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台儿庄供电:“满格电”精准滴灌 “共富工场”引擎轰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6 09:39 2

摘要:鲁网8月25日讯初秋的鲁南大地,暑气未消。S241省道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赵庄共富工场内,却是一派更“热”的景象:百余台高精度电脑绣花机马力全开,飞针走线;工人们穿梭于生产线间,熟练地摆放布料、整理饰物;激光切割机精准作业,火花微闪……这里,正奏响着乡村振

鲁网8月25日讯初秋的鲁南大地,暑气未消。S241省道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赵庄共富工场内,却是一派更“热”的景象:百余台高精度电脑绣花机马力全开,飞针走线;工人们穿梭于生产线间,熟练地摆放布料、整理饰物;激光切割机精准作业,火花微闪……这里,正奏响着乡村振兴的强劲乐章。

“供电所的师傅们主动上门,真是‘及时雨’!生产旺季最怕电不稳,他们一来,我们心里就踏实了。”8月22日,面对再次主动上门走访的国网枣庄供电公司泥沟供电所工作人员,工场的负责人由衷感慨。电力服务人员不仅深入车间查看用电设备,为工场的生产经营“把脉问诊”,更送上了量身定制的安全用电和节能降耗的“锦囊”。

盘活资源,托起家门口的“共富梦”。泥沟镇赵庄村共富工场,盘活的是原赵庄小学的闲置资源。25亩土地上,两栋教学楼和改建的两层标准厂房(总面积超8000平方米)焕发新生。如今,这里已成功吸引三家关联企业入驻,构建起一条完整的毛绒玩具产业链——从设计打样、激光裁片、电脑刺绣印花,到布料复合、缝制加工、成品包装,直至直播电商销售。产业聚集效应显著,竞争力和附加值双双跃升。

从“两台机”到“领头雁”,电力铺就创业路。“当初就靠两台平绣机‘起家’,要不是供电所一路绿灯,服务到位,我这‘小作坊’哪能变成现在的样子?”枣庄凯旋刺绣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宏伟的创业故事,是电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2009年,怀揣在青岛学到的刺绣技艺,他被家乡的“返乡创业政策礼包”吸引回乡。起步维艰,是供电公司构建的“电力+共富”服务体系,为他扫清了关键障碍,主动跟踪做好业扩服务,积极为他降低办电成本、优化供电可靠性、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从家庭作坊起步,在“满格电”的强力支撑下,马宏伟的事业一路高歌猛进。如今,他的现代化工厂已拥有100余台高精度电脑绣花机和激光切割机,年营业额突破5000万元。更可贵的是,他带动了260多名乡亲在家门口稳定就业,实现了“炕头变车间,农妇变技工”的华丽转身。

“电保姆”护航,产业振兴动能足。将零散的手工力量转化为规模化生产,稳定可靠的电力是基础保障。供电公司将共富工场列为重点保供对象,在“硬件”和“软件”上双管齐下。在硬保障上,他们运用红外测温仪、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工场周边线路设备进行精细化巡检;定期开展专项检查,深入车间排查生产系统、照明线路等安全隐患。在软服务上,建立常态化走访机制,精准对接企业用电扩容、报装接电、智能缴费等需求;普及安全用电知识,解读惠企用电政策;提供节能诊断和优化建议,降低运营成本。“从车间大功率设备到日常照明,电力保障一直‘在线’。现在订单再多、生产再忙,我们心里都有底!”负责工场后勤工作的赵主任对“电保姆”式的服务赞不绝口。

电力“暖流”激活区域发展“一池春水”。泥沟供电所积极延伸“供电+服务”链条,持续优化乡村产业用电营商环境,让电力“暖流”精准滴灌共富工坊,照亮了富民兴村的新路径。在电力的坚强支撑下,台儿庄区将小商品来料加工业定位为打开致富之门的“惠民钥匙”,以政策红利吸引更多“马宏伟”们返乡创业。

历经十余年精心培育,该产业已从零敲碎打的家庭加工,迈向了“基地化、企业化、品牌化”的高质量发展轨道。如今的泥沟镇,乃至台儿庄区,来料加工品类覆盖刺绣、纺织、手工艺品等数十个领域,一支规模庞大、技能娴熟的产业队伍已然形成,成为撬动区域经济发展、托起万千家庭“幸福梦”的坚实“硬支撑”。源源不断的“满格电”,正为这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注入澎湃不息的动能。(通讯员 贾广立)

来源:鲁网枣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