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期的航天动态中,有关部门透露,我国正在加快低轨卫星(LEO)组网的节奏。仅在过去一个月,就有48颗卫星被送入轨道。最新一次发射是在周二凌晨,一枚长征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10颗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这已经是自7月27日以来的第六次低轨组网发射。
在近期的航天动态中,有关部门透露,我国正在加快低轨卫星(LEO)组网的节奏。仅在过去一个月,就有48颗卫星被送入轨道。最新一次发射是在周二凌晨,一枚长征火箭从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10颗卫星顺利送入太空。这已经是自7月27日以来的第六次低轨组网发射。
卫星通信;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目前,我国正在推进的两大低轨卫星互联网项目分别是国资背景的“中国卫星网络集团(Starnet)”和上海市属的“上海元心(Yuanxin)”。这两家公司计划建设的低轨卫星星座规模,都直指美国SpaceX的“星链”(Starlink)。根据国际电联(ITU)的注册信息,Starnet已经预留了1.3万个低轨轨位,而Yuanxin则预留了1.5万个。但从现实进展来看,两家公司目前在轨的卫星数量还只有几十颗。即便保持甚至加倍目前的发射速度,想要追赶星链大约8000颗的规模,至少也需要五到六年时间。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的另一大动作也正在发生。消息称,工信部计划发放首批五张卫星互联网商用牌照。预期的获牌方包括Starnet、Yuanxin以及电信三大运营商——移动、电信和联通。这意味着未来卫星互联网的发展方向,将很可能由国有巨头主导。
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工信部正在研究发放基础电信业务牌照,这将允许企业不仅仅做“上游基础设施”,而是可以直接提供服务。但具体的行业格局尚未明确:卫星服务商会只做“批发商”,为三大运营商提供网络能力,还是会直接面向用户展开零售竞争,抑或是两者兼有?这一点仍存在不确定性。
不过可以看出,国家希望卫星互联网这个新兴市场仍然由大公司把控,避免过度分散。相比国内市场,Starnet和Yuanxin的商业模式更可能依赖海外业务。事实上,Yuanxin已经和包括巴西在内的多个国家签署了合作意向。
至于三大运营商,它们也并非“旁观者”。中国电信早在2024年就通过三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推出了“天通”移动卫星服务;中国移动去年也曾发射过低轨试验卫星,用于5G与6G的天地一体化探索;而中国联通在今年4月则与吉利旗下的航天企业**时空道宇(Geespace)**签约,计划在智能卫星互联、天地融合和车联网等领域展开合作。
关键技术总结:
低轨卫星星座建设:通过批量发射卫星实现全球宽带覆盖,是未来卫星互联网的核心。天地一体化通信:三大运营商正在探索将5G、6G与卫星网络融合,构建无缝通信能力。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Yuanxin等企业积极出海,争取海外市场,显示卫星互联网不仅是国内竞争,更是全球化布局。政策与牌照管控:工信部的牌照发放,显示出国家希望在保障竞争的同时,确保产业掌握在主要国有企业手中。市场发展趋势洞察:
低轨卫星互联网已经成为新一轮信息基础设施竞争的关键领域。短期来看,我国企业在规模上难以迅速追赶星链,但在国家政策扶持和运营商深度参与下,将会形成“技术探索+市场出海”的双轮驱动格局。未来几年,国内低轨卫星产业会逐步走向成规模商用,并在国际市场上寻求突破。
来源:万物云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