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千年翠云廊生态守护与文化自信构建的实践逻辑‖张忠仁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5 15:32 2

摘要:古柏参天蔽云日,千年翠廊蕴华章。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上,千年翠云廊静卧于大蜀道沿线,恰似一条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城”,万余株古柏挺拔而立,承载着跨越千年的历史记忆与先辈智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鲜明标识。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元市剑阁县,殷

千年翠云廊生态守护

与文化自信构建的实践逻辑

张忠仁

古柏参天蔽云日,千年翠廊蕴华章。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上,千年翠云廊静卧于大蜀道沿线,恰似一条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城”,万余株古柏挺拔而立,承载着跨越千年的历史记忆与先辈智慧,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的鲜明标识。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元市剑阁县,殷切嘱托“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新时代的壮阔征程中,翠云廊以其独一无二的魅力与深厚价值,持续为文化自信注入澎湃动力,铺展出一幅深刻且充满活力的实践画卷。

翠云廊(四川省文物局 供图)

古柏的生命延续,映照着文化根脉的延续。从传统沿革至现代创新,从制度规范到科技赋能,翠云廊以多元立体的守护之举,坚实守护着文化自信的生态“土壤”。

(一)“交树交印”的生态文明古今接力

自明代正德年间起,剑州知州李壁颁布“官民相禁剪伐”禁令,开启了翠云廊古柏守护的序章,“交树交印”成为官员更迭时的庄重仪典。新官接任,细致核查古柏的数量与状态,以“树”代“印”,接续传递守护的重任,这背后是古人对生态与文明和谐共生的深邃思考。步入新时代,剑阁县巧妙承接这一传统智慧,并与现代林长制深度融合,创新推出《剑阁县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交树交印”制度》。通过“一树一档”精准建立生长档案、“一树一人”明确护林员的守护职责、“一树一策”量身定制保护方案,织密从县乡行政首长到村组护林员的全方位守护网络。每一株古柏,宛如一部生动的自然史书,这持续数百年的守护,不仅延续了古柏的脉脉生命,更让中华民族的生态文化基因在当代社会蝶变重生、茁壮成长,这是文化自信扎根生态保护领域、枝繁叶茂的生动映照。

(二)“立法护柏”的法治文化时代演进

翠云廊绵延300余里,有着迄今保存最完好、里程最长、数量最多的古代人工栽植驿道古柏群,被誉为“蜀道灵魂”。翠云廊的保护彰显了国家与地方守护文化根基的坚定决心,成为法治建设进程中文化自信的有力注脚。2025年3月正式施行的《古树名木保护条例》,首次将古树保护纳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范畴,为全国古树名木的保护构筑起坚实的制度“护盾”;四川省借助“一树一档”普查与智能化监测手段,实现对古柏生长动态的实时精准把控;广元市创新性地推行“林长制+网格化”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凝聚跨域保护合力。剑阁县的探索更是历史传承与创新的精妙结合。自1981年起,便将古柏保护融入党政负责人离任交接与审计流程,既传承了明代“相禁剪伐”的古老规制,又赋予其契合新时代的法治内涵。多层级法规体系的不断完善,既为古柏撑起法治“保护伞”,更是对中华传统生态法治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有力诠释。以法律的威严守护文化根脉,凸显中华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与法治智慧的自信坚守,让古柏在法治阳光下,持续见证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三)“智慧护柏”的科技文化创新共融

科技的深度赋能,助力千年古柏在数字浪潮中绽放新光彩,彰显文化传承的创新自信。四川省地质调查研究院运用激光雷达技术,为古树精心构建三维模型,搭建起集成多元信息的管理平台,精准勾勒出古柏的形态特征与生长环境,为科学保护提供坚实“数字基石”;剑阁县倾力打造“智慧树”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土壤、病虫害、气候等六大监测功能,实现对古柏健康状况的远程诊断与精细化管理;12座接闪塔协同运作,构筑起雷击火灾防御体系,为古柏筑牢安全“防线”。翠云廊古柏博览馆更是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典范。借助三维立体仿生与数字孪生技术,游客仿佛获得一把开启时空之门的钥匙,通过“智慧游览”系统穿越千年岁月,直观感受古柏从幼苗破土而出到参天耸立的壮阔历程。科技的加持,不仅提升保护效能,更拓宽文化传播的广阔边界,这是现代科技对传统文化遗产的深情致敬,更是中华民族以创新精神传承优秀文化的自信宣言,让古老古柏文化在科技时代奏响新的辉煌乐章。

翠云廊张飞柏(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二、深掘古柏历史文化内涵,厚植文化自信的精神底蕴

古柏,不仅是自然生态的瑰宝,更是蕴藏丰富的文化富矿。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沉浸式传播以及跨媒介IP打造,翠云廊的文化价值被源源不断地激活,为文化自信筑牢深厚根基。

(一)多学科交融解码古柏文化基因密码

从历史的纵深探寻到生态哲学的思辨,从考古实证的挖掘到民俗符号的解读,多学科的交叉互鉴,让翠云廊古柏的文化内涵日益丰富立体。史学依据《剑州志》等古籍文献,还原明代李壁率民植柏、订立护柏禁令的历史场景,梳理“官民共同守护”传统中蕴含的治理智慧,为文化传承铺就历史底蕴;考古发现的觉苑寺种松碑、马道院护柏禁戒碑刻,为中华生态文明史提供珍贵实物佐证;生态学家深入研究古柏群落调节气候、维系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以科学之力印证“天人合一”理念的深邃内涵;文化学者挖掘“拜树干爹”民俗仪式、“张飞柏”传说故事,将柏树升华为凝聚乡愁、汇聚集体记忆的精神图腾。这些丰硕的古柏文化研究成果,不仅构建起川北地区特色鲜明的文化图谱,更为文化自信注入扎实的理论养分与绵延不断的精神动力。

(二)体验式传播助推古柏文化浸润人心

文化传承,重在深入人心。翠云廊凭借博物馆、实景演出与文创产品等多元形式,让千年古柏文化以鲜活可感、触手可及的方式融入大众生活。在翠云廊生态博物馆内,古柏标本与多媒体互动屏相得益彰,讲解员引领游客“梦回”明代植柏现场,在光影交错间触摸古柏生长的历史脉络;古柏林间,“点树交印”“张飞巡柏”“蜀道镖运”等沉浸式情景剧轮番上演,演员身着古装,以激昂的音乐、灵动的身姿再现护柏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般感受守护精神与生态智慧的深厚底蕴,唤醒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剑阁县更是以古柏为灵感源泉,开发出柏树造型书签、年轮纹理笔记本、柏木手串等精美文创产品。这些物件,既是实用之物,更是文化“信使”。当游客将“古柏记忆”带回家,文化的传播便开启了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从历史走向现实,从书籍走入生活,为坚定文化自信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活力。

(三)跨媒介联动促进古柏文化“破圈”出彩

借助多元媒介的协同联动,翠云廊古柏从蜀道深闺走向大众视野,成为文化自信的时代象征。央视纪录片《翠云廊》以宏大航拍镜头展现古柏群的壮美奇观,以专家学者深度解读揭秘千年守护智慧,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热议,为古柏文化IP铺就广泛认知之路;短视频平台上,有人运用延时摄影记录古柏四季轮回之美,有人以趣味科普解读“古柏千年不老之谜”,有人身着汉服在古柏林中演绎蜀道传奇故事……碎片化传播让古柏文化持续突破圈层限制,相关话题播放量累计突破5亿次。从纪录片的深度解读到短视频的轻量化传播,多元媒介为古柏文化注入鲜活的时代血液,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让文化自信在新媒体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拓展古柏文化活态实践,彰显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滋养当下、启迪未来。翠云廊借助育人实践、文旅融合与生态传承,推动古柏文化从“静态保护”走向“动态辐射”,成为涵养文化自信的关键载体。

(一)构建古柏文化浸润体系

剑阁县深挖翠云廊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古柏守护”为核心引擎,打造覆盖党员干部、学生、群众的全方位育人模式,实现文化自信与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度融合。翠云廊正确政绩观教育基地已成为市内外党员干部的“红色新地标”。“古柏下的党课”让党员干部置身见证“交树交印”传统的古柏长廊,在古今护柏实践的对比中,深刻领悟“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明晰守护古柏即传承文明的神圣使命。中小学将古柏文化巧妙融入校本课程,学生们在苗圃精心培育柏树苗,到古柏保护小区开展实地研学,在“道路为古柏绕行”“居民为古柏让地”等鲜活案例中,真切领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古柏故事会”上,孩子们化身为文化传播小使者,将护柏传说讲述给家人听,让生态理念在家庭单元中代代相传;古树文化、蜀道文化、三国文化融入村容村貌,大力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建古树公园,引导群众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开办蜀道农家、主题民宿10余家,实现人、树、路、房、车的和谐共生,文化浸润悄然转化为全民护柏的自觉行动。

(二)打造古柏文化体验场景

深度挖掘文化底蕴,串联多元体验要素,翠云廊以主题游径让文化自信触手可及。2024年11月,“万人诵读《蜀道难》”活动在剑门雄关盛大启幕,参与者齐声吟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声震山谷,相关视频在社交平台播放量突破千万;“背诵《蜀道难》免费游剑门关”“默写《翠云廊》获景区门票”等活动,吸引超20万人热情参与,推动诗词文化IP走向全国。连续三届“古蜀道徒步游”活动以翠云廊为主线,将古柏保护、非遗体验、山地运动等元素融入徒步场景,策划推出徒步蜀道等精品线路6条,30公里世界级步游道累计吸引超70万人次徒步体验。新编川剧《翠云廊》以独特唱腔演绎古柏传奇,“行走的生态课堂”研学活动为孩子们颁发“小小护林员”勋章,多样活动让翠云廊成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闪亮名片。

(三)厚植古柏文化保护基因

剑阁县将古柏生态文化根脉深植于保护实践,以制度创新彰显文化自信力量。传承“交树交印”传统,创新性地将古柏资源保护、生态修复工程等核心工作纳入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离任交接清单,并建立严格的生态责任审计制度。离任干部需详细交接保护规划、资金使用及生态改善成效,确保保护工作无缝衔接、责任清晰可溯。这一实践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健全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变动交接制度”的部署高度契合,为全国生态责任交接机制打造“翠云廊样本”。同时,全面推进“古柏认养计划”,企业、个人可通过认养参与古柏日常养护,认养证书不仅是荣誉标识,更成为公众践行生态文化的载体。从制度设计到具体行动,翠云廊正精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新图景。

千年翠云廊,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独特的自然景观价值以及创新的保护传承模式,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璀璨明珠。然而,文化自信的探索之路永无止境。未来,应进一步推动古柏文化数字化传播,开发VR实景游、元宇宙展馆等前沿项目,为受众带来沉浸式文化体验;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文化交流,让这颗千年明珠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坚不可摧的文化力量,让翠云廊的故事在新时代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

本文内容系原创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