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值此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之际,健康广元特别推出广元卫生健康杰出医师系列报道。他们是临床一线的中流砥柱,是科研创新的探索先锋,是传道授业的辛勤园丁,是扎根基层的健康守护者。让我们心怀最深沉的敬意与感激,向包括这些杰出医者在内的全体白衣战士道一声:“节日快乐,你们
【医师节专栏】
值此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之际,健康广元特别推出广元卫生健康杰出医师系列报道。他们是临床一线的中流砥柱,是科研创新的探索先锋,是传道授业的辛勤园丁,是扎根基层的健康守护者。让我们心怀最深沉的敬意与感激,向包括这些杰出医者在内的全体白衣战士道一声:“节日快乐,你们辛苦了!”
陈 兵
学术任职情况
广元市中医学会副会长
中国救援协会运动伤害分会委员
中国西部运动医学联盟委员
四川省运动医学专委会肩肘外科学组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骨质疏松专委会委员
荣誉称号
首届四川省岐黄菁英人才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第七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入选广元市第二批“蜀道英才培育计划”
第八批广元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科技奖项
从医感言
每天走进医院,看到来来往往的患者带着病痛,饱受折磨,就觉得肩上的担子很重。作为医生,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患者的伤痛,更是一个个家庭的期盼。有人拖着受伤的肢体挪进诊室,有人扶着受伤的腰背佝偻着坐下,他们捂着伤处担忧地问:“医生,我这伤以后还能干活吗?”
这些年,我始终牢记 “医乃仁术” 的初心,既要在诊室里为患者解除疾苦,更要带着团队深耕技术、传承创新。世上最好的锦旗,是患者挺直的腰板;最贵的谢意,是患者重新拥抱生活的双手。惟愿继续做个好医生,为更多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医路历程
新世纪之初,我在陕西中医药大学度过了八年求学生涯,系统完成了中医学本科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阶段的专业训练,奠定了扎实的中西医理论基础。这段求学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中西医各自优势,确立了"中西融合、守正创新"的专业理念。
职业生涯中,我始终致力于运动医学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从住院医师到学科带头人,亲历了我国运动医学从起步到快速发展的过程。在临床实践中,注重将传统中医正骨手法与现代关节镜技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作为地区运动医学领域的先行者,率先成立骨关节与运动医学科,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团队建设方面,我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梯队建设。通过师带徒、外出进修、学术交流等多种方式,培养了一批业务精湛的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人才梯队。担任管理职务后,积极推动医院与国内知名医疗机构交流合作,吸收先进管理经验,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从临床专家到医院管理者,角色转变带来的是更大的责任与担当。我将多年临床实践中形成的严谨细致、勇于创新的作风融入医院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注重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推动医院内涵建设。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全院职工,为将医院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中医医院而不懈努力。
未来,我将继续秉持"精诚、仁爱、创新、奉献"的精神,上发挥专业特长,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下滑动查看
李 兵
任职情况
中国康复医学会智能康复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针灸学会推拿专委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康复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分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疗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康复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中医康复质控中心专家
广元市康复医学医疗质控中心业务主任
广元市医学会康复专委会主任委员
获奖情况
优秀市级康复质控专家
广元市中医医院优秀党务工作者
广元市中医医院第七届“中国医师节”中坚翘楚
医疗保障工作成绩突出先进个人
从医感言
“业勤业精,心正心灵”,从医30余载,勤于学,勤于干,勤于思,把中医推拿与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应用于临床,既解决了患者的病痛,也拉近医患间的距离。面对患者性命、健康托付的责任,用心、耐心、细心地面对每一位患者,让每一位患者对未来的健康都充满幸福的希望。
医路历程
1993毕业后,被分配到广元市中医院推拿科工作,当时除了省中医院有推拿科外,其他医院基本未设立这个科室,我的工作陷入了迷茫,推拿到底能够解决哪些疾病的问题?医学推拿能发展起来吗?我该何去何从?在工作中摸索前进,虽然看过很多书籍,但仍然时感困惑。
2008年外出进修学习,彻底解决了我的疑惑。推拿原来是可以走“中西医结合”路线,还可以把西医康复中的运关节松动训练、Bobath手法、PNF手法、Rood技术和中医推拿结合,再加入康复评定。三个月紧张又充实的学习,至今回想起来,仍然觉得兴奋。三个月的学习远远不够,作为主治医师,本着“以考促学”的思想,我毅然报名参加了国家康复治疗师资格考试。
“5.12汶川大地震”期间,一批地震伤员需要康复,广元的地震伤员得到了全国知名专家的康复治疗指导,我受益匪浅,更加坚定了要走“中西并重,高效康复”这条路。
十多年来,医院领导高度重视康复专业的发展,团队的同事团结一致,我们牵头建成了广元市康复质控中心,广元市医学会康复专委会,广元市康复专科联盟,并多次得到省、市的表彰。
发展至今,我院已经有重症康复科、运动康复科、疼痛康复科三个病区,从最开始的等待患者,到现在主动介入ICU重症康复、呼吸科心肺康复、骨科功能康复等,再到数字康复、智能康复等。康复之路任重道远,我辈还需砥砺前行。
上下滑动查看
杨 涛
任职情况
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消化病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四川省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医学传播学会静脉曲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消化及消化内镜协同创新分会委员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第二届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元市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消化及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元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质量控制中心业务主任
第八批广元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荣誉称号
2017年获“广元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2023年获“广元市优秀科主任”称号
2023年获“广元市保健工作成绩突出个人”称号
2024年入选“蜀道英才计划——卫生健康领军人才”
2024年获“广元市医疗卫生工作表现突出个人”称号
2025年入选“广元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从医感言
行医十余载,在广元这片山水间,日日与脾胃肝胆打交道。初时只道是治人病痛,后来才渐渐明白,医者所治的,不过是人心的一角罢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惟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方能体悟经典中的道理。每治好一个病人,看他们眉头舒展,我便觉得这比什么都强。医道无涯,我不过是站在岸边,偶尔拾得一两枚贝壳罢了。但这一两枚贝壳,于病人,或许便是整个大海。医者,意也。这"意"字里头,藏着古今多少智慧,我辈穷尽一生,也不过略窥一二,吾辈当共勉。
医路历程
杨涛,广元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一位在中西医结合领域深耕十六载的医者与学科带头人。回顾他的从医之路,始于对中医药学的深厚热爱与执着追求,坚定于一张张患者治愈后的笑脸,精深于昼夜不辍的经典学习。杨涛主任自幼聪颖好学,勤读思辨,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与思维方式。先后于成都中西医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就读,并获得硕士学位。他深知中医临床与经典传承是引导中医工作者前行的两条轨道,在临床之余,师从全国名老中医杨宣舒教授,成为其学术传承人,系统继承“温脾阳滋胃阴,兼化痰瘀”的学术思想,熟练运用泻心汤类方、柴归汤等经方治疗脾胃系疾病,为广大脾胃病患者带去了福音。同时积极参与行业内的交流学习,担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消化病应用创新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多个国家、省、市级学会的重要任职。
科研方面,他主持多项市级课题,获广元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其中《制萎汤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病提供了新证据。主编《名老中医重脾胃思想临床经验集》等2项专著。
业务方面,率先开展超声内镜检查并成功实施多项食管、胃、结直肠早癌经胃肠镜微创手术,如: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肿瘤挖除术(ESE)、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套扎及精准断流术(ESV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取石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等。
团队建设方面,带领脾胃病科入选国家“优势专科”建设单位,成立广元市脾胃病专科联盟和质量控制中心,构建起区域协同诊疗网络。他注重团队培养,派遣骨干进修,与多家国内顶尖医院建立合作,打造出一支医教研一体化的高水平专科团队。并积极响应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围绕基层医疗能力提升开展多项工作,为川陕甘结合部基层诊疗水平的提升做出了重大贡献。
杨涛主任常说:“医生之责,不仅在治病,更在育人、立科、济世。”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他始终秉持初心,以技术突破服务患者,以团队建设带动区域发展,以科研创新传承岐黄薪火——他是真正扎根西部、奉献基层的岐黄医者。
上下滑动查看
陈泽云
任职情况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国医大家学术经验传承班首届学员
四川省三级中医医院评审专家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中医药慢病防治与教育工作委员会常务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发展促进会治未病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第八届营养与食疗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老年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专委会老年康复学组委员
四川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专家
广元市第二批“蜀道英才培育计划”卫生健康领军人才
广元市第一、二届健康科普专家。
荣誉称号
2020年 广元市中医院先进工作者
2020年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
2021年 广元市2021年“医师节”“优秀硕士生导师”
2021年 广元市中医院先进工作者
2023年 广元市卫生健康委“优秀共产党员”
2024年 广元市第二批“蜀道英才培育计划”卫生健康领人才
从医感言
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生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行医30余载,始终不渝地保持一个为民服务的初心,用自身所学造福病患,尽自身之能为每一名病人解决问题,让他们得到最好的医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精修医学技能,丰富医学理论,使得自己能更加优秀,才能给人们提供更好医疗服务,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奋斗不止。
医路历程
"医路漫漫,从高考志愿到副主任医师,我深知选择医生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从高考填报志愿到硕士毕业,挫折与乡愁都成了前行的动力。正如导师所言:'医学无捷径,唯有踏实前行,时间终将证明坚持的价值。'"
我为何会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呢?每当研究生面试时,我常会问及这个问题。学生们的回答往往朴实而真挚:“我希望成为医生,能够救死扶伤。”然而,当这个问题抛向我自己时,我却发现,我当初选择医生并非基于明确的目标,而是因为那个年代,医生是被社会广泛尊敬和爱戴的职业。选择医生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终身学习和不懈奋斗。
那是一个令我难忘的夜晚,我首次独立值夜班,与一名拥有20余年临床经验的资深护士搭班。前半夜,我忙于书写病程录、整理入院病历和首次病程录,从繁杂的资料中寻找患者的检验和检查结果报告,并一一粘贴到病历中。我和值班护士坐在护士站桌边,眼前是心电监护仪上不停跳动的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参数,耳边是偶尔响起的“叮…叮…叮…”声和时而出现的报警声。忽然,有一个界面的参数消失,机器响起高频报警声,我和值班护士快速冲进病房,对危重患者开始抢救,开放气道,胸外心脏按压,推注抢救药物,持续复苏40多分钟后,患者自主心跳终于恢复,面色逐渐红润。第二天,患者的家属都赶到了医院,一群人争相握住我的手使劲摇晃,对我表示感谢。那一刻,我能感觉到他们的激动与喜悦,那一刻,我为我的职业骄傲。
“如果你的面前有阴影,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这场经历激励着我不断前进,但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与宝贵,也让我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更加坚定与勇敢。
上下滑动查看
编辑:陈 默
审核:汪 瑞
责任编辑:陶 伟
来源:健康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