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强县北代镇:“五措并举”推进和美乡村建设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6 02:34 2

摘要:今年以来,衡水市武强县北代镇以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为引领,聚焦人居环境提档、农业产业升级等工作,统筹推进全镇和美乡村创建,绘就出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以来,衡水市武强县北代镇以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为引领,聚焦人居环境提档、农业产业升级等工作,统筹推进全镇和美乡村创建,绘就出一幅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人居环境全域整治,擦亮和美乡村生态底色。该镇以创建和美乡村为主线,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治,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家园。一是制定下发《北代镇村级环境卫生常态化整治提升“六条”》等文件,并利用“爱心超市”积分制、“美丽庭院”等形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维护”,形成“自己家园自己建”的共治格局。二是聚焦“问题坑塘整治”与“积存垃圾清理”两大任务,采取打捞垃圾、整修坑塘等措施,对积存垃圾点位进行彻底清理、分类转运与规范处置,累计出动保洁员470余人次、各类机械70余台,整治问题坑塘70余处,清理积存垃圾700余方,有效消除环境痛点,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三是探索建立“三级督导体系”。书记、镇长扛起“第一责任”,以“四不两直”方式对各片区、各村环卫机制调整落地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行督导检查;镇域6大片区实行包片责任制,片长带领包村干部落实“直接责任”,常态化入村督导;村“两委”干部落实“主体责任”,村“两委”同志分包村域,每天开展晨检,对发现问题及时组织力量推进整治。截至目前,该镇开展督查20余次,现场发现解决问题14处。

数字农业驱动转型,激活现代农业新动能。该镇聚焦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全力打造智慧农业新高地。一是投资3.5亿元的芒种集团数字农业产业园项目落地,项目依托全国首家AI数字农业APP“农嗨”系统,使农业生产过程实现可视化管理、数据化分析、智能化决策、标准化种植。项目投产达效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8745万元,带动周边1800余户农民增收。二是投资1.5亿元的北京新发地蓝莓示范基地项目落地,项目建成后,形成从种苗到市场的完整服务体系,包括优质种苗供应、专业种植指导、市场销售支持、推动产销全链条整合,打造农业观光、特色旅游相结合的现代蓝莓产业基地。预计带动100多个村集体年增收500万元以上,增加就业岗位500余个。同时,该镇深化“农文旅融合”,将智慧农业示范园、蓝莓采摘基地纳入“非遗工坊研学+果蔬采摘+农耕文化”体验游线路,设计特色观光、科普、采摘体验项目,实现“以农促旅、以旅强农”。

省级示范区引领带动,打造全域振兴新样板。该镇以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推动“点上出彩”向“全域绽放”跃升。一是“项目村”提质增效。积极对接上级部门,争取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1500余万元,新建污水收集站(点)5个,改建农村厕所120座,在饶武路沿线及示范区内村庄绘制文化墙和标语100余幅,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典型村”辐射全域。以后西代、南平都、南代等村作为标杆,通过观摩拉练,总结推广土地托管、乡村振兴共富车间、壮大村集体经济和联农带农经验,带动全镇35个行政村谋划建设乡村振兴共富车间22座,土地托管面积达7000余亩,村集体收入达3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62%。此外,该镇将农文旅融合,打造“赏年画、摘果蔬”精品线路,康蔬园年度接待游客3万人左右,带动周边群众100余人就业增收。在前西代村建设非遗工坊4座,发展手工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周边70余名剩余劳动力就业,增加村集体收入35万元以上。

水系连通强力推进,绘就水清岸绿新画卷。该镇按照“灌排顺畅、旱涝均治、兼顾生态、服务发展”的总体思路,积极推进水系连通大会战,筑牢绿色发展根基。重点实施骨干河道整治、沟渠清淤疏浚、坑塘蓄水连通、农业灌溉水源置换、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大工程,持续扩大地表水灌溉覆盖面积,提升农田防灾减灾能力。新建污水处理设施29处,整治河湖“四乱”问题24处,开展河道清淤疏浚5条,清理沟渠近100公里,实现“水清岸绿”。

基层治理创新赋能,构筑共建共享新格局。该镇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移动大锅台”、评选星级文明户等方式,大力宣传、持续引导教育广大群众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印发相关宣传彩页7000余份,悬挂横幅标语80余条,涌现出了杜林、后西代、南代等一批标杆村;结合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推广“五渠道受理+四途径寻访+三调联动化解”社会综合治理模式,排查受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2宗,调处率100%,成功率达到98%以上;探索“1+3+5”系统治理体系,由镇综治中心牵头,融合镇综合指挥和信息化网络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联合调解中心“三个中心”,强化 “两个排查”信息员、治安防控志愿者、信访代理员、村居法律顾问、综治网格员“五支队伍”建设,535名网格员高效解决群众诉求,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苏小立 王应林)

来源:中衡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