表乌黑发亮,看起来朴实无华,实则不少是添加了氧化锰、氧化铁等金属氧化物来增色,这类材料在高温下也可能析出危险物质。颜值低,不等于就安全。

如果真的想追求一口安全的炖汤锅,也许可以考虑铸铁锅、不锈钢锅、玻璃锅等材质替代。虽然少了些“砂锅炖出来的味”,但从健康角度来说,味道可以调,健康不能赌。

特别提醒孕妇、儿童、老年人等敏感人群,应尽量避免使用来路不明的砂锅炖煮食物。这类人群对重金属的代谢能力较弱,一旦摄入超标,后果更为严重。

从“口感”到“健康”,就差了一个“釉”字。

砂锅不是“锅界毒王”,但一旦选错,确实可能成为“慢性杀手”。安全用锅,防患于未然,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对家人的守护。

煲汤可以滋补,也可以致病。关键在于:锅对了,汤才补人;锅错了,再好的食材也变“毒药”。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莉,王亚丽,郭琳,等.陶瓷制品中铅、镉溶出量检测与风险评估[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23,33(05):667-670.

[2]王芳,赵蕾.陶瓷釉料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J].中国陶瓷,2022,58(10):84-88.

[3]韩颖,陈思,刘雪,等.我国日用陶瓷产品重金属迁移限量标准研究进展[J].中国标准化,2024(08):108-112.

来源:纵横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