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高考志愿季,很多家庭注意到自动化、机械、电气这三门工科。就业报告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超过了九成六,本科的起薪也能在六千元以上。行业里把它们说成成本低又能快速见到回报的选择。
2025年高考志愿季,很多家庭注意到自动化、机械、电气这三门工科。就业报告里,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超过了九成六,本科的起薪也能在六千元以上。行业里把它们说成成本低又能快速见到回报的选择。
有的做机械设计的人,常常要在电脑前画图到凌晨。有人做电气工作,进入电网系统后被分到基层,要到户外爬杆检修线路,太阳下暴晒是常事。不同的岗位条件完全不一样,有的是办公室,有的是户外作业。
机械专业的学生常常要学《材料力学》,自动化的学生得学《自动控制原理》,电气的学生要掌握《电路分析》。这些内容理解起来很费劲,数学和物理基础不好的人往往在课程上吃力,有的人甚至因为多次挂科而延迟毕业。
一所二本学校的机械专业学生,大学四年都没熟练掌握CAD,毕业找工作时连基本的面试机会都缺少。这些故事说明,虽然整体就业数据好看,但个人的水平和方向会直接影响去向。
机械就业率虽高,但收入差距明显。不少人去的是生产岗位,月薪只有四千到五千元;进入新能源汽车研发部门的人,收入能达到一万元以上。电气专业也是一样,国家电网总部与地方供电所的待遇相差很大。
所谓高薪,更多是少数位置创造出的平均值。大部分普通毕业生如果没有提前在某个细分方向积累,会在职业初期进入重复性高的技术操作岗位。要想进入好职位,需要在大学早期就确定目标去学习。
华北电力大学的一位区域技术总监,大学时经常在实验室调试PLC,周末也不回家。他把这些经历说成是后面快速晋升的重要原因。能坚持的人通常对技术本身有兴趣,不是单纯看工资。
有的学自动化的人,每天面对机器编程,生活里人与人的交流很少。有人持续了半年最终转去做销售。这些情况说明,工作状态和个人性格不匹配,很容易中途离开。
普通家庭学生的优势在于学费压力不大,平均一年四千到六千元。但要提高竞争力,最好在大二的时候就找实习机会。机械专业可以进车企车间观察设备和流程,电气专业可以跟着师傅参与检修,自动化专业能用Python写简单的控制代码。
有一个一本院校的学生,在大二进入比亚迪实习期间掌握了CATIA建模软件。毕业后直接进了研发部门,负责电池包结构设计,起薪一万五千元。这种经历有时比成绩单更重要。
不管哪个工科,工作的强度和学习的难度都高。能拿到好职位的人,一般在学校阶段就开始积累与行业相关的技能;而没有方向的人,大概率会进入低薪岗位。这种差距往往在毕业的第一年就会显现。
就算就业率接近百分之百,也不能代表每个人都能进大厂。行业内部的薪资差异、岗位内容差异,很多人毕业后才会真正感受到。职业方向的选择和技能积累,是影响结果的重要因素。
来源:职场t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