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注意了!当特斯拉还在忙着给Model Y贴“降价急售”的标签,比亚迪的4S店已经开到县城菜市场隔壁时,小鹏汽车在浙江台州悄悄干了件大事——砸钱成立了一家全新的销售公司。别以为这只是车企常规的“开店圈地”,要知道,台州这地方,是民营经济的“野蛮生长区”,是“家家
注意了!当特斯拉还在忙着给Model Y贴“降价急售”的标签,比亚迪的4S店已经开到县城菜市场隔壁时,小鹏汽车在浙江台州悄悄干了件大事——砸钱成立了一家全新的销售公司。别以为这只是车企常规的“开店圈地”,要知道,台州这地方,是民营经济的“野蛮生长区”,是“家家户户造配件,村村都有小老板”的汽车零部件之乡,更是新能源下沉市场的“修罗场”。小鹏这步棋,表面看是“卖车”,实则可能是在下一盘颠覆行业规则的大棋:当新势力还在一二线城市卷智能座舱时,真正的生死战,或许早已在你家楼下的洗车行、县城的加油站悄悄打响。
一、台州:新能源下沉市场的“富矿”还是“硬骨头”?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浙江的经济中心是杭州、宁波,台州顶多算个“小透明”。但你可能不知道,这个面积不到1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藏着中国汽车产业最“野”的一面:这里有吉利汽车的诞生地,有全国60%的汽车保险杠产自这里,甚至连特斯拉的部分线束配件都要从这里采购。更关键的是,台州人的钱袋子有多鼓?2024年人均GDP突破12万元,民间存款余额超过1.8万亿元,街上跑的豪车比一线城市还密集——但他们买车,从不看你是不是“硅谷科技新贵”,只认三个字:“好不好用”“值不值钱”“修不修得快”。
这就是小鹏必须啃下台州的原因。过去三年,新能源汽车在一二线城市的渗透率已经突破40%,北上广深的车牌摇号池里,一半以上是新能源车指标。但真正的增量市场在哪?在三四线城市,在县域小镇,在那些开惯了燃油车、对“智能驾驶”半信半疑,但看着邻居买新能源车省下的油钱会默默算账的人群里。台州就是这类市场的典型样本:既有购买力,又有对“性价比”的极致追求,还有着“不看广告看疗效”的务实消费观。
但这地方的“骨头”也硬得很。 locals买车,要么认“老牌子”——比如满街跑的吉利帝豪、奇瑞艾瑞泽;要么信“熟人推荐”——村口老王买了比亚迪宋PLUS,全村人跟着买;最狠的是,他们对“新势力”的警惕性极高。去年某新势力品牌在台州开体验店,开业当天请了网红直播,结果围观的大爷大妈指着展车问:“这玩意儿撞了能修不?我们镇上的汽修店可没见过这电机。” 所以,小鹏直接成立全资销售公司,不是来“试水”的,是要把根扎在这里:从售前试驾到售后保养,从充电桩布局到本地化社群运营,要让台州人觉得“小鹏不是来骗钱的,是真打算在咱这儿过日子的”。
二、不止卖车那么简单:小鹏的“台州式”算盘
别被“销售公司”这四个字骗了。翻开台州鹏昭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除了“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还藏着两个关键信息:“机动车充电销售”和“充电桩销售”。这哪是卖车?分明是要在台州打造一个“车-桩-网”的闭环生态。
先说说充电桩这事儿。台州人买车,最担心的不是续航里程,是“没电了去哪充”。在市区还好,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排队能排到下个服务区;到了乡镇,加油站比厕所还多,充电桩却比大熊猫还稀有。小鹏现在自己下场卖充电桩、建充电站,相当于告诉用户:“买我的车,充电的事我包了。” 更鸡贼的是,台州遍地都是汽车零部件厂,小鹏完全可以把充电桩的生产、安装、维护都交给本地企业,成本直接砍半。这种“本地化供应链+本地化服务”的模式,比从广州总部派工程师过来修充电桩高效10倍,还能顺便拉拢一批本地老板当“野生代言人”——毕竟,谁会跟钱过不去呢?
再看用户运营。台州人做生意讲究“抱团”,买东西喜欢“团购打折”。小鹏要是学传统车企那样搞“一店卖全国”,肯定玩不转。但成立本地销售公司后,操作空间就大了:可以搞“老板购车团”,针对中小企业主推出“买G9送商务接待充电桩”;可以联合本地4S店搞“旧车置换专场”,把燃油车折价再抬高3000块;甚至能跟镇上的网红美食店合作,“买小鹏,送全年海鲜大排档VIP卡”。这些接地气的操作,只有本地化团队才能玩得转,总部那帮穿着西装的高管根本想不出来——毕竟,他们可能连“三门青蟹”和“温岭嵌糕”都没听过。
三、新势力下沉:不是“降维打击”,是“入乡随俗”
小鹏在台州的动作,撕开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一个残酷的真相:当北上广深的“智能驾驶内卷”已经到了“比谁的语音助手更会讲脱口秀”时,下沉市场的竞争才刚刚进入“拼谁更懂大妈心思”的阶段。
过去,新势力总喜欢把自己包装成“科技公司”,发布会开在鸟巢,PPT上全是“算力”“激光雷达”“城市NOA”。但到了下沉市场,这些话术统统失灵。你跟台州老板说“我们的车能自动泊车”,他会反问:“我开了20年手动挡,需要车帮我泊车?” 你跟乡镇大妈说“我们的语音助手能控制空调”,她会掏出手机:“我直接按遥控器不比喊它快?” 所以,小鹏成立本地销售公司,本质上是把“科技公司”的架子收起来,换上“乡镇企业家”的马甲:不谈参数,只谈“一公里电费比油费便宜5毛”;不搞虚头巴脑的发布会,只在村口摆展台,现场演示“后备箱能装下300斤温岭西瓜”。
这种“入乡随俗”的打法,比亚迪早就玩明白了。你以为比亚迪靠什么在三四线城市卖爆?不是刀片电池,是“售后网点比奶茶店还多”——县城主街必有一家,乡镇上的维修点挂着“比亚迪合作站”的招牌。用户买了车,今天保险杠撞了,明天轮胎扎了,出门拐个弯就能修,这种安全感,比任何“智能配置”都管用。小鹏现在学的,就是比亚迪的“农村包围城市”:先在台州这种“有钱但务实”的地方站稳脚跟,再把模式复制到温州、绍兴、嘉兴,最后把整个华东地区的下沉市场变成自己的“基本盘”。
四、警惕!新势力的“渠道战争”已经打响
别以为只有小鹏在动心思。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在江苏昆山、安徽芜湖一口气开了12家“交付中心”,蔚来把“换电站”建到了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停车场,连一直高傲的特斯拉,都开始在三四线城市搞“商超快闪店”——以前是“进店送试驾”,现在是“试驾送10斤大米”。
为什么大家突然扎堆下沉市场?因为蛋糕就这么大。2024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3000万辆,但一线城市的年销量也就500万辆,剩下的2500万辆,全在三四线及以下市场。更要命的是,这些市场的用户忠诚度极低:今天觉得比亚迪便宜,明天听说哪吒送充电桩,后天看到零跑的销售小妹长得漂亮,可能就换品牌了。所以,谁先把渠道铺到用户家门口,谁先让用户“看得见、摸得着、修得快”,谁就能抢走这块肥肉。
小鹏的台州公司,就是这场“渠道战争”的缩影。它不再是简单的“卖车网点”,而是集“销售、服务、用户运营、本地化供应链”于一体的“作战单元”。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夸张的操作:车企跟本地经销商合资建厂,直接在县城生产“定制版”车型——比如加大后备箱空间的SUV,专门用来拉货;或者跟乡镇加油站合作,“加油送充电券”;甚至联合快递驿站搞“社区试驾”,快递小哥开着试驾车送件,用户下楼取快递就能体验。
五、写在最后:当“科技范儿”遇上“泥土味儿”
小鹏在台州的动作,给所有新势力提了个醒:在新能源汽车的下半场,光靠“堆配置、拼算力”已经不够了,能把“科技范儿”和“泥土味儿”捏合到一起的玩家,才能笑到最后。
台州人有句老话:“生意做遍,不如海边”。意思是,真正的大市场,永远在那些你看不起、想不到、够不着的地方。小鹏现在把销售公司开到台州,就是要告诉行业:别再盯着北上广深的富人钱包了,那些开着小货车拉货的老板、在镇上开超市年入百万的老板娘、退休后喜欢自驾游的大爷,他们才是决定车企生死的“关键少数”。
当然,这事儿能不能成,还得看小鹏接下来怎么干。要是还端着“新势力”的架子,对着台州老板讲“我们的车有5颗激光雷达”,估计会被当成“神经病”;但要是能放下身段,学学本地经销商“递烟、泡茶、聊家常”的套路,再把充电桩建到村口,把售后服务点开到菜市场隔壁,那台州的海鲜大排档里,可能很快就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几个老板喝着啤酒吹牛逼,“我那辆小鹏G6,一公里电费两毛五,比你那辆奔驰省多了!”
到那时,你就知道,小鹏在台州的这个“小公司”,其实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残酷的生存法则:能听懂老百姓的话,才能赚到老百姓的钱。
来源:倪卫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