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品牌独揽126亿融资,韩国美妆逆袭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23:33 1

摘要:据仪美尚不完全统计,7月1日-7月31日,全球美尚产业已披露的投融资(含股权收/并购)事件至少59起,融资总额按人民币计约为278.5亿元(按8月19日汇率计算)。

7月,美尚产业的投融资略显“冷清”。

据仪美尚不完全统计,7月1日-7月31日,全球美尚产业已披露的投融资(含股权收/并购)事件至少59起,融资总额按人民币计约为278.5亿元(按8月19日汇率计算)。

其中,美妆领域(含护肤/彩妆/原料商等)至少13起,融资总额188亿元;AI领域至少30起,融资总额为88亿元;电商和新消费领域一共16起,融资总额约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AI赛道外,美妆和新消费领域获投的国内品牌/企业数量降至“冰点”。其中,美妆行业仅有4家国内企业获融资,占美妆领域7月投融资总数的30.7%;新消费行业仅有2家国内企业获投,占新消费领域本月投融资总数的22%。

吸金126亿元

韩国企业独领风骚

7月发生的13起融资事件中,美容护肤和原料/生产商/研发商赛道各融资5起,各占比38.5%;彩妆/香氛/个护赛道共计有3起融资事件,占比23%。

透过这13起融资事件,可以观察到美妆赛道7月的融资事件有以下特点:

1.韩国品牌大放异彩,4个获投品牌吸金126.6亿元。

在13起获得投资的品牌中,韩国品牌有4个,虽然数量仅占比30%,但融资总额高达24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26.6亿元)。

其中,单笔融资80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36亿元)的品牌有3个——IMM Private Equity等六家韩国私募股权公司,计划向韩国美妆初创企业Goodai Global Inc.投资8000亿韩元;美国私募股权公司KKR拟以8000亿韩元收购韩国化妆品包材商Samhwa三和株式会社;美国私募公司Blackstone黑石集团拟以8000亿韩元收购韩国最大的沙龙连锁店Juno Hair。

此外,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CLSA Capital Partners拟以50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59亿元)投资韩国专业化妆师品牌JUNG SAEM MOOL Beauty。

从这些获得巨额融资的韩国品牌可以发现,尽管这些品牌分属不同的细分领域,如品牌、包材商、美容服务等,但它们均具备国际化的布局与市场扩张潜力——JUNG SAEM MOOL已进入中国(天猫、小红书)、日本、泰国等;Goodai Global Inc.旗下品牌如Beauty of Joseon、Skinfood,早年已布局亚洲多国;Samhwa在上海设厂,服务欧莱雅、雅诗兰黛等多家国际美妆巨头;Juno Hair作为高端沙龙品牌,则具备在全球市场的连锁复制潜力。

2.国内资本偏爱合成生物学,最大海外并购案有望诞生。

7月,中国本土美妆市场仅有的4起融资,全被合成生物学或上游生产商纳入囊中。

7月16日,A股上市公司拓新药业发布公告,将以自有资金1000万元对国内麦角硫因研发生产头部企业仅三生物增资,将持有仅三生物1.75%的股权。根据公开资料,仅三生物此前已完成多轮融资,投资者包括中信国际投资控股、霜叶创投、集富亚洲等。而今年4月,仅三生物已斩获亿元Pre-A轮融资。

以功效与需求为核心导向的合成生物学制造平台型公司——佳惟达(杭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于7月宣布完成数千万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常州高新投、武汉中能智能医疗、常金控、南师大合成生物研究院等共同投资。而去年2月,其还获得华方资本的天使轮投资。

另一家获投的合成生物学相关企业则为普丽妍(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普丽妍”),其在最近的C轮融资中获得未来资产资本(中国)等机构投资的50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3.59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普丽妍是一家专注于医用高分子材料和生物组织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其已取得两张NMPA三类注册证,推出自主研发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重组胶原蛋白等产品。而在获得该笔融资前,普丽妍曾先后获得创湃资本、雅惠投资、国投创合、华泰紫金、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等多家机构投资。

事实上,近两年国内美妆赛道的投资热点,一直被合成生物学占据。据仪美尚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发生的71起美妆领域融资事件中,原料/生产商/研发商赛道融资占比约38%,为获投企业数量占比最高的赛道。其中,专注于实现肽、蛋白、糖、核酸、脂类等生物活性原料绿色生产的企业瑞德林,单笔融资高达5亿元。

此外,据环球新材国际公告,其拟收购全球表面材料领域领军企业默克Surface Solutions的100%股权。此次交易作价6.65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5.7亿元),收购一旦完成,将创下今年本土企业海外并购的历史。

3.欧莱雅/奇华顿/Ulta Beauty出手,押注个护香水和零售店。

7月的投融资市场虽略显冷清,但全球美妆巨头如欧莱雅集团战略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公司BOLD、奇华顿、美国美容零售巨头Ulta Beauty等企业下场,为投资领域增添了一抹亮色。

据外媒体报道,BOLD、Break Trail Ventures等机构已投资澳洲身体护理品牌Uni,该品牌已在美国800家Ulta Beauty门店亮相。公开资料显示,Uni由澳大利亚科技企业家Alexandra Keating创立,致力于打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身体护理产品。

全球香精香料巨头奇华顿也在7月份出手,其宣布将收购巴西香水公司Vollmens Fragrance Ltdas的多数股权,交易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完成。Vollmens Fragrance Ltdas创立于巴西,业务覆盖拉丁美洲、非洲等地。

而在美国拥有近1500家门店的Ulta Beauty,也拟收购英国高端美妆连锁品牌Space NK。公开资料显示,Space NK拥有数十家门店,员工人数超过1000人。

新消费融资遇冷?

本土获投品牌为极少数

在电商和新消费领域获得融资的16家品牌/企业中,电商/服务商有7家,占比43.75%;新消费领域的品牌9家,占比56.25%。尽管数量不少,但已披露融资金额的案例,融资额普遍不高。

电商/服务商方面,智美科技7月份宣布完成数千万元A轮融资,投资方为亚商资本。公开资料显示,智美科技是一家智能美业解决方案提供商,旗下核心产品“智美魔镜”是一款虚拟试妆硬件,主要在线下美妆店为消费者提供化妆品导购,用户可通过设备拍摄脸部照片,虚拟试用口红、腮红、粉底等产品并测试上妆效果。

在电商供应链管理服务领域,7月也诞生一起融资案例。柏含投资控股(江苏)有限公司对逸嘉鲸选天使轮投资数百万元人民币,助推该企业加速技术产业化落地,拓展市场版图,持续推动供应链智能化发展。

此外,美国投资公司Apollo通过旗下Hybrid Value基金,正式收购西班牙电商平台TradeInn 30%的股份,接替此前持股十年的Suma Capital,成为主要股东之一。公开资料显示,TradeInn是欧洲领先的体育及高性能装备在线零售商之一,平台覆盖18个运动细分品类,销售超过350万件商品,汇集逾12500个品牌的产品。

新消费领域尽管诞生了9起融资事件,但主要为国外品牌所主导,国内品牌仅占2家。

其中,智能饮品零售品牌“碰杯站”完成5000万元融资,由南天数金投资。碰杯站创立于2022年,专注于无人零售领域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研发与规模化运营;Softopia超级元气工厂则获得阅文集团战略投资,该公司是“毛绒潮玩”品类赛道的开创者,已推出阿豆、Super Alber超级艾伯、HUG PARTY II、Echo、无尽之森等系列IP。

而从国外的融资案例看,资本更偏爱服装配饰赛道的品牌。如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 集团旗下的风险投资基金LVMH Luxury Ventures、Oakley Capital、奥运金牌得主Xander Schauffele等,均在服装赛道下注。

AI势头不减

人形机器人赛道挤满投资客

烯牛数据显示,7月仅中国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发生的投融资事件就有157起,披露融资金额113.89亿元,位居全行业融资金额第4位。与6月份相比,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事件增加5起,披露融资金额略有回落,有高达74起融资事件未披露融资金额。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形机器人赛道的融资热潮未曾消褪。据人形机器人场景应用联盟不完全统计,7月共发生超过17起人形机器人相关融资事件,披露的融资总额达45亿元人民币。其中,云深处科技、星动纪元、众擎机器人、星海图、它石智航、千寻智能等6家企业都获得了5亿元以上融资。而这些企业,个个都是明星投资机构“争抢”的投资标的。

以专注于打造“一脑多形”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人工智能公司——星海图为例。7月,星海图接连完成A4轮及A5轮融资,两轮合计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8亿元)。

而专注于这一领域的投资机构,个个鼎鼎有名——今日资本、美团龙珠、中金保时捷基金、米哈游、美团战投、北京机器人基金、IDG资本、BV百度风投、凯辉基金……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星海图Pre-A轮及A轮总融资规模近15亿元人民币,最新轮次估值较年初增长超3倍。

除IPO、收并购、股权转让、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外,国内最大的一笔融资为一站式仓储机器人研发商极智嘉Geek+的IPO融资。

7月9日,极智嘉Geek+登陆港交所,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极智嘉在该IPO中总共融资27.1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机器人企业H股IPO,也是2025年以来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非“A+H”科技企业IPO。

资料显示,2021年至2024年,极智嘉的营收从7.9亿元增长至24.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5%。同期,极智嘉的毛利率复合年增长率为118.5%,经调整EBITDA从-6.72亿元大幅收窄至-0.25亿元,呈现出“高规模、高增长、低亏损”的经营状态,这在国内的To B类机器人企业中表现十分亮眼。

从极智嘉Geek+在资本和市场的优异表现可进一步印证,AI赛道早已从热炒的概念,落地为高速增长的商业新模式,这或许也是AI赛道能持续吸引全球资本关注的根本原因。

来源:仪美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