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整个人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身体没有剧烈疼痛,也没有明显不适,怎么说是晚期就晚期?他甚至前一天还和朋友一起喝茶下棋,笑得合不拢嘴。
56岁,刚退休,还没来得及享受自由生活,一个男人突然被查出肠癌晚期。
听到这个消息时,他整个人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身体没有剧烈疼痛,也没有明显不适,怎么说是晚期就晚期?他甚至前一天还和朋友一起喝茶下棋,笑得合不拢嘴。
可第二天就被医生通知病情严重,已经转移。
到底怎么回事?一个人怎么会在“看起来挺健康”的时候,身体里却已经埋下了癌症的定时炸弹?难道真的没有任何信号?还是说,其实身体早就“提醒”过,只是他没往心里去?
很多人总觉得,癌症离自己很远,那是别人的事。但真相是,它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冒出来的。就像一条河,不会突然干涸,而是慢慢断流。肠癌也是,它来之前,不会敲锣打鼓,只是不动声色地,在你身体里“做旧账”。
有时候,身体喊了很多次“我不舒服”,只是你没听清。或者你听到了,但觉得“没事,过几天就好了”。可这一拖,可能就拖过了早期筛查的最佳时机。
那位56岁的患者,回忆起来才发现,其实早在大半年以前,他就经常腹部隐痛,有时候大便带血,但他觉得是“痔疮老毛病”,也没当回事。
他偶尔便秘,偶尔腹泻,起初也没多想,认为是吃坏了肚子。尤其是体重突然掉了十几斤,他还挺高兴,以为终于瘦了……
消化道症状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肚子胀、便秘、拉肚子、屁多、食欲差,这些事,谁没遇到过?但如果这些症状频繁出现,或持续时间很长,就不是“正常的小毛病”了。
肠癌在早期真的不是无声无息,只是它说话的方式太“平常”,不像心梗那样突发、剧烈。它更像一个耐心的骗子,慢慢让你放下警惕,然后突然揭露真相。
便潜血是个值得警惕的信号。很多人听说过“便血”,以为一定是肉眼看到的红色才算。其实不然,肉眼看不到的“潜血”,才是更可怕的地方。因为你看不到,就更容易忽略。
体检查出贫血的人,也不能掉以轻心。尤其是中年男性,既不失血又没外伤,怎么会贫血?如果排除了胃病、营养不良,就要怀疑是不是肠道在“偷偷流血”。
肠癌的一个特点,是早期症状模糊,晚期进展迅速。等到你觉得“哪里真不对劲”,可能就是肿瘤扩散的时候了。尤其是右侧结肠的癌症,更加隐蔽。因为那里肠道宽,粪便稀,不容易堵塞,往往肿瘤长到很大才有感觉。
生活中很多人都习惯“扛一扛”,觉得小病忍一忍就过去了。但身体不是机器,不能无限透支。尤其是过了50岁,任何“反常”的身体变化,都不该掉以轻心。
排便习惯改变,其实就是一个很直观的信号。比如原来每天一次,突然变成一天三次;原来成型的便,现在变得稀软或者细长;原本没有黏液,现在大便里总有不明东西……这些都可能是肠道在发出求救信号。
很多人怕去医院,怕检查,怕“听到坏消息”。可怕的是,真正的坏消息,是你不查也不会消失。肠镜检查虽然听起来不太舒服,但它是目前发现肠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尤其是对于有家族病史的人,或者本身有肠息肉、炎症性肠病历史的,更应该定期做检查。
说到肠息肉,很多人也觉得无所谓,反正不是癌。但部分息肉的确有癌变风险,尤其是那些绒毛状、增生性的息肉。如果能在它变坏之前发现并处理掉,是不是就能避免后面那场“大病”?
饮食结构也是个大问题。现在很多中年人,工作忙、应酬多,三餐不定,爱吃肉少吃菜。
红肉、加工肉摄入过多,膳食纤维摄入不足,都是肠道的大敌。再加上抽烟喝酒、久坐不动,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肠道早早就不堪重负了。
肠道菌群的平衡也直接影响健康。你吃什么,它就“养”出什么样的菌。有益菌多,肠道通畅、免疫稳定;有害菌多,炎症增加、代谢紊乱。很多人一边吃着高脂高糖,一边靠保健品“补肠”,这就像一边放火一边救火,意义不大。
中老年人的一个误区是:只要我不体检,就算没病。但事实往往相反。你越逃避,问题越容易被拖到不可逆的阶段。尤其是那些没有明确症状的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很多时候都是通过筛查才被发现。
我们不能指望身体自己“好起来”。它不是自动修复的机器,尤其是在年纪越来越大的时候。你越不关心它,它就越容易出问题。而一旦出问题,代价是我们自己承担不起的。
那位56岁的男人,后来也说,如果能早几个月去查个肠镜,也许结局会完全不同。他不是不怕病,他是不知道那叫“病”。他以为那些小状况是年龄大了的正常反应,是“上了年纪就这样”,结果却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防癌筛查并不是吓人,而是给你一个提前知道、提前干预的机会。就像刹车片磨损了,早点换还能保命;等到完全失灵,可能就是车毁人亡。
肠癌并不“远”,它就潜伏在那些你以为“没事”的细节里。尤其是年过五旬的人,建议每5年查一次肠镜;有高风险的人,甚至应该更频繁。不是为了查出病,而是为了排除病。安心比什么都重要。
生活方式的改善也不能等到生病才开始。多吃蔬果、减少加工肉类、保持规律排便、适当运动,这些不是“健康达人”的专属,而是每个人都该做的日常功课。
一口吃不成胖子,但一口一口吃出病来却很容易。尤其是肠道,它不像心脏、脑部那样容易疼痛报警,它更安静、更隐忍。但也正因为这样,才更容易被忽视。
不要等到身体“发火”才想起关心它。很多时候,癌症不是突然来的,而是你一次次放过身体发出的信号,才让它有了发展的机会。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国家癌症中心.中国肿瘤登记年报(2022年).中国医学科学院.
[2]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年版)》.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推进方案.
来源:湘珺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