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基地全在中国火力网内!美媒:五角大楼快想退路,别被一锅端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6 09:08 4

摘要:首先,地理位置是个大问题。美军在西太的关键军事基地,包括日本横须贺基地、冲绳嘉手纳基地及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等,均处于解放军导弹的有效打击半径内。这些看似形成战略网络的基地,因紧邻中国周边,反而沦为 “固定靶标”。凭借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解放军的高超音速导弹与巡航

近日,美国陆军少校帕特里克·史密斯在《空军时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军队是否应该制定从太平洋撤退的计划?》的文章,引发了对美军亚太战略的广泛关注。

文章的核心论点是:面对解放军实力的暴涨,美国在亚太的军事优势正在被逆转,再不调整战略,可能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最终可能会被解放军“一锅端”了。

文章里,美媒毫不客气地指出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兵力部署的几大硬伤。


首先,地理位置是个大问题。美军在西太的关键军事基地,包括日本横须贺基地、冲绳嘉手纳基地及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等,均处于解放军导弹的有效打击半径内。这些看似形成战略网络的基地,因紧邻中国周边,反而沦为 “固定靶标”。凭借远程精确打击能力,解放军的高超音速导弹与巡航导弹可对这些区域实现全覆盖,一旦战事开启,这些基地极有可能在首轮打击中化为废墟。

其次,补给是个大麻烦。西太平洋辽阔的海域使美军后勤补给线被迫拉长,运输船与补给舰一旦被解放军反舰导弹或潜艇锁定,几乎无从撤离。更严峻的是,美国当前的造船产能与舰艇维护水平已难以匹配战时需求,持续的海上补给保障成为泡影,这将直接导致美军持续作战能力的断崖式下滑。

最后,盟友的可靠性也让美媒捏把汗。日本、韩国等盟友虽在表态上与美国保持一致,但战时能否摒弃自保倾向、坚定支持美军,仍是未知数。文章直言,美军这些分散部署的部队与基地,恰似解放军 “围点打援” 战术中的棋子,随时可能被逐个击破。

针对上述困境,文章提出了一个颠覆性建议:美国必须重新学习在太平洋实施“战斗性撤退”。

啥叫战斗性撤退?简单来说,这种撤退并非简单的溃退,而是在敌方火力压制下,通过有组织的撤离,融合机动、迷惑与防御等战术,最大限度保存战斗力,为后续反击争取时间与空间,同时达到牵制敌人、削弱其进攻势头的目的。

为佐证这一策略的可行性,文章援引了1941-1942年菲律宾战役的历史经验。当时,面对日军的凌厉攻势,美军在菲律宾组织了有序撤退。尽管驻守巴丹半岛和科雷希多岛的部队最终失守,但通过灵活的防御与撤退行动,成功迟滞了日军进攻节奏,为盟军后续反攻赢得了关键时间。

回到话题本身。美媒现在之所以要劝五角大楼想好退路,根源在于美军在西太的基地与部队已完全暴露于解放军的火力覆盖之下。

当前,解放军东风- 26导弹射程突破4000公里,可精准覆盖关岛;东风- 21D导弹则将日本和韩国的美军基地纳入打击范围。加之高超音速武器与巡航导弹的精准打击能力,解放军能够对美军指挥中心、机场跑道及港口设施实施“点穴式”打击。

更让美军担心的是,解放军的分布式作战能力,使其能在广阔的太平洋区域内,通过多点协同打击,对美军基地与舰队形成切割包围。美军当前 “前重后轻” 的部署模式存在致命缺陷,前沿基地兵力太密集,后方补给与支援又太薄弱。一旦战事爆发,解放军可通过饱和攻击瘫痪美军指挥与后勤体系,再对前沿基地实施逐个清理。若美军缺乏撤退预案,极有可能在“导弹雨”中丧失撤离机会,遭遇毁灭性打击。

这种情况下,美军如果没有撤退预案,估计连撤离的机会都没有,直接被“导弹雨”一锅端了。

更要命的是,美国在西太的空军和海军力量,严重依赖固定的基地和航母战斗群,可这些资产在解放军的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战略面前,就是一个活靶子。因此,文章警告,如果美军不学会如何在高压环境下撤退,战时可能连基本的部队保存都做不到。

客观来说,美媒这篇文章的调子虽然有点悲观,但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尴尬处境——随着解放军实力的提升,美军显然已经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未来,美国会不会真的调整战略,重新部署西太的兵力?这个答案,估计只有五角大楼自己知道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解放军的崛起,已经开始改变了亚太的军事格局,美国想要在亚太围堵中国,怕是没那么容易了。

来源:兵器杂志肖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