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体雪白、绒毛弯曲,170只藏系绵羊羊蹄叩击草地,卷起轻轻的尘土。5月19日起,这些绵羊在甘孜州石渠县色须镇天边牧场“安家”,开启海拔4200米之上的标准化养殖。不远处,优质饲草基地播下第一批草种,确保羊儿“吃得好”“长得快”。
通体雪白、绒毛弯曲,170只藏系绵羊羊蹄叩击草地,卷起轻轻的尘土。5月19日起,这些绵羊在甘孜州石渠县色须镇天边牧场“安家”,开启海拔4200米之上的标准化养殖。不远处,优质饲草基地播下第一批草种,确保羊儿“吃得好”“长得快”。
活动现场。省国投公司供图
当天,国资国企托底性帮扶石渠县农牧业发展项目正式投运启动。由省国投公司、省国经公司、省港投集团、省商投集团等省属国企出资组建的四川省国农天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农天府公司”)注册成立石渠农牧公司,作为托底性帮扶石渠的核心平台。石渠县高原畜牧业自此有了“链主”企业,将开展藏系绵羊选育复壮、牦牛良种繁育及牧草种植等工作。目前,该公司的生产运营已全面启动。
作为四川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域,石渠县是欠发达县域中的“艰中之艰”。同时,当地资源富集,有天然草原3200余万亩,牲畜存栏约57万头,高原农牧业具有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根据石渠县产业发展所需,在国有企业“1+1帮1”机制基础上,省国资委组建工作专班,匹配主责主业对口的4户省属企业进行“矩阵式”帮扶,于2024年12月底组建国农天府公司,推动产业“链主”落地。
活动上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涉及天边牧场运营、饲草基地建设、电商销售合作等。其中,石渠农牧公司预计首批藏绵羊入圈育肥170只,全年自营育肥2000只,牦牛示范养殖2000头以上。此外,首期计划建设5000亩饲草基地,年产优质干草饲料400吨以上。通过搭建起从养殖到市场的全产业链协作体系,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牧民”的联农带牧模式,预计带动当地牧民年收入增收30万元以上。
航拍天边牧场。省国投公司供图
“既种草,又养畜。”国农天府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藏系绵羊是石渠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耐粗饲、耐高寒、适应性强,但多以散养为主,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低。国农天府公司将通过打造天边牧场这一核心载体,对科学养殖进行示范推广,推动高原农牧业转型升级。针对石渠县冬季缺草导致牲畜越冬困难等问题,石渠农牧公司与西南民族大学合作开展“生态修复+人工种草”饲草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还要通过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拓展,提高农牧产品价值,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省商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补充。活动上,省商投集团与石渠县、石渠农牧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将整合旗下“蜀光惠”“39帮扶集市”等平台资源,搭建石渠县线上特色馆,推进商贸流通渠道嫁接及供应链优化,提升当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以石渠农牧公司为突破口,深化产业协同。”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石渠农牧公司将发挥国企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上下游企业集聚,构建县域特色产业链,推动产值、税收、就业等更多留在当地。
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