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看,从这里往南望,能看到永定门、正阳门,再到故宫神武门,这条贯穿北京南北的线,就是我们脚下的‘城市脊梁’。”周末的景山万春亭前,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孩正作为志愿者进行讲解,将脚下这条中轴线的故事娓娓道来。她就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初二学生、14岁的杨自若,也是
“大家看,从这里往南望,能看到永定门、正阳门,再到故宫神武门,这条贯穿北京南北的线,就是我们脚下的‘城市脊梁’。”周末的景山万春亭前,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孩正作为志愿者进行讲解,将脚下这条中轴线的故事娓娓道来。她就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初二学生、14岁的杨自若,也是北京中轴线上小有名气的“文化传播小使者”。
参与中轴线相关桌游发布
近日,在2025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上,杨自若作为9名(组)全国“新时代好少年”代表之一参加了现场展示。
自若和中轴线的缘分始于小时候。在家人的陪伴下,她经常参观古代建筑和博物馆,每年都会登上景山,俯瞰故宫布局整齐的宫殿。“不过当时的我并不理解‘中轴线’这个概念。”杨自若说。
瑰丽的建筑是自若对北京中轴线的初印象,直到2021年,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举办,她才真正开始深入了解北京中轴线。在准备和参与大赛的过程中,杨自若阅读了不少有关北京中轴线的书籍,在网上收看北京中轴线名家讲座和综艺片。
赛后,杨自若入选了“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团”,她的干劲更足了。
“我觉得这个称号来之不易。我还可以做更多事情,让同龄人和我一起参与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杨自若说。
杨自若
有了这个想法,小自若做了个大胆的决定,发起成立青少年公益志愿团组——纵横少年团。几年来,从身边的同学,到慕名参与的同龄人,这支队伍的队员已近百人。每个孩子都能在人前开讲,把中轴线的故事娓娓道来。
除了定点讲解,团队还开展“画下中轴线”写生、中轴线主题视频拍摄、名人访谈、文艺汇演等,甚至尝试过英文讲解,让外国游客也能听懂中国古建的故事。
为了让讲解既专业又生动,每次活动前,都会邀请古建筑、历史领域的专家为成员们“充电”,从遗产点的历史背景到建筑细节,一一拆解讲解。
社稷坛、太庙、天坛、景山公园、万宁桥、永定门、正阳门等地,都有孩子们的足迹。过往游客不仅从稚嫩的童声中了解中轴线深厚的历史文化,更被小讲解员们的专业与热情所打动。
杨自若和团员们(举旗者为杨自若)
“有的游客在不同的点位认出了我的小伙伴们,并且给我们点赞,这让每一位队员都受到鼓舞,讲起来自信满满。”杨自若说。
开学即将升入初三,自若的业余时间少了,可宣传中轴线的热情不减。只要有时间,她便会和小伙伴们一起,把中轴线的故事讲给中外游客。
“北京中轴线应该被更多人知道、了解。我会一直坚持讲中轴线的故事。”小姑娘坚定地说。
如今的自若已小有名气,可在她看来,光是讲解中轴线是远远不够的。这不,前不久,由纵横少年团参与创意的主题桌游《北京中轴线•建造师》诞生。玩家可以扮演中轴线建筑师的角色,沿着中轴线地图展开冒险——完成“模拟历史事件”任务、收集建筑卡牌、通过“修缮保护”机制建造地标建筑。
桌游卡片和棋子
桌游实物
“参与的过程就是了解中轴、学习中轴的过程,未来要把这款桌游带给身边更多的小伙伴。”杨自若说。
不仅如此,在电子产品、数字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团队已经将目光转向了数字化产品。杨自若介绍,未来,希望在老师和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中轴线小程序和数字化产品,让北京中轴线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更好的传播。
受访者供图
记者:张骜
来源:京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