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穉登行书《除夜元日等四首诗卷》欣赏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27 10:40 1

摘要:上海博物馆藏的王穉登《行书除夜元日等四首诗卷》,是幅藏着烟火气的佳作。四首诗写于己巳、丙午、丁未等不同年份的除夜与元日,字随情走,把文人在岁首岁尾的杂感,都揉进了笔墨里。

上海博物馆藏的王穉登《行书除夜元日等四首诗卷》,是幅藏着烟火气的佳作。四首诗写于己巳、丙午、丁未等不同年份的除夜与元日,字随情走,把文人在岁首岁尾的杂感,都揉进了笔墨里。

先看诗里的滋味。己巳除夜写“火树光中爆竹声”,开篇就有年节热闹,可接着“佣书终岁公沙穆”,又露了笔耕谋生的清苦,末句“载鹤支郎渭上行”却转得洒脱,像把俗事暂抛在了风里。丙午元日“新晴元日试登楼”起得明快,“客来门上频题凤”藏着对人情的暖意,可“老伴残编尘满笳”又道尽书斋寂寥,最后“辛盘且就邻翁醉”,倒有几分随遇而安的通透。

到了丙午除夜,调子沉了些。“杞人心事向谁论”起笔就带愁绪,那年建业、金昌的乱事,怕是压在他心头——“建业弄兵由赤子,金昌失火自城门”,把时局碎影揉进年节里,可“索果何妨且抱孙”又软下来,是俗常里的温软。丁未元日更直爽,“输我高舂只晏眠”是不赴朝会的自在,“种秫须当买薄田”藏着归田心,末句“袖中消尽御炉烟”,像把官场旧味都掸净了。

再看笔墨。王穉登写行书不耍巧,笔画松活得像初春刚抽的柳丝。写“火树”“爆竹”时,笔锋略跳,带点年节的雀跃;到“杞人心事”,笔画沉了些,转折处也缓了,像叹口气似的;“晏眠”“薄田”这些字更松,墨色也淡了些,透着股懒懒散散的自在。行距不挤,字距也松,读着不慌,倒像他在书斋里慢慢写,边写边琢磨诗里的事。

款识就落“王穉登”三字,不啰嗦,和他诗里“何用鲭夸出五侯”的性子合。这卷字不炫技巧,就凭真情实感——年节里的热闹与寂寥、对时局的愁绪与对俗常的暖,都在笔墨里淌。对书法爱好者来说,不单能品他的字,更能从诗与墨的合里,瞅见一个真实的明代文人:有愁有暖,有想抛的俗事,也有舍不下的自在。

释文:

己巳除夜 火树光中爆竹声,婆娑樽酒夜三更。傭书终岁公沙穆,游岳何年尚子平。社近莲花寻道者,园多杨柳学先生。明朝有约看花去,载鹤支朗渭上行。

丙午元日 风过园林雨乍收,新晴元日试登楼。客来门上频题凤,家住墙东不侩牛。老伴残编尘满笳,贫留一剑蒯为缑。辛盘且就邻翁醉,何用鲭夸出五侯。 王穉登。

丙午除夜 杞人心事向谁论,媚灶空闻爆竹喧。建业弄兵由赤子,金昌失火自城门。颂椒时复还中圣,索果何妨且抱孙。守岁纷纷难免俗,盘餐萧瑟坐黄昏。

丁未元日 朱衣银烛去朝天,输我高舂只晏眠。置驿人曾无一二,曳裾何但客三千。歌鱼吕兔弹长铗,种秫须当买薄田。不记校书芸阁事,袖中消尽御炉烟。王穉登。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