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绝大多数网友都认为,地铁车厢属于公共空间,乘客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应该外放声音。而且,《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以下简称《乘客守则》)明确规定,凡进站、乘车的,禁止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
“上海地铁可否提高‘车厢内禁止手机外放’的播报频率啊?”“地铁车厢外放短视频到底有没有人管”
……
最近
社交平台有关
“上海地铁电子设备外放”
的讨论热度有些高
绝大多数网友都认为,地铁车厢属于公共空间,乘客使用电子设备时不应该外放声音。而且,《上海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以下简称《乘客守则》)明确规定,凡进站、乘车的,禁止大声喧哗、吵闹,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
可现实是,《乘客守则》主要靠乘客自觉遵守,车厢里时不时有乘客用手机等电子设备看视频、听音乐时放出很响的声音,或者大声打电话甚至直播。而且地铁车厢里有关“禁止电子设备外放”的提醒较少,导致部分乘客即便有心提醒,常常陷入“无凭无据”的尴尬。
网友吐槽:“感觉素质在倒退”
↓↓↓
“外放声音比广播都响”
↓↓↓
逼得网友只能采取特别方法
↓↓↓
“以前经常能听到车厢广播‘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的语音提醒,现在很难听到。我每次提醒他人不要外放声音前,都要进行‘心理建设’,因为有的乘客会反问‘谁说不能外放’。”上班族小施每天都要搭乘地铁1号线,经常在车厢里遇到外放声音很响的乘客,“有时实在太响了,实在忍不住提醒,却被要求提供‘依据’,可四顾车厢,没有‘依据’。”
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地铁车厢内“禁止电子设备外放”提醒比较欠缺。例如,记者乘坐地铁2号线、7号线、12号线、13号线等,发现每节车厢里只有一张显著标注“禁止电子设备外放”的海报,以及另一张文字很小的《乘客守则》海报。它们张贴在车厢连接处不太起眼的墙上。对车厢中部的乘客而言,完全看不到海报。
提醒海报张贴在车厢连接处,对车厢中部的乘客而言,完全看不到。任翀 摄
车厢广播播报“使用电子设备时禁止外放声音”的次数也非常少。以地铁13号线为例,记者在大渡河路站上车,汉中路站下车,经历6次完整的站点播报,但只有一次听到“禁止外放”的提醒。
可见,想在车厢里找到显眼的“禁止外放”提醒依据,还真不容易。
有鉴于此,记者建议地铁运营方采纳网友的建议:在车厢里多张贴一些“禁止外放”的提醒海报,以及提高“禁止外放声音”的语音提醒频率。一方面,有些不了解《乘客守则》的乘客在看到或听到提醒后,或许会主动调低声音;另一方面,当热心乘客想提醒他人时,也不会遭遇“无凭无据”的尴尬。
此外,部分乘客不遵守《乘客守则》,与认为它的约束力不强也有关系。其实,《乘客守则》中明确规定,“乘客应当遵守本守则,拒不遵守的,轨道交通企业有权劝阻和制止,制止无效的,报告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所以,地铁运营方也可以把对应的法律责任标注在提醒海报上,凸显《乘客守则》的法律效应。
编辑:李蓝玉
来源: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