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荞麦花海映丰收 电力护航富农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6 14:29 2

摘要:8月23日,正值处暑节气,初秋的庆阳已浸透着丝丝凉意,庆阳市环县45万亩荞麦花却开得正浓。从南湫乡代家洼的万亩示范田到秦团庄乡新峁村的连片花海,粉白相间的花朵在蓝天白云下轻摇曼舞,绘就田园画卷的同时,也承载着农户对丰收的期盼。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以稳定电力和细致服

8月23日,正值处暑节气,初秋的庆阳已浸透着丝丝凉意,庆阳市环县45万亩荞麦花却开得正浓。从南湫乡代家洼的万亩示范田到秦团庄乡新峁村的连片花海,粉白相间的花朵在蓝天白云下轻摇曼舞,绘就田园画卷的同时,也承载着农户对丰收的期盼。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以稳定电力和细致服务,为荞麦产业全链条注入满格动力,守护着这一季的生长希望与增收期待。

“以前种荞麦全靠天吃饭,天旱了只能眼睁睁看着苗蔫下去。现在有了电,抽水泵一开清水直接送到地头,你看这万亩荞麦,长得比往年密多了。”蹲在田埂上的代家洼村种植户代存福,手指着自家150亩荞麦田,脸上满是欣慰。作为当地荞麦种植示范点的大户,他的种植过程早已离不开电力,播种时用电动播种机提高效率,灌溉时靠抽水泵保障水分,就连田间的气象监测仪器,也得靠稳定供电才能实时传回数据。

眼下,正是荞麦生长的扬花期,对水分、光照要求极高,灌溉、排涝哪一样都离不得电。在南湫乡4.13万亩荞麦种植区,尤其是代家洼村2.5万亩核心示范田里,一台台抽水设备嗡嗡运转,一套套气象仪器实时监测,电力如同“生命线”,守护着每一株荞麦的生长。“供电师傅经常来巡线、检查设备,有他们在,我们种地特别踏实。”村支书徐立卓的话,说出了所有农户的心声。

为了守住这关键的“生长窗口”,国网庆阳供电公司早早部署,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深入各乡镇种植区,对供电线路、变压器、灌溉泵站开展拉网式巡检,及时更换老化线路,逐一加固松动电杆,确保抽水机、喷灌设备随时“拉得出、用得顺”。秦团庄乡种植户王磊望着自家80亩荞麦地笑意盈盈:“前阵子地里机井线路出了点小毛病,一个电话打过去,供电师傅很快就赶来修好了,现在浇水施肥一点不耽误,就等着丰收啦。”

电力的保障,不仅停留在田间地头,更顺着产业链条,延伸到了荞麦深加工的车间里。秦团庄乡依托本地丰富的荞麦资源,引进了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发出荞麦面、荞麦茶、荞麦醋等特色产品,让土疙瘩里长出来的荞麦变身高附加值商品。而稳定的电力供应,正是企业满负荷生产的“定心丸”。

走进当地荞麦加工园区,脱粒机、磨粉机高速运转,阵阵麦香扑面而来,饱满的荞麦粒正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各类优质产品。“我们生产线每天要加工3吨荞麦,要是没电,机器一停,损失可就大了。”加工企业负责人说,国网庆阳供电公司不仅定期上门检修线路,还根据企业产能提升需求,帮忙升级了大容量变压器。“现在产能比去年提高了三成多,订单再多也不怕了。”

环县地形特殊,荞麦种植多分布在沟壑梁峁之间,供电服务半径大、保障难度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创新推出“片区电力管家”机制,把电力管家的姓名、电话贴在村公告栏、田间地头,让农户遇到用电问题能 “一键找到人”。同时,共产党员服务队常态化开展上门服务,从家庭用电检查到企业专线维护,用“一站式”服务打通保障“最后一公里”。

“这万亩荞麦,就是我们乡的致富田。”南湫乡党委书记望着连片的荞麦花,满眼期待,“现在荞麦亩产能达到300斤,按市场价算,能带动周边5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8000元。多亏了供电公司的支持,让我们发展特色产业种植更有底气。”

当前,距离荞麦收获还有一个多月,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已经提前行动,制定了专项保电方案。计划对种植示范点周边线路开展特巡特护,重点排查可能影响收割、脱粒的电力隐患;提前储备应急发电设备,确保收割、脱粒、晾晒等环节用电“零故障”;主动对接合作社、种植大户,了解收割期间的用电需求,做好服务准备。“电力足,产业才能兴。我们会一直做好供电服务,让这45万亩荞麦结出更多‘金颗粒’,帮乡亲们把日子过得更红火。”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说道。

如今,环县的荞麦早已不是单纯的田间作物,而是变成了富民增收的“金疙瘩”。从单一种植到“种植+加工+养殖”的产业融合,从简单的原粮出售到开发出多元化的特色产品,环县“中国小杂粮之乡”的招牌越擦越亮。这背后,是国网庆阳供电公司始终如一的电力护航,为农户铺就了一条稳定增收的“电力保障路”。

作者:张翠翠

编辑:大果

来源:国网甘肃电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