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减少10.04%;实现归母净利润248.7亿元,同比减少3.9%。延续了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降”的趋势。
8月22日,平安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成为首家披露上半年业绩的股份行。
上半年,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693.85亿元,同比减少10.04%;实现归母净利润248.7亿元,同比减少3.9%。延续了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降”的趋势。
比起整体业绩,更为外界关注的是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成绩。2023年,平安银行首次在年报中提及零售业务“聚焦稳健型业务模式”,从“做大”转为“做强”,正式启动零售再转型。
而如今,再转型驶入深水区的平安银行,零售业务表现仍是喜忧参半。
零售金融利润降45%,盈利贡献下滑
2025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依然处于缩表阶段。
截至二季度末,个人贷款余额为17259.78亿元,较年初缩水2.3%。个人贷款中,仅住房按揭贷款规模有所增长,较年初增加6.2%至3462.08亿元。
而另外三项个贷——信用卡应收账款、消费贷、经营贷分别较年初缩水9.2%、3.5%、0.9%。
个人贷款规模的持续缩水,一方面是受市场环境变化因素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意愿趋弱,零售信贷需求持续减弱。
另一方面,这也是平安银行面对零售贷款过去高速扩张积累的信贷风险,作出的主动选择。
这一点在平安银行的分部利润表中也有所体现。
自2016年制定了全面转型零售银行的战略目标后,平安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一路高歌猛进,贡献了相当一部分的营收。即便收入规模自2022年开始下滑,从实际财报来看,零售金融的营收贡献也高于批发金融。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零售金融分部营收为310.81亿元,同比减少20.49%,占总营收的44.79%,略高于批发金融43.85%的营收贡献。零售金融业务收入始终优于批发金融的原因,是零售信贷规模更大,且个贷收益率更高,零售存贷利差远大于对公存贷利差——上半年零售存贷利差为3.12%,对公存贷利差为1.47%。
而在零售金融业务营收占比更高的同时,平安银行零售业务的净利润贡献却连年滑坡。
上半年,零售金融业务的分部利润为12.04亿元,是平安银行三大业务分部(批发金融业务、零售金融业务、其他业务)中盈利最低的,在全行营业利润中仅占比4.02%,而2022年-2024年各年同期,这一指标数据依次为50.1%、34.1%、6.97%。反之,营收略逊一筹的批发金融业务,贡献了212.63亿元的分部利润,占全行营业利润的71.04%。
造成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零售信贷更差的资产质量。刚发力零售转型的前几年,为了推动零售业务高速增长,平安银行加注“高风险、高收益”的信用卡业务,这为该行带来较大的不良压力。
2022年-2024年各报告期末,个人贷款不良率分别为1.32%、1.37%、1.38%,其中,信用卡不良率依次为 2.68%、2.77%、2.56%。
为了压降不良——尤其是信用卡不良,平安银行不得不加大计提信用减值损失。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零售金融业务计提了188.45亿元的信用减值损失,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减少,却依旧吞噬了大半营收。
得益于较大的不良处置力度,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的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27%,虽然仍高于企业贷款,但较年初下降了12bps。
其中,信用卡不良率下降到2.3%。零售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汽车贷增速放缓,财富管理有所复苏
近两年,为了实现“量、价、险”平衡发展,平安银行一方面主动压降存量不良,一方面调整零售业务结构,摈弃信用类高风险贷款,缩小信贷风险敞口。这无可避免地造成该行业绩的持续承压。
为此,平安银行将零售重心放在优质客群战略与财富管理业务上,构筑“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平安银行启动“客群分层”改革,除了压缩信用卡、消费贷等高风险业务,还进一步聚焦优质客户,加大住房按揭、新能源汽车贷款、抵押类贷款等贷款投放力度。
2024年1月,平安银行在深圳召开全行工作会议,会议上明确将财富管理与存贷款并列的三大核心业务板块之一,并提出 “做大财富管理” 的具体目标。
而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低风险优质客户较为稀缺,平安银行面临来自各大国有行、股份行的资源争夺压力,不得不加大人力等成本投入。
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平安银行持续减员,截至二季度末,全集团在职员工40761人,较年初减少250人。
但整体减员的同时,汽车消费金融中心的员工增加了300人,理财子公司员工增加了105人,分别较年初增长32.82%、26.65%。
尤其是汽车消费金融中心,截至报告期末一共有1214名在职员工,67个机构网点,机构数仅次于深圳分行和信用卡中心。
汽车金融板块的新能源汽车贷款,是平安银行聚焦优质客户的重点之一,在近两年的加注下得到快速增长,但增幅也有所放缓。
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的汽车金融贷款余额为2956.24亿元,较上年末仅增长0.6%,这背后或许是“高息高返”模式离场对整个银行业汽车金融业务的冲击。
新能源方面,上半年新发放的新能源汽车贷款为316.78亿元,同比增长38.4%,与2024年73.3%的新能源汽车贷款发放额同比增幅相比,2025年的增速大幅放缓。
无论是汽车金融还是新能源汽车业务规模都不算大,暂时难以支撑平安银行的整体信贷增长。
财富管理是平安银行零售转型的一个重要板块。令人欣慰的是,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财富管理业务终于释放出明显的积极信号。
从客户数量来看,财富管理业务略优于整体零售业务。截至6月末,平安银行零售客户数为12668.01万户,零售AUM为42128.39亿元,分别较年初仅微增0.9%、0.4%,增长表现不算优秀。
在这之中,财富管理客户数为147.54万户,较年初增加1.3%。
收入方面,平安银行的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为24.66亿元,同比增加12.8%。财富管理业务的复苏源于银保业务,这也是平安银行发力财富管理的主要切入点——上半年代理个人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加46.1%至6.66亿元。
但是,银保业务收入增幅巨大的原因是2024年出现大幅下降,事实上,2023年上半年,该行代理个人保险收入高达22.07亿元,今年上半年尚未回到两年前50%的水平。
整体来看,无论是银保业务,还是财富管理业务,目前收入规模都较小,复苏之势能否持续,未来是否能够保持稳定增长,支撑起零售第二增长曲线,还不能妄下论断。
来源:野武士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