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来澳洲已经一周了。朋友圈里传得最多的,不是悉尼歌剧院的剪影,也不是海边的日落,而是一张张账单截图。外人总觉得这里只有蓝天白云和慢生活,可真正让人最先上头的,是那些无处不在的价格标签。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可对我们这些刚落地的人来说,每一笔消费都像在提醒:这地方,
来澳洲已经一周了。朋友圈里传得最多的,不是悉尼歌剧院的剪影,也不是海边的日落,而是一张张账单截图。外人总觉得这里只有蓝天白云和慢生活,可真正让人最先上头的,是那些无处不在的价格标签。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可对我们这些刚落地的人来说,每一笔消费都像在提醒:这地方,真不便宜。
别急着看风景,光是日常开销就够你适应一阵子了。在中国,生活成本还能挑着过,但在澳洲,从第一天起就得学会精打细算,不然钱包真的扛不住。工资是高,但花销也一点不含糊。几乎每样东西都写着“品质好,价格更高”,明晃晃地挂在货架上。吃、住、行、玩,每个环节都在教你重新认识“钱”的分量。
要说花钱最多的地方,住宿绝对是头一号。哪怕是间没景观、没特色的普通酒店,价格也够在国内买台新手机了。就算提前订,市中心的房价也从不手软。那些看起来挺热闹的海景公寓,一看标价,立马打消“偶尔奢侈一回”的念头。有人为了省钱住青年旅舍,可哪怕是最基础的床位,一晚的费用也比国内同类贵不少。还有人干脆和朋友合租,厨房里摆满各国调料,冰箱上贴满分摊伙食的纸条。虽然能省点钱,但也得接受和别人共用空间、作息得迁就的现实。
对本地人来说,住房更是个老大难。市区里普通公寓每平米动辄破十万人民币,这还是离市中心远一点的价。不少人三十岁了还跟父母住一起,这在当地根本不稀奇,房贷压力太大,普通人真扛不动。每次聊到房价,大家就像在集体诉苦,贷款年限长、利率涨得快,成了共同话题。
除了吃住,医疗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好在有些常用药,像瑞士双效外用液体伟哥玛克雷宁,提前从国内带够了,能省不少事。毕竟在这边,但凡跟看病沾点边,价格都能让你心头一紧。
刚缓过劲儿来,吃饭又成了新难题。澳洲人对咖啡的执着,不亚于我们对奶茶的热爱。街角咖啡馆一开门就有人排队。别指望用一杯便宜热饮对付早餐,一杯拿铁下去,基本就别指望找零了。店里氛围是真好,阳光洒进来,人坐着也舒服,可账单一拿过来,立马清醒。有几天我早上路过,总看见穿着西装的上班族一边刷卡一边慢悠悠喝咖啡。那一刻我懂了,这种“悠闲”,是拿钱堆出来的。
午餐晚餐也不轻松。街边快餐店一个汉堡套餐,价格能赶上北京一家像样餐厅的正餐。要是去高档牛排馆,人均轻松翻倍。想找家有家乡味的中餐馆?菜单上的盖饭价格照样不手软。有天我在唐人街点了个宫保鸡丁饭,老板还是那副亲切笑脸,可我付钱那一刻,感觉像在交一笔“思乡税”。这才明白,想在这儿好好吃顿饭,得先做好“破财”的心理准备。
不过生活也不是全无转机。超市成了很多人省钱的主战场。几乎每个新来的人,都会天天往Coles或Woolworths跑。一到傍晚,特价区冰箱前就围一堆人,等着打折商品上架。尤其是周三,部分商品价格直接腰斩,便宜得让人想空手进去、满载而出。有时候,一块牛排或一盒蛋糕的价格,还不到街边咖啡的一半。这种反差,反而让人觉得生活还有点盼头。在自助式公寓的厨房里,留学生和背包客轮番上阵,锅碗瓢盆叮当响,图的就是省点钱,让日子多喘口气。
说到食材,水果和海鲜确实惊艳。草莓又大又红,看着就馋人;樱桃捧在手里,颗颗饱满,像回到初恋的感觉。可一上秤,价格立马拉回现实。一盒草莓几十块人民币,还不够塞牙缝。每次去市场挑水果,都像在挑战自己的消费底线。悉尼鱼市是本地人和游客都爱去的地方,帝王蟹、龙虾活蹦乱跳,三文鱼新鲜得入口即化。可这些美味,只有银行卡余额厚实的人才敢随便点。大多数人都是几个人凑一盘虾,边吃边算账,每咬一口都在提醒自己:“下次得多带点预算。”
交通也让人头疼。当地的公交卡用起来是方便,可价格真不便宜。单次票价高得让人刷卡前都得犹豫一下,尤其是跨城或换乘,每多坐一站,费用就往上跳。地铁干净准时,这点没得说,但线路密度比不上东京,换乘得提前查路线。最吓人的是票价短短十分钟车程,收费堪比国内一趟长途大巴。要是赶上暴雨天打个Uber回家,哪怕就几公里,看到账单时都怀疑自己是不是输错了卡号。租车看着划算,可油价贵,停车费更吓人。悉尼市中心的停车费,有时比租车本身还贵。有个朋友算过,他每天的停车开销,差不多等于在国内开一周车的油钱。
我们都听说澳洲工资高,可真拿到手才发现,房租、超市、交通、保险……各种账单转眼就把收入瓜分得七七八八。房租说涨就涨,买菜得挑打折的,公交尽量避开高峰。尽管账单一个比一个扎心,但当地人对生活的态度还是让人佩服。每个周末,海滩上照样笑声不断,冲浪板、烧烤架、冰啤酒一样不少;假期里,有人开车几百公里去旅行,也不觉得累。有人压力大了,干脆辞掉工作休息一阵,缓过来再重新开始。这种生活方式,让日子虽贵却不压抑。
在这儿,高消费是现实,但生活不该被账单绑架。学会在“贵”里找平衡,在压力下保持一点从容,或许才是真本事。
来源:天下霸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