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一则新闻如平地惊雷般震撼了大众的视野:来自河北沧州的庞众望,以74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他的家庭背景却令人揪心不已——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瘫痪,常年卧床,家庭经济极度窘迫,仅靠低保和拾荒勉强维持生计。面对这样的家庭状况,庞众望却说出
2017年,一则新闻如平地惊雷般震撼了大众的视野:来自河北沧州的庞众望,以74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而他的家庭背景却令人揪心不已——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下肢瘫痪,常年卧床,家庭经济极度窘迫,仅靠低保和拾荒勉强维持生计。面对这样的家庭状况,庞众望却说出了一句让无数人动容的话:“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有哪点是拿不出去的。”
1999年,庞众望出生在河北沧州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父母的身体状况让这个家庭从一开始就深陷困境。母亲庞志琴下肢瘫痪,行动不便,父亲因精神分裂症,无法正常工作和交流。家庭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年幼的庞众望身上。然而,生活的苦难并没有磨灭这个家庭的温暖,反而让亲情愈发珍贵。母亲虽身体残疾,但她乐观坚强的生活态度深深影响着庞众望。她常教导儿子:“面对什么,就解决什么,人总是要往前走的。” 这些质朴的话语,成为了庞众望成长道路上的精神支柱。
在庞众望6岁那年,命运再次给他沉重一击——他被查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面对高额的手术费,母亲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决然地坐着轮椅,四处奔走借钱。在母亲的坚持和众人的帮助下,手术最终顺利完成,庞众望的生命得以延续。这次经历让庞众望深刻体会到了母亲的爱与坚韧,也让他在心中种下了感恩的种子。
从那以后,庞众望便开始了边照顾家人边努力学习的生活。他每天放学后,不仅要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要照顾母亲的起居。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从未抱怨过,反而在母亲的鼓励下,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他深知,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改变家庭的命运,才能让母亲过上好日子。
小学六年,庞众望一放学就去捡废品卖钱,补贴家用。他怕母亲担心,每次都是偷偷去做。回到家后,他又会化身 “小大人”,照顾母亲,给母亲讲学校里的趣事。在他的努力下,家里虽然贫穷,但充满了温馨。而他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名列前茅,奖状贴满了家中的墙壁,成为了母亲最大的骄傲。
上初中后,母亲因长期营养不良和过度劳累,患上了严重的贫血,需要住院治疗。面对高昂的治疗费,庞众望没有退缩,他像当年母亲救自己一样,挨家挨户找亲友借钱。为了照顾母亲,他向学校请假,在医院旁的小饭店打零工。每天清晨,他早早起床,去菜市场捡烂菜叶,然后给母亲买些便宜的菜。尽管生活艰难,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在日记本上写下:“既然苦难选择了你,你可以把背影留给苦难,把笑容交给阳光。”
2014年,庞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高中。由于学校离家远,需要住校,他每个月只能回家一次。为了不让母亲感到孤单,他利用开学前的暑假,给母亲写了30封信,让姥爷每天读一封。信中,他关心母亲的生活,叮嘱母亲要注意身体,还鼓励母亲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些信件饱含着他对母亲深深的爱,也成为了母亲在孤独日子里的精神慰藉。
高中三年,庞众望学习更加刻苦努力。他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每天清晨,当同学们还在睡梦中时,他已经起床背诵课文;夜晚,当别人都已入睡,他还在教室里挑灯夜战。他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报,高中期间,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最终在2017年高考中,以684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加上清华大学农村专项计划的60分加分,他的总成绩达到了744分,成为了河北沧州的理科状元。
庞众望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人被他的坚韧和乐观所打动,纷纷伸出援手,想要资助他完成学业。然而,庞众望婉拒了这些帮助,他表示:“我从小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知道钱来之不易,不接受资助也是对自己的锻炼。大学四年我只需要做的就是努力,让这次机会不被白白浪费。” 这份自强自立的精神,让人们对他更加敬佩。
进入清华大学后,庞众望并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深知,在高手如云的清华园,只有不断努力,才能不被淘汰。大学四年,他多次获得学习进步奖,同时担任班上的团支书,积极参与各种社团活动,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然而,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在他大三那年,母亲因病去世,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打击。但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努力地学习和科研,他知道,母亲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他有所成就。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科研能力,庞众望获得了直接攻读清华博士生的资格。在博士期间,他专注于精密仪器领域的研究,致力于解决我国在该领域的 “卡脖子” 问题。他深知,精密仪器是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支撑,只有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才能为我国的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研之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无数次的实验失败,并没有让庞众望退缩。他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对科研的热爱,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科研上取得了重要成果,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获得了三项国家发明专利。他的科研成果不仅为我国精密仪器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让他成为了众多学子学习的榜样。
在取得成功后,庞众望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和曾经帮助过他的人。他将300万元专利收益全数捐出,设立 “志芹助学金”,资助贫困生及先心病儿童;捐给老家小学建电脑教室,改善孩子们的学习条件;还捐给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救助基金,帮助那些和曾经的自己一样身处困境的孩子。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感恩与担当,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寒门学子的高尚品质和家国情怀。
众望所归:当选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
2024年8月16日夜晚,来自清华大学的博士生庞众望,站上了《感动中国》的领奖台,正式荣获202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为他写下的颁奖词,字字句句都精准勾勒出他的人生底色:
“背影留给坎坷,笑容交给阳光;名字里写着责任,步履中充满力量。磨砺过的剑,破茧后的蝶,你一直向前,一直向上,不辜负妈妈的目光,不辜负时代的期望。”
短短数言,恰如其分,这份荣誉对庞众望而言,是实至名归,更是社会对他多年来坚守与付出的高度认可。只是这份荣光中,藏着一份遗憾——曾是他精神支柱的母亲,永远看不到这一幕了。
庞众望的故事早已超越个人经历,成为激励无数普通人的精神符号,网友们的热议更是道出了大众的心声:
—— “真是,就是因为知道了庞众望,我才相信了:我们普通人,也能通过学习,来逆天改命!”
—— “庞众望,众望所致!很高兴我们的青年一代有这样的人,也希望他能成为更多年轻人的榜样!”
——“值得我们认识的不是他苦难的身世,而是他苦过穷过仍然坚定的意志和科研报国的使命和信念,庞众望。”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总有人在背后默默的付出、缝缝补补、不计得失,我想这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渐渐走向强大的根源吧,韦东亦、庞众望新时代的好青年、楷模。”
—— “庞众望,感动中国人物当之无愧!尤其是那句:我没有觉得我的家庭有哪点是拿不出去,这句话感动了我很久很久[赞][赞]”
如今,庞众望依然在科研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让我们看到了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力量,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爱的力量。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有追求,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庞众望,这个从苦难中走出来的“寒门贵子”,用爱与坚韧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更成为了新时代青年心中当之无愧的精神标杆。
来源:云中w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