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严老师,您什么时候来保安小学看我们?”“严老师,我想给您唱首歌!”……这个暑假,江山实验小学的音乐老师严蕾过得很充实,也很有意义。通过艺术互联网学校,她为江山市保安小学9名留守儿童上课,课程结束后,这些孩子常常给她带来“惊喜”:向她问候,为她演唱歌曲……这些
转自:衢州日报
通讯员 毛朝阳 周燕 蔡新芳
“严老师,您什么时候来保安小学看我们?”“严老师,我想给您唱首歌!”……这个暑假,江山实验小学的音乐老师严蕾过得很充实,也很有意义。通过艺术互联网学校,她为江山市保安小学9名留守儿童上课,课程结束后,这些孩子常常给她带来“惊喜”:向她问候,为她演唱歌曲……这些质朴的问候,已成为她与山区孩子们心照不宣的牵挂;而这份绵长的牵挂,正源于“云端课堂”的联结。
2001年,严蕾从浙江省艺术学校毕业到江山实验小学任音乐教师。20多年来,她积累了扎实的专业技能与较厚实的理论功底,发表了多篇论文,多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结对帮扶 艺术互通
2022年3月,得知江山市教育局选拔艺术互联网学校帮扶教师的消息,严蕾第一时间报了名。
山区孩子受限于家庭环境,他们的音乐基础普遍薄弱。如何让他们听得真切、看得分明、学得扎实、唱得动人,真正将音乐知识融入心田?严蕾为山区孩子量身定制教案:环节简化、内容浅显,进度放缓,力求每一节课都如种子落地般扎实,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严蕾的第一节云课堂,选择了舒曼的《梦幻曲》作为见面礼。课前,她在党员帮扶手册上写道:“要让山里的孩子知道,音乐不分城乡,美没有边界。”然而,当摄像头对准保安小学的教室时,她的心揪紧了:9张怯生生的小脸挤在斑驳的课桌后,校服沾着泥土印。面对屏幕里的老师和钢琴,孩子们如同受惊的小鹿,教室里寂静无声。
“同学们,知道这支曲子里藏着一个爷爷的童年吗?”严蕾搬了把椅子坐到摄像头前,像讲故事般娓娓道来:她边说边随旋律轻轻晃动身体,手腕划出优美的弧线:“你们看,音乐就像风,会推着我们的肩膀摇啊摇……”屏幕那头,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迟疑地跟着摆了摆头,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严蕾关掉伴奏,清唱主旋律,手指在虚拟琴键上跳跃:“来,试试用‘啦’跟唱,就像对着大山喊。”起初孩子们的声音细若蚊吟。当她故意唱错一个音符时,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突然大声喊:“严老师,这里不对!”那一刻,严蕾笑了。她在党员帮扶手册上郑重记下:5月18日,保安小学的孩子们“敢说话”了。
从此,她的课堂多了“音乐故事时间”——教《牧童短笛》时,她特意拍摄学校附近田野放牛的场景,告诉孩子们“音乐里的牧童,和咱们山里放牛羊的孩子一样快活”;讲《欢乐颂》时,她请城里的学生录制合唱视频,让山里的孩子明白“快乐是可以唱出来的”。
音乐为桥 浸润心田
一根网线串起城乡,一支曲子唤醒心灵。“云端课堂”让山区的孩子共享音乐之美,让城乡教育走向“零距离”,也让严蕾深深地爱上了这群大山里的孩子。
留守儿童小李是个孤独而自卑的姑娘。初次上课,她落寞地坐在角落,低垂着头,与欢乐的课堂格格不入。严蕾请她唱歌,那微弱却清澈独特的音色,让严蕾眼前一亮——这是棵好苗子!她随即鼓励小李参加江山市歌唱比赛。
借助互联网,一场全方位的线上特训就此展开:严蕾录制示范视频供她揣摩,利用休息时间进行线上指导。音准不稳,就练音阶;节奏不准,就做专项训练……最终,小李捧回了第一张江山市“三独”比赛声乐奖状。看到小李举着奖状凑到屏幕前,眼里的光芒比奖状的金边更闪耀,严蕾欣慰地点点头。
互助帮教 精彩纷呈
严蕾总把自己积累的知识、经验、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人。山区小学的吴老师对“互联网教学”有点茫然。首次上课,她不知如何调试设备,上课铃响,孩子们仍在排队。吴老师心急如焚,严蕾灵机一动,笑着对孩子们说:“我们先玩个‘听声辨位’的游戏,比比谁的耳朵最灵!”课后,严蕾立刻给吴老师发去长信息,详列设备调试步骤,还特意录制了操作视频。
为了让“云课堂”更流畅,两人逐渐形成默契:每周三晚视频通话,严蕾讲解下周教学思路,吴老师反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三年来,她们在微信畅聊课程计划,用电话沟通探讨课程设置,通过视频对话分析孩子们的表现。如今,吴老师已能独立设计“云课堂”教案。那些曾让她困扰的“城乡差异”,反而成了教学设计中最鲜活的灵感源泉。
三年来,78节云直播课堂,严蕾架起了一座情感交融、艺术互通的连心桥!她最大的心愿就是让更多美妙的歌声,从高山之巅飘向远方……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