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亲的电话响起时,天空常常蒙着一层灰,仿佛预示着某种无法回避的情绪。每次铃声响起,我心里便有了数,不是弟弟工作的事,就是房子的问题。她起初语气还平和,可只要我一沉默,她便急了,声音里带着恳求:“你听话啊,帮帮弟弟,他什么都没有。”紧接着,便是压抑不住的抽泣,那
母亲的电话响起时,天空常常蒙着一层灰,仿佛预示着某种无法回避的情绪。每次铃声响起,我心里便有了数,不是弟弟工作的事,就是房子的问题。她起初语气还平和,可只要我一沉默,她便急了,声音里带着恳求:“你听话啊,帮帮弟弟,他什么都没有。”紧接着,便是压抑不住的抽泣,那哭声像潮水,一波波涌来,压得我喘不过气。我害怕接她的电话,却又无法真正逃避。拉黑?我做不到。不接?她会接连打十几个,直到我接为止。最后,我总是一个人坐在床边,望着漆黑的天花板,胸口像堵着一团浓雾,说不出的沉重。
回想起来,一切的源头,或许要追溯到那个暑假。我大二那年,母亲兴奋地告诉我她怀孕了,问我怎么想。我嘴上说着支持,心里却没太多波澜,哪里能想到十几年后这些事会像藤蔓一样缠住我的生活。寒假回家,家里多了个弟弟,父母欢喜得像得了珍宝,看他的眼神满是宠溺。而我,像是个局外人,早早离家,在城市扎根,结婚生子。父母给的三万彩礼,还附带一句:“孙子你们自己带,我们要照顾弟弟。”那时我没多想,觉得各自安好就行。
后来孩子出生,岳母赶来帮忙,等孩子上幼儿园,她也回去了。家里老人年迈,无法再帮衬,生活的重担全压在我们肩上。手机里排满了接送时间,疲惫深入骨髓。弟弟初三那年,父亲突发脑溢血,一个月后离世。母亲一夜之间苍老了许多。弟弟读书一般,进了职高又读大专,都是我帮他操办。工作后他频繁跳槽,始终定不下心来。如今28岁,仍待业在家。母亲比谁都急,一次次打电话催我:“你帮帮弟弟,工作、房子都得管。”她不说请求,而是命令,一旦我犹豫,她便开始哭泣,说:“你爸不在了,你是哥哥,就得当他的父亲。”这话在我耳边反复回响,像一根刺,扎得生疼。
家里的积蓄本就不多,儿子也快大学毕业,房子的事也得筹划。我和妻子商量,不如把母亲的老房翻新,也算尽孝。可弟弟执意要新房,母亲也站在他那边。她的偏爱从不掩饰,永远把弟弟放在第一位。电话里她反复念叨:“你过得好,为什么不帮弟弟?他没退路了。”那哭声里,夹杂着指责和无奈,让我觉得自己成了不孝之人。
妻子偶尔低声叹息:“你父母生的是弟弟,还是给你生了个儿子?”她不是抱怨,而是心疼我太累。我何尝不想两全?可现实像一张网,越挣扎越紧。每当夜深人静,我常从梦中惊醒,望着窗外发呆,心里默默祈求,希望有一天,这重担能轻一些,希望家人能彼此理解,也希望自己能有力量,撑起这一片天。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