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修复质效提升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7 03:20 1

摘要:信用修复主要指为失信企业主动纠错、重塑信用提供路径,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202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等既有制度基

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信用修复质效提升助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张海霞 罗燕

信用修复主要指为失信企业主动纠错、重塑信用提供路径,是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202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制度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在《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等既有制度基础上,针对企业信用修复实践中的痛点堵点,在分类标准、流程再造、破产修复、数据协同和柔性理念5个维度进行焕新升级,标志着我国信用修复制度从分散探索迈向系统化、标准化新阶段,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也为成都市更好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提供了目标和建设内容。

信用修复实施方案的五维焕新

制度突破:从“各自为政”到“全国统一”。《实施方案》首次在全国层面将失信信息统一划分为“轻微、一般、严重”三类,改变过去“一刀切”的监管模式,同时要求行业主管部门在“信用中国”集中发布自己领域细则,实现“全国一套标准”;《实施方案》明确“信用中国”网站作为全国统一申请入口,接受包括行政处罚、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异常名录等在内的各类需要信用主体主动提出的信用修复申请,形成“线上提交、部门联办”模式,并同步要求各地政务服务大厅(办事中心)开设信用修复专窗帮办,解决企业“不知向谁申请”的困惑。

流程再造:从“庞杂无序”到“精简刚性”。《实施方案》对信用修复办事材料进行瘦身,一份履行证明和一份承诺书便可进行修复,同时鼓励推行“两书同达”,即收到处罚决定的同时,同步提供一份标明等级、修复所需材料、最短修复时间和修复渠道的信用修复指南,方便企业提前规划修复路径;《实施方案》提出“最多20个工作日”的承诺,整个修复过程最快10个工作日,相关部门接到申请后,3个工作日必须回复是否受理,一旦受理,7个工作日内需完成修复,仅在事情特别复杂(比如需调查核实)时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

破产修复:从“冰封困局”到“破冰续航”。《实施方案》创新提出在“信用中国”网站专门开设“破产(重整/和解)企业信用修复专区”,要求重整计划执行期间若企业提交法院批准的重整计划或认可和解协议的裁定书申请修复,便可通过暂时屏蔽失信信息、添加声明,解除融资限制,等重整/和解计划真正执行完毕,相关部门重新评估企业信用状况后,将最新的、好转的信用评价更新上去,保障企业正常经营和后续发展。

数据协同:从“更新滞后”到“强制同步”。《实施方案》要求认定部门、“信用中国”网站、征信机构(如提供信用报告的机构)必须在修复后同步更新信息,立刻解除对企业的限制,并特别强调征信机构展示的信用信息,如果涉及已经修复、不再公示的不良记录,必须和“信用中国”官网保持一致,更新较慢的征信机构还会在“信用中国”网站上被公开点名通报。

理念升级:从“惩戒高压”到“疏堵保畅”。《实施方案》提出既可以通过“信用中国”网站,也可以直接找当初认定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反映申诉,明确赋予信用中国作为总枢纽的转办功能,改变以往企业需要自行追踪进度的困境,并强制要求处理结果回传至“信用中国”网站,形成闭环。同时对“小错”处理更灵活,对于情节较轻的失信行为(轻微失信),可以不用公开公示或企业改正后马上就能申请恢复信用。

不断提升信用修复质效

信用修复新规的本质是通过制度性纠错机制激发市场活力,避免企业在财政资金补贴、招标投标、政府采购、项目申报及金融信贷等方面受到不良影响,有助于重振企业市场信誉和发展信心,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作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成都可结合《实施方案》对明确申请渠道和办理期限、简化申请材料等相关要求,率先推动政策转化,从加强宣传和告知提醒、便捷信用修复流程与服务、简化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入手,推动信用修复质效提升。

加强宣传和告知提醒,推动企业主动修复。根据《实施方案》明确信用修复申请渠道要求,引导各政务服务大厅(办事中心)开设信用修复线下服务窗口,帮助信用主体填报申请材料,并结合成都“立园满园”行动,依托区(市)县企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区)、园区企业服务中心(专区、站、点),将信用知识宣传与园区企业培训相融合,推动信用知识进大厅、进园区、进企业,通过印发宣传册、开展专题讲堂、设立信用工作专员等方式,提升企业对信用修复的认知度,同时开展信用修复“一对一”提醒服务,引导行业主管部门定期梳理可修复企业清单,在失信信息最短公示期届满时,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提醒企业主动修复信用,指导其合规经营。

便捷信用修复流程与服务,提升企业修复效率。根据《实施方案》信用修复办理期限要求,探索建设线上审批渠道,形成企业线上申请—部门线下核实—部门线上出具的办理流程,提高办理效率,引导行业部门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内部审核制度,通过明确审核流程与责任分工,对核实整改情况、盖章审批等环节的办理时限形成相应制度规范,采用配备AB角、远程审核等方式,确保在规定时限内完成信用修复。

简化信用修复申请材料,助力企业便捷修复。根据《实施方案》简化信用修复申请材料的需求,对轻微失信行为,探索信用修复“免申即享”,探索实施公示期届满时无须企业申请、自动撤销公示的信用修复模式,推动信用修复从“被动等审批”向“主动送服务”转变,对需缴纳罚款和提交整改材料类的一般失信行为,探索采取信用修复主体提交信用承诺书、政府部门对企业缴纳罚款和整改情况主动进行共享与核验的方式开展信用修复,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