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促干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10:59 2

摘要:初秋的黔北大地,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在汇川区芝麻镇的层层梯田里,沉甸甸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头,无人机载着刚收割的高粱在山间穿梭;在新蒲新区中国辣椒城,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活跃于交易大厅,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辣椒交易数据;在播州区洪关苗族乡,正在修建的文化广场热火朝

初秋的黔北大地,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在汇川区芝麻镇的层层梯田里,沉甸甸的高粱穗压弯了枝头,无人机载着刚收割的高粱在山间穿梭;在新蒲新区中国辣椒城,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活跃于交易大厅,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辣椒交易数据;在播州区洪关苗族乡,正在修建的文化广场热火朝天,村民们积极投工投劳,对美好生活充满期待......一幅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背后,跃动着遵义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思践悟、担当作为的坚实身影。

“品种好,管理科学,预计今年亩产可达1400斤!”在播州区三岔镇的稻田边,种粮大户张道良的“增收账”算得格外响亮。这份底气,来自镇里农技先锋队开设的田间课堂。这支由党员技术骨干组成的队伍,今年推广优质稻种1.2万亩,科学种田已成为当地农户的共识。

这样的场景,是遵义市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的写照。全市农业农村系统党员干部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将学习教育同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相结合,通过抓技能培训、修产业道路、解销路难题等举措,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凝聚强大合力。

面对辣椒产业加工能力不足的瓶颈,市辣椒产业专班党员干部带队深入基层调研,争取到农业农村部2亿元的辣椒产业集群项目;市农业农村局党员骨干牵头制定《遵义市2025年红粱收储工作方案》,联合酒企构建全链条的红粱生产和管理模式。今年全市红粱订单种植面积达130余万亩,预计产量达30万吨。

“以前靠人背高(红)粱,一天肩膀磨得生疼。现在用无人机运输,150斤高(红)粱‘嗖’地就飞下山了!”汇川区芝麻镇观音寺村村民夏应林的感慨,道出了科技给山区农业带来的变化。今年,观音寺村引进重庆的一家无人机服务团队,每斤收取服务费0.15元,收割效率大幅提升。

科技赋能,订单种植,今年观音寺村共种植红粱3500亩,预计销售额80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卢大伟说:“无人机运输、物联网监测这些技术,是党员干部先学一步后,再手把手地教给群众的。”

“广场建好后,重庆客人来了又多了一个耍处!”播州区洪关苗族乡洪关村村民宗恩超的朴实话语里满是期待。以开展学习教育为契机,洪关村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争取40余万元资金整治村庄环境,对乡村旅游进行提档升级。

办实事解民忧的故事,在播州区其他地方同样上演:马蹄镇干部化身“推销员”,为洋河村滞销的7000多斤土豆找到买家;枫香镇花茂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为20余亩果园修建产业路......一件件沾着泥土、冒着热气的民生实事,成为检验学习教育成效的注脚。

走进新蒲新区虾子镇中国辣椒城,电子大屏上实时显示着辣椒价格指数、交易数据等信息。作为全球最大的辣椒集散交易中心之一,今年上半年辣椒交易量达20万吨。

以辣椒兴业富民,在第10届贵州·遵义国际辣椒博览会上,新蒲新区向与会嘉宾展示了当前辣椒产业发展的图景:全区培育职业椒农3000户,建成4个辣椒专业种植镇村,集聚了“贵三红”“遵义德庄食品”等辣椒深加工企业,用小辣椒串起三产融合的致富路。

从美化乡村到修产业路,从田间促销到技能培训,秋阳下的黔北,高粱红、椒飘香,广大党员干部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