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经过黄河、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几百万年的沉积,1万多年前,华北平原的地形基本成型。河流经过的一些凹陷低洼地带时,水流迟滞形成了一系列的湖泊,如大陆泽,雷泽,大野泽、菏泽等等。
大陆泽是上古九泽之首,也华北地区存续时间最长的大湖之一。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大陆泽是如何逐渐消失的?它在各个历史时期,水面面积究竟有多大?
如果我们去追溯远古时期华北平原是如何形成的,本文就会显得非常晦涩,因此,关于大陆泽的形成,我们直接从1万多年前说起。
经过黄河、海河等河流携带的泥沙几百万年的沉积,1万多年前,华北平原的地形基本成型。河流经过的一些凹陷低洼地带时,水流迟滞形成了一系列的湖泊,如大陆泽,雷泽,大野泽、菏泽等等。
大陆泽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湖泊。
在春秋中期以前,黄河下游的走向是这样的,自孟津起,沿着太行山麓北上,再在今天津出海。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是这么说的:“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
这话的意思是,黄河到了孟津,经过洛水和黄河交汇的地方,又经过大伾山(今河南浚县),往北流去,降水(古漳河)汇入,然后到了大陆泽。过了大陆泽以后,散成了九条河(实际意思是左右摆动,有很多河道),最后又汇集成一条河,注入大海。
春秋以前的大陆泽,面积比较广阔,一般的说法是水面面积在一千平方公里以上,超过今天的巢湖的面积,水面跨越了今天的宁晋县、隆尧县、巨鹿县、平乡县、任泽区、南和区等地。按照一些古籍的记载,今天河北的南宫、幸集、赵县等地也是大陆泽的湖面,“大陆之地广大,跨相、赵、深三州,俱有之,不止于河所经也。”
大陆泽面积的第一次大萎缩发生在春秋中期。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改道,经滑县、大名、夏津、清河,由沧州、黄骅入渤海。大陆泽失去了最主要的水源,面积有所缩小。
这时候起,大陆泽的水源主要是发源于太行山的众多河流,如漳水、渚水、蓼水等,当时波动性很大的滹沱河也成为了大陆泽的重要水源。
这里要做一个特别的说明,近三千年来,因为黄河泛滥和人类活动,古代很多河流都消失了,如济水,曾为“四渎”之一,也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注入大陆泽的众多小河究竟是现在的哪条河流,有些已经不可考了。
西汉时期,大陆泽的面积比较好确定了,我们可以根据当时周边的郡县或者侯国的位置来考证。
南面,汉时为巨鹿郡和巨鹿县。巨鹿郡的郡治位于今邢台平乡县平乡镇附近。巨鹿之战就发生在此地,“破釜沉舟”的故事就发生在古漳水之畔。《汉水.地理志》就说明了大陆泽位于巨鹿郡之北。
东面,汉时为南䜌县,这个县就是今平乡县的前身。汉时的南䜌县县治就在大陆泽边上,今天的地址就是今巨鹿县县城北11里。
北面,汉时为广阿县,县治在今隆尧县东牛家桥乡旧城村,当时位于大陆泽北岸。
西南角,汉时为任县,县治位于今邢台市仁泽区东固城村。
我们把这些地点一连线,汉朝时期大陆泽的轮廓就出来了。我们推算一下,大陆泽的水面面积大约为380平方公里。
因此从春秋到西汉的几百年里,大陆泽萎缩到原来的几分之一。我们可以从《汉书.地理志》中得到一个旁证,西汉时期,巨鹿郡的人口竟然达到了八十多万人,超过绝大多数郡一级行政单位。这说明了大陆泽湖底露出水面后,被大量开垦,所以能养活这么多人口。
我们再来看看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漳河与大陆泽已经分离,绕着大陆泽的东南而过,并沿原黄河故道在天津入海。滹沱河的河道也向北远离了大陆泽,经真定、河间后,在天津并入漳河一同入海。大陆泽的水源进一步减少,面积也萎缩了很多。
根据唐朝的《元和郡县图志》记载的大陆泽位置推测,此时的大陆泽水面面积大约是200多平方公里。
宋朝大观二年(1108年),黄河在邢台决口,河水又一次涌入了大陆泽。此时的大陆泽水面面积有所变宽,但泥沙却在湖底中断堆积,造成了大陆泽后来被一分为二。
元末明初,大陆泽的中段露出水面,成为了陆地,湖水向两边漫延,最终分为了南北二泽。南方的湖泊向东南飘移,仍然叫做大陆泽,北方的湖泊则向东北方向飘移,被称为宁晋泊。
明朝时期,滹沱河河道南徙,又有槐水、洨水等河流注入,给宁晋泊提供了水源。漳河又北徙,给大陆泽提供了水源,两个湖泊的水面面积也非常可观。
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历史地图集》,宁晋泊位于宁晋和新河之间,像是平躺的土豆;大陆泽则像是竖立的土豆,位于隆平(隆尧)县和任县之间。两个湖泊的面积均在100平方公里左右,其中宁晋泊的面积稍大,两湖中间是一片沼泽地带,有河流连通。在丰水期,两个湖泊就连在一起,面积则有数百平方公里,比唐宋时期还要大几倍。
我们来看一个地名,隆尧县东良乡泽畔村。这个村庄形成于明朝,为永乐年间山西移民所建,当时就在大陆泽的边上,所以叫做泽畔村。该村盛产莲藕,还成为了宫廷贡品。
(同治年间地图)
清朝初年,由于水利失修,漳河水被引入运河保漕运,大陆泽水源顿时少了很多,渐渐萎缩。而宁晋泊则因为滹沱河南移,水面急剧扩张,曾让很多围垦的地主赔得底朝天。1850年左右,滹沱河又北移,宁晋泊水面慢慢消退,人们又开始了报复性围垦。
最终,大陆泽和宁晋泊因为水源渐少,都在人们的围垦中消失。1900左右,大陆泽率先消亡,1960年左右,宁晋泊也走向了终结。
上古九泽之首的大陆泽,就这样淹没于历史的尘烟。
来源:沙鸥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