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历经风雨洗礼的太和镇穗丰村罗布洞,一座青砖黛瓦的建筑静立帽峰山下。这里是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广州地区首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基层政权诞生地。2022年8月6日,在沉寂78年后,它在历时一年多的修缮后,正式向公众开放,以崭新的姿态诉说着一段炽热的革命
在历经风雨洗礼的太和镇穗丰村罗布洞,一座青砖黛瓦的建筑静立帽峰山下。这里是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广州地区首个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基层政权诞生地。2022年8月6日,在沉寂78年后,它在历时一年多的修缮后,正式向公众开放,以崭新的姿态诉说着一段炽热的革命传奇。
广州首个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基层政权
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坐落于太和镇穗丰村罗布洞路。相传,古代由吕氏在此地开居时称吕布洞,后李姓来开基,以锣声闻及之处均属其辖地,又称罗布洞。
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广州,暴行不断,激起广大人民强烈反抗,游击队应时而生。据介绍,1941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增城、从化、番禺独立大队在增城福和花山肚成立,并不断扩大,活跃在广州北郊的帽峰山、穗丰、李伯坳、岭头等地,袭击日军车辆,特别是运粮车,同时袭击日军的据点——检查站。1942年,游击队领导人之一邬强(20世纪60年代时任广东省军区司令员)来到穗丰村任小学教师,一边执教,一边发动群众参与抗日行动。在他的发动下,先后有穗丰村村民温亦田等10多人参加了中共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的抗日游击队。其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负责人之一张冠雄。
1944年5月,东江纵队独立第二大队为了在穗丰罗布洞开辟根据地,张冠雄与西罗乡公所管姓乡长谈判,向其宣传抗日救亡的重要性和党的宗旨,晓以大义,最终争取到管姓乡长的支持,同意与独立二大队合作。
1944年8月6日,东江纵队独立二大队在罗布洞成立了西罗乡抗日民主乡政府,任命张冠雄当乡长,管其琳(林)为文书。至此,广州地区第一个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乡政府诞生。可惜好景不长,当年年底,张冠雄在与原乡长管某商量工作时,突遭20多名国民党别动队队员包围袭击,他们欲强行带走张冠雄。张冠雄奋起与敌搏斗,身中七弹,最终倒在血泊中,牺牲时年仅25岁。张冠雄牺牲之后,抗日民主乡政府也被迫停止运作,历时不到一年。
据《抗日史辑》(白云区政协文史《抗日史辑》第十辑)记载,西罗乡苏维埃抗日民主政府是白云区辖内第一个中共领导的抗日民主基层政权。尽管该政府历时不到一年,但却谱写了一段红色革命历史传奇。
旧址修缮重新开放映照初心之路
2021年6月,在白云区“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三年行动”推动下,沉寂78年的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启动抢救性修缮。太和镇穗丰村村民自发捐赠烈士勋章、证书等珍贵文物;专家团队依据《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等史料,精细复原广府客家风格交融的建筑本体。历时14个月,这座见证烽火岁月的建筑在2022年8月6日——恰逢抗日民主基层政权成立78周年纪念日重获新生。
群众参观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的重新开放,为当地群众提供了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平台,也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开辟了生动课堂。“我以前就经常听长辈提起西罗乡抗战故事,但记忆非常细碎。自从旧址重开后,我时不时就会过来这边逛逛,看看相关的历史,为那些先辈的付出感到震撼。”穗丰村村民王女士站在复原的旧址场景内,看着当年的珍贵文物,哽咽道:“听讲解员说,很多烈士为保护乡亲们牺牲了……”
太和镇方面曾介绍,2021年以来,太和镇党委启动对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的保护和活化利用,镇村两级累计投入800多万元,推动该旧址修缮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现已打造出一个集革命旧址、文化展区、党群广场、红色主题公园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旅游体验区,使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成为太和镇全面展示红色历史文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此外,该旧址与悦享温公祠(东江纵队联络点)、念溪杨公祠(抗日游击队大队部)、广州东北郊人民游击队第一区队旧址串联,形成多址联动的红色文化走廊,成为当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阵地和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目的地。2023年,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的活化利用,入选广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
白云区青少年探访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今年6月底,白云区开展2025年“云博·汇”系列之红色主题公益活动,组织中小学生走进西罗乡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沉浸式学习红色历史。在讲解员带领下,同学们深入了解其历史意义。在这一旧址,穗丰学校学生带来感动全场的朗诵《我们是新时代的追光者》;同学们制作红色主题的非遗五谷粮食画,用红色、黄色等颜色的米粒排列出“红船”“五角星”“抗战烽火”等图案。活动通过实地探访与线上传播,创新红色教育形式,让青少年深刻体悟革命精神,网络直播吸引超16万人次观看。
据统计,开放三年间,该旧址接待参观者超1.3万人次,接待集体参观学习308场,西罗乡的星火已化作不灭的灯塔——这盏灯照见来路艰辛,更照亮前行方向。
文 | 江兴夏
通讯员 | 林晓露
图 | 谭札烽 白云融媒往期资料图
编辑 | 方欢欣 王晓美
审核 | 罗盛光 戴日模
签发 | 刘海裕
@白云融媒 版权所有 转载需经授权
来源:广州白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