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十余家企业与石渠县生态草牧业现代农业园区签订入园协议。首批入驻企业的到来,标志着这个现代农业园区距离正式投用又近一步。
石渠县的核心饲草基地,目前已播种饲草四万亩。石渠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供图
川观新闻记者 吴忧 宁蕖
近日,十余家企业与石渠县生态草牧业现代农业园区签订入园协议。首批入驻企业的到来,标志着这个现代农业园区距离正式投用又近一步。
作为全省面积最大的牧业县,石渠于2024年入选国家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围绕试点目标,该县计划投入18.37亿元打造生态草牧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饲草基地、草牧业数字管理平台、牛羊中央厨房等板块。首批签约入驻的企业,便覆盖饲草种植、牦牛产品开发、生态农业等领域。
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石渠为什么着力于“草”?事情要从“三本账”说起。
一笔产业账
降低养牛成本,进军草业“蓝海”
8月19日,四川普公坝生态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熊孝斌忙着为下个月牦牛出栏做准备。
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石渠县养牦牛,熊孝斌看重的是生态优势,“我们收购当地牧民的‘架子牛’,通过标准化育肥后出栏,价格可以比市场均价高出3块多。”
但刚开始的时候,他差点亏本。“价格高,成本也高,最大的成本就是买草。”熊孝斌说,从外地购买饲草,每斤肉的饲喂成本高达14元左右。他由此得出结论——养牦牛要挣钱,必须自己种草。
就在企业签约当天,来自省农业农村厅、清华大学、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等部门和科研院所的专家们也齐聚石渠,就草畜一体化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度交流。宁蕖 摄
2022年,他流转了5000亩土地用于种植饲草,并逐步探索出“种草+加工青储饲料+牛粪还田”的种养循环模式,将每斤肉的饲养成本降低到9.7元。2024年,在牛肉价格下跌的背景下,公司牦牛养殖还实现了20多万元的盈利。
熊孝斌的实践,侧面印证了石渠县的判断:牧业要发展,草业要先行。
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优质饲草的缺口达1.2亿吨,而石渠草场资源丰富,可利用草地达2269万亩,饲草自给率达到90%,有能力抢占这片草业“蓝海”。
据介绍,石渠县已开工建设4万亩核心饲草基地,2025年累计种草达28.2万亩,还引进了精料加工、饲草相关农机等企业,打造饲草产业集群。
一笔生态账
披碱草搭配燕麦,兼顾保护与发展
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的石渠不仅是牧业县,也是“中华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鼠患等原因导致的草场退化、沙化,石渠近年相继整合生态补偿等资金10.7亿元,用于生态修复与种草工程。
虽然生态保护不吝投入,但也有“算不过账”的难处。“平均每亩地的修复成本在500元左右。”石渠县林草局草原站站长唐伟告诉记者,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具有明显的公益性,盈利能力弱,虽然有中省各项资金支撑,但整体投入还是不足。
引进企业种植饲草,既能促进产业发展,又能保护生态,看似一举两得。但又引发新的问题——综合营养价值、产量、适口性等,目前人工种植饲草的首选是燕麦。燕麦为一年生植物,枯萎后地表会出现裸露期,有加剧土地沙化的风险。
三年前,石渠县在城边的一块试验田里启动了一场“混播试验”。
石渠县饲草混播试验基地。宁蕖 摄
多年生的本地披碱草与一年生的裸燕麦混播杂居。披碱草虽然适口性、营养价值、产量等不如燕麦,但它的根系能固土防沙,在燕麦生命周期结束后继续保护地表。
唐伟说,三年试验已初步验证了这一混播模式的可行性,“但这还不是最优解。燕麦对干旱、严寒等极端气候的耐受力较差,我们还会试验更多混播模式,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为饲草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笔民生账
既提高牧民收入,又防患于未然
家住石渠县色须镇达拢村的牧民多吉,家里养了80多头牦牛,传统养殖方式让他习惯了冬夏转场、逐草而居。但这样的方式弊端明显——因为冬季草资源少,夏秋季节养得肥壮的牦牛到冬春时节又会消瘦下来。
几年前,石渠开始推广“卧圈种草”:夏季牦牛转场后,让牧民利用闲置的冬季“卧圈”种草,以备饲草短缺时使用。为此,石渠县免费发放草种,还统筹力量,推进县、乡、村、户四级的饲草基地建设。
起初,多吉觉得这本账“不划算”。虽然有免费草种,但要时常往返十几公里去管理草地。然而种了几年饲草后,多吉发现,冬天饲草充足,牦牛出栏速度更快,出栏量更稳定。如今,他与周边一些加工企业达成了稳定的收购关系,收入比以往明显提高。
四川普公坝生态牧业有限公司加工的饲草。受访者供图
“种了饲草,就算下大雪也不怕了。”石渠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副局长陈阿兴告诉记者,四级基地的建设,不仅改变了传统养殖模式造成的牦牛死亡率高、出栏不稳定等问题,提高了群众收入,还为应对极端天气、防患于未然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我们将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形式推动园区建设,进一步提高群众收入。”
小小饲草,不仅事关畜牧业发展,更影响生态、民生。对石渠来说,还有许多未完成的课题。
“我们还将推进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政企研携手加快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石渠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鲜勇表示。
来源:川观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