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痛苦是条虫》发布,麦家:不要允许自己成为“垃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6 17:17 2

摘要:“正因如此,我也同意了出版社提出的《痛苦是条虫》作为书名。我觉得和我性格还是有贴切之处——我就是一条‘虫’,很容易作茧自缚,但同时也有巨大的忍耐力和破茧成蝶的勇气。”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

通过当下年轻人热衷的MBTI测试,麦家得知自己属于调停者型人格(INFP),并被网友们戏称为“小蝴蝶”。

“正因如此,我也同意了出版社提出的《痛苦是条虫》作为书名。我觉得和我性格还是有贴切之处——我就是一条‘虫’,很容易作茧自缚,但同时也有巨大的忍耐力和破茧成蝶的勇气。”

8月26日下午,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麦家与凤凰网读书主编魏冰心来到了西藏林芝,以“困住你的不是眼前那座山”为主题,在轻松的直播对谈中,发布了麦家首部访谈录《痛苦是条虫》。

麦家与魏冰心对谈

人生阴暗时刻

命运会拨开乌云

行走在海拔3000多米的林芝,麦家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这是油菜,藏民爱用它们榨油;这是菖蒲,喜欢长在水边,甚至在水里也能存活,会开黄色、紫色的小花……”

1993—1996年,麦家曾在西藏工作3年多。但在他的回忆中,那段时间自己并不好过。

在麦家看来,上世纪90年代初到新世纪的10余年间,是他的人生的垃圾时间,各种各样的打击、不公接踵而至:原准备去的单位,因为变故无法入职;倾注心血的小说《解密》在11年间被退稿了17次。

麦家与魏冰心对谈

在第11次退稿时,麦家感觉自己崩溃了,甚至被打倒了。他怀揣身上仅存的40块钱,漫无目的地跳上了一辆绿皮火车,任由火车把自己带去未知的目的地。

幸运的是,在这躺开往青岛的列车上,一位老人发现了麦家的反常。

问明事情的缘由后,老人开导道,虽然自己没有看过这部小说,但如果这个稿子真的写得不好,那它就是一堆废纸,何必为了一堆废纸去抛弃自己的人生呢?如果这真是一部杰出的小说,那它就是一堆金子,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直到今日,麦家依然庆幸,在人生的至暗时刻,遇到了一个把自己从牛角尖里带出来的贵人。

麦家感慨,随着年纪的增长,自己也越来越怀念曾经的垃圾时间。

“每个人一生当中都有很多垃圾时间,我也一样。但我没有放弃这部小说,也没有放弃文学,终于有一天‘拨得云开见月明’。虽然不是我自己做到的,是历史和命运为我拨开了乌云。但我相信允许自己有垃圾时间,但不要放弃,不要让自己成为‘垃圾’,总有一天都会云开月明。”

文学是疗愈童年

的一剂药

“快乐是长翅膀的,有一天会飞走,痛苦是条虫,会钻到内部深处躲起来。这本书我想和大家一起去寻找内心深处的‘虫’,我们不要作茧自缚,我们要成为那条幸运的,可以化茧成蝶的虫。”

《痛苦是条虫》麦家著 中信出版集团

谈起新书《痛苦是条虫》,麦家表示自己并不是一个顺顺当当成长起来的作家。他与苏童、格非差不多同时开始写作,但遇到的坎坷和挫折却更多,因此自己在接受访谈时,可能会更多的谈到人生的痛苦。

“坦率说,我还没真正走出童年。对我来说,童年这根尾巴没有割断,也永远割不断。”麦家在交谈中坦言,无论文学也好,阅读也好,写作也好,对他自己而言都是疗愈童年的“一副药”。

因为童年被同伴彻底孤立,麦家特别迷恋自己化解时间的能力。

12岁时,一个远房亲戚送了他一本日记本,麦家开始没日没夜地写日记,对着灯光写,对着月光写,写作实际上成了一种倾诉的生理需求。

麦家

从“谍战三部曲”书写特殊人物的传奇故事转向“故乡三部曲”讲述普通人内心深处的隐秘,近年来麦家的创作之路有着明显的转型。

X、王德威、何平、季进、季亚娅、姜广平、骆以军……《痛苦是条虫》中收录的八篇对话犹如麦家八次向内探底并寻求疗愈的过程,真实地追溯了他早年的成长经历,探索麦家小说中对人性和命运把握的“核心密码”。

直播中,麦家谈起八位采访者中最为神秘的X,这篇对谈是在新浪微博邮箱中完成的,时过境迁,邮箱早已作废,当初和麦家合作的出版社也解散了。麦家多方打听,当初的采访者已定居南美,杳无踪迹。

“我们面对的时代太强大了,生活太火热了,风风火火,泥沙俱下,千奇百怪的事层出不穷;生活成了最大的魔术师,把小说家惊呆了,吓坏了。”正如麦家所言,过去的数十年间,时代成了最杰出的小说家,也只有从那些时间中散落的对话中,我们才得以通过文字,穿越麦家的青年、壮年,甚至花甲之年,还原一个完整的作家。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