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半年前,陈先生发现自己排便时偶尔带血,颜色鲜红,但量不算多。以为是痔疮,加上身体没有其他不适,吃饭、睡觉都正常,他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以为只是痔疮,
没当回事,
没想到拖成了癌症晚期。”
39岁的陈先生(化名)
躺在病床上,
满是懊悔。
半年前,陈先生发现自己排便时偶尔带血,颜色鲜红,但量不算多。以为是痔疮,加上身体没有其他不适,吃饭、睡觉都正常,他便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网络图
直到最近,便血次数变多,陈先生才在家人催促下前往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肠镜检查结果让他如遭雷击——直肠上长了肿物,病理报告显示为直肠癌。更糟的是,癌细胞已转移到了肝脏,出现4个转移灶,需先进行化疗控制病情。
“我还这么年轻,
平时也没有抽烟、喝酒的习惯,
怎么会得肠癌?”
陈先生内心有些崩溃。
据胃肠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池良杰解释,胃肠道肿瘤的发病原因复杂,像陈先生这样没有明显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在临床也不少见,但更多时候,不良生活方式会大大增加患病风险。
池良杰(左一)为患者做手术
“胃肠道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池良杰介绍。
以直肠癌为例,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便血,常被误认为是痔疮;如果肿瘤位置较高,还可能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比如腹泻、便秘交替,或大便变细、变形。
而胃癌的症状更“隐蔽”,多是腹胀、腹痛、食欲下降、嗳气等不典型表现,和普通胃病很像,等到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
池良杰提醒,预防胃肠道肿瘤,要减少红肉(猪、牛、羊肉等)摄入,多吃白肉(鱼、虾、鸡肉等)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少吃腌制食品,比如咸菜、腊肉,以免增加胃癌风险。
同时,一些常见的习惯也可能成为“健康杀手”。长期抽烟、大量饮酒会刺激胃肠道黏膜,增加细胞癌变的概率;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诱因,建议家庭成员定期检查,发现感染及时治疗;长期精神压力大、作息不规律,也会影响胃肠道功能,降低身体免疫力,为肿瘤生长创造条件。
陈先生的经历
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
那么
哪些人属于胃肠肿瘤高危人群
需定期做哪些筛查?
发现了胃肠道肿瘤
有哪些最新的综合治疗手段?
……
想了解更多关于
胃肠肿瘤防治的知识
8月28日(周四)晚上7点
欢迎锁定
《大医生开讲·福州大学附属省立直播间》
权威专家将为您答疑解惑
直播专家
池良杰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胃肠外科副主任
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一届胃肠间质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分会胃癌外科分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预防医学会胃肠肿瘤预防控制专业委员会秘书
福建省抗癌协会微创外科青委会副主任委员、大肠癌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林贵山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肿瘤血液医学中心副主任
福建省核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学分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福建医学会肿瘤放射治疗委员会委员
福建抗癌协会鼻咽癌放射治疗委员会委员
福建省医学会放射肿瘤学腹部肿瘤放疗学组委员
张桂枫
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肿瘤内科 主任医师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肿瘤防治分会委员
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临床肿瘤学诊疗分会常务理事
福建省抗癌协会第一届癌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关于胃肠肿瘤
你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
一起来问医生
↓↓↓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福建卫生报、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
协办单位:福州大学附属省立医院
来源:福建卫生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