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丨福建省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五)弘扬陶瓷文化,助燃千年窑火——德化县明玉陶瓷研究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8-26 15:12 2

摘要: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围绕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技艺活化传承,发挥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作用,组织各地认定了289家非遗工坊。为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乡村振兴局按照文化和旅游部等三部门《关于持续推动非遗工坊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要求,围绕加强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技艺活化传承,发挥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作用,组织各地认定了289家非遗工坊。为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引领作用,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乡村振兴局共同组织遴选了20个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本栏目将分享部分非遗工坊典型案例,从加强非遗保护、促进就业增收、赋能乡村振兴等多个维度展现“非遗+”的经验成果,传播非遗技艺承载的八闽文化气韵,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福建省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推介(五)

弘扬陶瓷文化,助燃千年窑火

——德化县明玉陶瓷研究所

案例名称:弘扬陶瓷文化,助燃千年窑火

基本情况:德化县明玉陶瓷研究所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德化瓷烧制技艺,设立非遗工坊。该工坊位于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长期以来,该工坊大力践行传承理念,加强传承人才培养,推动德化瓷烧制技艺保护;积极开展陶瓷技能培训,促进当地村民就业增收;通过与太平宫窑开展技术指导与烧制合作,赋予千年龙窑新的活力,实现了非遗技艺保护、乡村就业增收和文化创新的“非遗+”多重融合,先后获得“非遗传承基地”“全国技能大师工作室”“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等多项荣誉,成为德化瓷烧制技艺的标杆性非遗工坊。

德化县明玉陶瓷研究所

做法成效

(一非遗传承固本培元,守护千年德化窑火

师徒传承筑牢人才根基

该工坊长期致力于保护、传承和创新“中国白·德化瓷”陶瓷技艺,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良为带头人,以工坊为基地系统培养传承梯队,通过“大师亲授+实践带练”模式,累计培养学徒超100人,其中3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13人成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3人获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称号、6人成为市县级非遗传承人,工坊所授徒弟在国内外工艺赛事中屡获大奖,形成老中青衔接、技艺精湛的传承队伍,确保德化瓷烧制技艺“活态延续”。

公益展馆拓展文化传播

工坊打造开放型非遗展示平台,2005年创建“瓷艺堂”古瓷收藏馆,免费展出历代德化瓷珍品3000余件,年接待观众超2万人次;2023年建成“陈明良艺术馆”,集中展示大师40余年创作的《文昌帝君》《渡海观音》等代表作500余件,完整呈现德化瓷“白如雪、润如玉”的艺术特色与技艺演变。两大展馆成为公众了解德化瓷历史、技艺与文化的重要窗口,年累计参观量超3万人次,有效提升非遗社会认知度。

校企合作夯实实践根基

工坊与上海东华大学、福建理工大学、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等院校建立深度合作机制,为师生提供拉坯、雕刻、烧制等全流程技能培训;设立实践基地,年均接收200余名学生参与创作实习;通过分工协作进行瓷雕创作和生产,吸纳乡村工匠、青年人才参与生产,在实践中掌握非遗核心技艺,让参与者在动手实践中掌握非遗技艺、了解传统文化。

工坊带头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陈明良

(二)拓展延伸资源链条,激活“非遗+产业”生态

古窑复兴激活传统资源

该工坊与宋代龙窑“太平宫窑”(始建于公元980年) 深度合作,2021年主导完成古窑修复,复原传统柴烧技艺,参与古窑宣传推广,将其打造成为德化县乡村旅游点、网红打卡点,年产值2000余万;与全国乡村文化旅游带头人李文芳共同研发“太平壶”“秋月壶”“高足杯”等爆款产品,带动千年龙窑重焕生机。

集群联动促进文旅融合

工坊通过将非遗技艺与德化本地文化旅游结合,推动德化瓷在文旅产业中的展示和体验。该工坊积极加入德化科技园“淘瓷街”规划建设,同步串联200余家陶瓷企业、45家研究所及3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位国家级和30多位省级大师工作室,参与打造集创作展示、文化体验、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陶瓷主题线路,项目运营后吸引大量游客参观“打卡”,带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增长,成为德化文旅融合新地标。

市场转化提升经济效能

工坊年产品销售额达300余万元,人均年收入6万元,工坊带头人陈明良所授徒弟创立40家工作室(公司),直接吸纳就业超2000人,年产值超1亿元,徒弟再传学徒500余人,形成“传承-创业-产业化”闭环,推动德化瓷产业规模扩张。

宋代龙窑“太平宫窑”

(三)乡村振兴惠民共富,培育传承内生动力

“公司+农户”模式促就业增收

该工坊创新推行订单下乡机制,将陶瓷配件制作、包装盒折叠、作品修坯等手工生产和辅助工序外包至周边农户,由村民居家按件计酬,年均增收约1万元,直接解决15户低收入家庭、8名残障人士居家就业、灵活就业,同步提升劳动技能,为村民后续的就业增收打牢基础。

文旅融合壮大村域经济

工坊展馆带动丁墘村新增餐饮、民宿等商户12家,创造就业岗位60个,太平宫窑文化园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200万元,直接带动就业150余人,工坊关联产业推动丁墘村年增收35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5%。

公益反哺滋养乡风文明

该工坊向龙浔镇高阳村捐赠德化瓷作品13件,助力建设“崇文尚孝文化馆”;累计捐资数十万元资助高阳村、丁墘村20余名贫困学子完成学业;出资参与高阳村文昌塔、陶瓷文化墙等景观建设,美化村容村貌,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在高阳村举办免费陶艺技能培训,惠及村民百余人次,增强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助力乡村振兴。

德化瓷烧制技艺研学培训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