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大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肺和肝。当肿瘤细胞通过身体扩散并侵入患者的骨骼时,这些新的损伤被称为骨转移。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可以扩散到骨骼系统,包括乳腺,前列腺,肺和直肠癌等。骨转移可以在原发肿瘤诊断之后数月甚至数年发生。据统计,不同肿瘤发生骨转移
骨骼是恶性肿瘤第三大常见的转移部位,仅次于肺和肝。当肿瘤细胞通过身体扩散并侵入患者的骨骼时,这些新的损伤被称为骨转移。许多不同类型的肿瘤可以扩散到骨骼系统,包括乳腺,前列腺,肺和直肠癌等。骨转移可以在原发肿瘤诊断之后数月甚至数年发生。据统计,不同肿瘤发生骨转移的几率从10%-75%不等。其中脊柱转移最为常见,胸椎转移发生率最高,腰椎次之。肿瘤患者会发生骨转移会出现骨痛、高钙血症、病理性骨折等骨相关事件(SREs)。
一、骨转移的危害
病人一旦发生骨转移后,1年内病理性骨折发生率为22%~52%。在乳腺癌骨转移患者中,5年生存率只有20%。骨转移所产生的后果往往是破坏性的。溶骨性骨转移可以引起重度疼痛、病理性骨折、以及危及生命的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症,成骨性骨转移的病人则有骨痛。
局部疼痛是大多数骨转移最早出现的症状,疼痛可以是钝性痛或间接性疼痛,常见表现为骨痛。骨转移疼痛与普通疼痛的最大区别在于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感会远远大于普通的疼痛,同时疼痛程度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加剧,且以夜间疼痛为主。除了疼痛,肿瘤骨转移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压迫等并发症。在脊柱转移的患者中,约10%可能会出现脊髓压迫,严重的可能导致截瘫。SREs严重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
疼痛是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但并不是出现骨转移就会有这些症状。在骨转移初期,肿瘤细胞仅仅在局部增殖,对骨质还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破坏,这时候可能会没有任何疼痛症状。以肺癌为例,仅50%肺癌骨转移患者出现临床症状。而且,骨转移早期的疼痛可能症状较轻微,容易被忽视。因此,无论有无症状,肿瘤患者一定要按时复查,及时发现,早诊早治。
二、骨转移的治疗目标
1、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预防或延缓SREs的发生,是否将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作为治疗目标,需视病情而定。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总体策略是采用以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姑息治疗。
三、放疗在骨转移治疗中的价值
确诊了骨转移,目前针对原发肿瘤治疗的药物越来越多,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肿瘤患者生存期也得到了了显著的延长;另一方面,针对骨转移病灶,也可以综合运用药物、放疗、手术等综合治疗手段,切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射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三种主要方法之一,放疗也是骨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无创、经济、高效的改善由骨转移引起的SREs。
放疗用于骨转移具有疼痛缓解率高、缓解速度快、缓解时间长的优点。接受骨转移灶放疗的患者50%~80%的患者疼痛明显得到缓解,超过1/3的患者的放疗部位疼痛完全缓解;对治疗有反应者50%以上在1-2周内表现有效;70%以上患者缓解期达3个月,生存期超过1年的患者中,50%-60%能达到持续缓解。
出现骨转移只是抗癌越久越有可能遇到的一段病程,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晚期骨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期在不断延长。正确地认识骨转移,在原发病的治疗基础上针对骨转移积极开展治疗,尽量减少骨相关事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才能最大程度获益。
参考文献:
E.F. Gillespie,et al.Prophylactic Radiation Therapy vs. Standard-of-Care for Patients with High-Risk, Asymptomatic Bone Metastase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Phase II Tria. Presented at: 2022 ASTRO Annual Meeting; October 23-26, 2022; San Antonio, TX. Abstract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侵删
来源:病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