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专访蔡晓凌教授:GCG在体重管理中的新认识与价值 | 2025 COC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21:20 3

摘要:引文:进入 21 世纪以来,肥胖如同一场汹涌的浪潮,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我国人群基数大,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是诸多常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

医脉通整理报道,本文经蔡晓凌教授审核发布。

引文:进入 21 世纪以来,肥胖如同一场汹涌的浪潮,迅速演变成为一场全球性的健康危机。我国人群基数大,绝对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肥胖影响到全身多系统,是诸多常见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民生造成重大影响。

2025 年8月15~17日,2025第四届中国肥胖大会(COC)于首都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肥胖领域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肥胖防治的前沿问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医脉通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蔡晓凌教授围绕“GCG在体重管理中的新认识与价值”分享新权威见解,医脉通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医脉通:随着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相关研究取得了积极结果,GCG成为了近年来在体重管理(包括糖尿病、MASH)等领域备受关注的新靶点,能否请您谈一谈对GCG靶点的新认识,及其在疾病管理中的价值

蔡晓凌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胰高血糖素(GCG)既往被认知为是一种以升血糖为主的激素。但最新研究发现,GCG在血糖调节中具有双重作用:在空腹状态下,它主要发挥升血糖效应;在非空腹状态下,GCG能间接增加胰岛素分泌,从而改善血糖水平。

GCG还参与肥胖的病理生理机制:它抑制大脑的摄食中枢,下调食欲,减少食物摄入;同时,增加脂肪分解代谢和脂肪组织的产热效应,提升能量消耗。其机制包括通过调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等因子,增强棕色脂肪组织和白色脂肪组织的产能效应。GCG受体主要表达在肝脏,激活后可显著改善肝脏脂肪代谢和分解,这在肝脂肪病变管理中具有关键价值。此外,GCG还能调节炎症反应,有助于减轻脂肪相关炎症。

在二期临床研究中,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在体重管理中表现出显著疗效。研究显示治疗48周后,最大剂量组患者体重较基线下降幅度超过18%,

评价体重管理效果的标准包括患者比例超过特定阈值:

体重下降超过5%的患者比例:超过95%

体重下降超过10%的患者比例:超过80%

体重下降超过20%的患者比例:超过40%

该药物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MASH)管理中也效果突出:

能显著减少肝脏脂肪含量;

改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侵蚀;

并阻止肝纤维化进展,甚至可能逆转。

这些结果预示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在肥胖和脂肪性肝炎治疗中潜力巨大,未来有望为全球患者提供新疗法。

医脉通:作为内分泌领域的专家,能否请您就不同肥胖患者人群(例如儿童青少年、妊娠期女性、中年人以及老年人等)的诊疗,分享一下其中的关键要点以及各人群之间的差异呢?

蔡晓凌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针对儿童青少年超重或肥胖患者,管理以积极的生活方式干预为主:

纠正饮食结构;

改变运动习惯,鼓励多锻炼身体;

调整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打游戏或吃夜宵。

目前,全球获批用于青少年的减重药物有限,中国尚无18岁以下减重药物适应症,因此需结合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进行综合干预。

60-65岁以上老年肥胖患者,首先评估生活方式干预积极性,实施饮食和运动管理。若无禁忌症,可适度应用体重管理药物,以改善体重及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问题、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关键注意事项是预防体重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肌少症,需在减重同时监测肌肉量。

超重或肥胖孕妇,采用生活方式干预为主导的策略。具体方法为多学科联动(MDT模式):产科医生辅助教育孕妇;

内分泌科评估代谢指标;

临床营养学结合,共同提供生活方式指导。

专家简介

蔡晓凌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从事新诊断糖尿病药物治疗,1型糖尿病,肥胖症诊治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教育学组委员

北京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

中国女医师学会糖尿病专委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慧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内分泌代谢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糖尿病杂志通讯编委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通讯编委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

责编|Zelda

封面图来源|视觉中国

12名医生被点名通报!多地卫健委发文,医生执业行为迎来更严监管,重则解聘

在医院公众号上发文介绍手术后,两家医院被罚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