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盟为了降低所谓的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其实完全是美国和欧洲自己破坏了关税、贸易和市场规则,导致中国不得不把稀土供应也变成贸易战争的武器的——欧盟信誓旦旦设立了一个远大目标,要自己生产稀土,但是这个远大目标从一设立开始,就等于欧洲拉开了与中国进行稀土产业竞争的序
贺利氏集团虽然已经在中国深耕50年,但仍然没办法帮助德国实现稀土自立
讲一件乐子事,你都想像不到,一个地球上最重要的工业强国,之一,但有时候怎么会蠢到这种地步?
德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稀土回收梦”才做了一年就破灭了。
欧盟为了降低所谓的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其实完全是美国和欧洲自己破坏了关税、贸易和市场规则,导致中国不得不把稀土供应也变成贸易战争的武器的——欧盟信誓旦旦设立了一个远大目标,要自己生产稀土,但是这个远大目标从一设立开始,就等于欧洲拉开了与中国进行稀土产业竞争的序幕。
其中唱主角的是一家德国的家族企业Heraeus科技集团——他们在德国东部,位于柏林西南约140公里的小镇比特费尔德(Bitterfeld),建立了新工厂,欧盟的试验开始了,这里正在从废旧电子设备中回收稀土元素。
去年5月,Heraeus科技集团在这里建立了新工厂,马上就被欧盟誉为“欧洲最大的稀土磁体回收厂”,Heraeus集团的原计划是通过回收废旧电子设备,每年回收生产约600吨稀土磁粉,并在可预见的未来将产能翻一倍,达到1200吨。从而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也就是要在欧洲市场上打败中国的稀土供应商。
贺利氏的稀土回收工厂
电脑硬盘中的废磁铁
在去年5月底的一条新闻里,贺利氏集团宣布其位于德国比特菲尔德的欧洲最大稀土磁铁回收工厂已开始生产——利用回收的报废电子设备生产纳米晶态稀土磁粉,可用于生产粘结钕铁硼磁体、热成型钕铁硼磁体及稀土储氢元件。
新闻称,几乎一半的稀土元素都用于制造永磁体。尤其对于强大而节能的电机来说,永磁体是不可替代的。而随着电气化和气候问题带来的转型升级,预计到2030年,对钕铁硼磁铁的需求将翻一番,到2040年甚至将增长3倍以上。贺利氏技术总监Alexander Buckow表示:“Heraeus Remloy开发了一种独特的回收技术,以确保钕铁硼磁铁的长期供应,并建立可持续的循环经济。该技术能够节约资源地处理旧磁铁,与初级生产相比,二氧化碳消耗减少了80%,但磁铁质量保持不变。”未来,旧磁铁的回收将能够满足欧洲30%以上的新磁铁需求。
回收的纳米晶态稀土磁粉
然而,一年时间过去了,Heraeus集团似乎才真正醒悟过来了,尽管这个欧洲的新产业看起来具有潜在战略意义,但现在这座新工厂已经入不敷出。Heraeus公司的另一位负责人之一的本德(David Christian Bender)称:“尽管不能透露具体数字,但我们还远未达到满负荷生产。”他还补充说,欧洲的稀土回收产业难以与中国的稀土供应相竞争。
尽管欧洲自己也有一些稀土矿藏,但现在并不能开采钕,欧洲使用的重稀土100%从中国进口,轻稀土85%从中国进口,其中也包括钕。而且,中国还生产了全世界九成的稀土永磁体。
在德国制造业中,有四大领域属于特别依赖稀土供应:汽车、机械设备工程、能源和军工,其中的一种关键矿物就是钕,是欧洲自己根本不能开采和提炼的,必须依赖于中国。
2024年,欧盟在冯德莱恩的主持下,雄心勃勃地推出了一部《关键原材料法》,其目标据称要在2030年之前自主开采达到10%,加工达到40%和回收达到25%;对单一非欧盟国家(其实就是中国)的依赖将降至65%以下。
而且,除Heraeus公司之外,还有其他几家欧洲企业也在竞争稀土回收产业的领先,看似万事俱备,但是在另一端,它们想找到愿意支付更高的高于中国产品的价格,以支持起欧洲本土稀土工厂创业的欧洲本地客户却非常之困难,而欧洲以外的客户呢?都在跟中国人做生意。
现在的欧洲人居然已经傻到连最起码的价格规律都不讲了,但最后还是被价格规律给惩罚了。因为自从2022年3月以来,由中国人控制的氧化钕的价格逐渐下降,尽管也会有些波动,在2024年中达到低点,这进一步加剧了稀土回收厂商们的盈利难度。甚至目前欧洲稀土的回收率还不到1%。欧盟批准的一些项目更是很难形成产业规模。
但是在今年4月,中美关税战导致的大幅度管制,造成多种重稀土及稀土永磁体的出口受限,欧洲工厂的供应短缺,德国的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生产线停滞的状况——这本来对欧洲自己的稀土回收产业是一个大大的立好,但是,即使在这种前提之下,德国本土的这些新生的稀土回收企业仍然难以实现盈利,这些愚蠢的欧洲人和德国人,他们明显低估了中国人在过往几十年开发稀土产业过程里所克服的那些千难万险,他们更是对自己的重新创业能力明显高估了许多倍。
我看最后欧洲佬们还得老老实实回来跟中国人做稀土生意,因为你有就是有,你没有就是没有。全球化产业循环又有什么不好呢?盲目跟着美国人走又会有什么好果子吃呢?
来源:司马平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