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5日,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育才社区,杭锦旗老干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与抗美援朝老兵围坐畅谈。老人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旗委、政府没忘了我们这些老头子,送医送药还常来唠嗑,心里热乎!”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杭锦旗推行“精准识别、按需定制、长效关怀”服
8月25日,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育才社区,杭锦旗老干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正与抗美援朝老兵围坐畅谈。老人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旗委、政府没忘了我们这些老头子,送医送药还常来唠嗑,心里热乎!”这温馨的一幕,正是杭锦旗推行“精准识别、按需定制、长效关怀”服务路径的生动缩影。
杭锦旗老干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慰问离退休干部。(资料图)
近年来,杭锦旗聚焦离退休干部和老兵的实际需求,构建精准、务实、长效的服务模式,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兵”的荣光。
精准识别:以“一人一策”摸清需求底数
杭锦旗建立健全离退休干部、老兵“一人一策”工作机制,工作人员主动转变角色,从“节日访客”变为“日常亲人”,通过定期电话问候、常态走访联络等接地气的方式,深入离退休干部、老兵家中,听取他们对地方和部门发展的意见建议,详细记录每位老同志的身体状况和具体需求。今年以来,已为8位行动不便的老干部建立“急需代办”清单24项,在全旗建立并动态更新了43份“一人一策”精准服务档案,确保各项待遇有效落实,累计慰问困难老干部、老党员、离退休干部、老兵200余人次。
按需定制:用“多元服务”回应个性期待
90岁的离退休干部苏瑞安独居在锡尼镇。杭锦旗老干部服务中心不仅定期为他送去药品和新鲜蔬菜,还协调志愿者每周上门帮助打扫卫生。老人常感慨:“比亲儿子想得周到、服务得到位。”
杭锦旗老干部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定期到离退休干部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具体需求。(资料图)
今年以来,针对偏远地区和就医不便的高龄体弱离退休干部和老兵,杭锦旗老干部服务中心提供上门体检、配送常用药及讲解慢性病管理知识等服务130余次;联合社区、志愿者为独居、失能老人提供定期上门理发、清洁、代购等贴心“微服务”140余次;与此同时,为爱好阅读的老同志送去蒙汉双语书籍报刊628份,并发放本地特色奶制品、易消化的粗粮等“乡土味”慰问品120余份。
不仅如此,为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老兵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积极引导1214名离退休党员主动“扎根”社区,担任楼栋长、网格员等职务,发挥他们的余光余热。同时,组建了矛盾调解、文明创建等5支“银发”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矛盾排解、理论宣讲、调研座谈等活动23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满足群众多样化诉求。
长效关怀:多方协同筑牢保障根基
精准识别摸清需求底数、按需定制回应个性化需求,要让离退休干部和老兵的温暖感、获得感长久延续,离不开稳定可靠的长效支撑。为让这份温暖与尊崇落地生根、常态长效,通过“协同+融合”形成了“三级联动、多方参与”的立体化服务机制,实现了“中心+苏木镇+嘎查村(社区)”三级包联,确保重点服务对象时时有人联系、事事有人服务、处处有人负责。此外,杭锦旗老干部服务中心积极链接整合民政、卫健、医保等部门资源,累计解决老同志在医疗、养老、补助等方面的实际问题128个,有效凝聚起全社会尊崇关爱老干部、老兵的浓厚氛围。
杭锦旗老干部服务中心主任阿拉腾图亚表示:“离退休干部和老兵曾在各自岗位上为发展大局、社会稳定奉献力量,我们要持续关心关爱他们的生活,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优抚政策,用心用情做好服务保障。”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郝雪莲
杭锦旗融媒体中心记者:阿拉腾其木格 郝宏翔
新闻编辑:赵敏
来源:内蒙古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