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理也很简单,没事不如多琢磨自己的毛病,而不是动不动就嚼别人舌根。
《朱子家训》里这句话说得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为人处事,话可不是能随便说的。
道理也很简单,没事不如多琢磨自己的毛病,而不是动不动就嚼别人舌根。
说人坏话,看似痛快,实则损人不利己。
到头来,道德亏了,人品也败了,两样都没得好。
言为刀剑,伤人也伤己
在别人背后说人坏话,像暗地里捅刀子。
你总以为对方不知道,其实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北宋有个叫张咏的官员,听说同僚在宴会上调侃他很土气。
他虽然没当场发作,却默默疏远了那人。
后来那人因事求他,张咏也只回了一句:“当初你说我的话,我都记得。”
傅玄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
话能惹祸,就像病从嘴吃进去一样。
你若是管不住自己的嘴,那么迟早惹麻烦。
学会闭嘴,是修德的第一步。
可以说,一个人的嘴,就是他的风水。
管住嘴,守住口,才能尽可能避免祸患。
如此,修心养性,提高素养。
毁人者,终自毁
人情世故里贬低别人,不会显得你更高贵。
相反,只会降低自己的身份,败坏自己的道德。
明朝万历年间,有个书生总爱写诗嘲讽同窗才智平庸。
可到后来他参加科举,考官正是同窗的亲戚。
结果可想而知——名落孙山。
孟子有言:“谤人者,人亦谤之。”
人心都是相互的,你骂别人,别人也会骂你。
哪怕人家当时并不跟你计较,但是很有可能只是记在了心里。
所以,大家如果互相伤害,谁都得不了好。
与其拆台,不如搭台。
正所谓毁人者,终自毁。
因此,不如凡事慎重,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如此,理解别人,就是理解自己,哪怕自己很难不评价,也要尽可能压住。
因为很多事,你说得再多,评价得再精准,也是无济于事的。
修口即修心
为人说话留分寸,就是给自己留后路。
唐朝宰相娄师德,弟弟外放做官前,他如此叮嘱:“凡事忍让,别和人争。”
弟弟问:“就算别人吐我脸上呢?”
娄师德依旧答道:“擦掉就行,别还嘴。”
人生就是这样,哪怕你遇上了小人和烂人。
但是,你也要知道,跟猪摔跤,自己也只会沦为满身泥巴的下场。
不如凡事多退一步,多理解一下,哪怕吃点小亏,受点小委屈。
但起码自己通过管住嘴,则避免了更大受亏和麻烦的发生。
孔子有言:“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真正的聪明人,话不多,但做事扎实,素质靠谱。
毕竟,嘴上克制,心里才能清明。
一个人的德行是用行动垒起来的,而不是用嘴吹出来的。
说人坏话,一时痛快,一世亏心。
不如管住嘴,修颗善良心。
日子长了,你会发现,属于自己的福气自然来了。
来源:洞见叔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