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沪蒙区域合作走实向深,以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积极开拓青年视野,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普及自然资源科学知识,上海科技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追新持远·沪蒙同行”科技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在此项活
邢台抗大陈列馆
聞鍾記郵(5405)“追新持远·沪蒙同行”科技文化交流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沪蒙区域合作走实向深,以内蒙古“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线,积极开拓青年视野,弘扬民族团结精神,普及自然资源科学知识,上海科技馆、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联合举办“追新持远·沪蒙同行”科技文化交流实践活动。在此项活动举办之际,上海航海邮局以此为题材发行了一款彩色邮资机戳,本家老师从航海邮局所在地北外滩邮局寄给我一枚明信片,明信片上打印了这枚邮资机宣传戳,明信片上销邮资的是航海邮局的2号日戳。
在东西部协作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追新持远沪蒙同行”科技文化交流实践活动以创新为笔、以协作为题,搭建起上海与内蒙古两地互联互通的桥梁。活动立足“科技赋能、文化互鉴、民族团结、科学普及”四大核心目标,联动上海航海邮局、北外滩邮局等特色机构,通过邮资机宣传戳等文化载体,将地域特色与时代主题深度融合,既为两地群众开拓了视野边界,更在互动中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跨区域科技文化交流与自然科学普及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锚定时代命题,搭建沪蒙协作新平台,上海与内蒙古虽地理相隔、生态各异,却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有着深厚的协作渊源,上海的科创优势、海洋文化与内蒙古的草原文明、生态资源形成天然互补,为跨区域交流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随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向纵深推进,以及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的持续开展,两地对“以交流促理解、以科技强认知、以文化聚共识”的需求日益迫切。上海在东西交流方面,走在了前列,不但对口支援西藏,此次又与内蒙古牵手,“追新持远沪蒙同行”活动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追新”指向科技前沿与文化创新,聚焦两地在自然科学、生态保护、数字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实践;“持远”寓意长效协作与深远影响,致力于打破地域壁垒,让科技文化成果惠及更多群众;“沪蒙同行”则明确核心主线,将民族团结贯穿活动全程,以“同行”姿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活动不仅是对国家“东西部协作”战略的具体响应,更是对“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生动诠释,为两地搭建起一座超越地理距离的“连心桥”。
活动以“线下实践+线上联动”“科技体验+文化浸润”“科学普及+民族团结”三维模式展开,既注重内容的专业性与趣味性,更强调参与的广泛性与互动性,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沪蒙同行”的见证者与传播者。充分发挥上海科创资源优势,联动本地科研机构、科技馆、航海文化基地等,为内蒙古参与者量身定制“科技探索之旅”。在上海航海博物馆,两地群众共同参观船舶制造技术展区、海洋生态实验室,通过VR设备体验“航海模拟航行”,直观感受海洋工程科技的发展历程。在自然科学专题讲座中,以“草原生态与海洋生态的协同保护”为主题,用数据对比、案例分析解读两地生态系统的科学原理
此次活动创新采用“云端科技课堂”形式,将上海的优质科普资源输送至内蒙古偏远地区学校,通过直播连线,上海科技工作者为蒙古族学生演示“海水淡化实验”“风力发电原理”,并与当地师生围绕“草原新能源开发”“沙漠治理技术”展开互动讨论。这种“沉浸式+互动式”的科技交流,不仅让内蒙古群众近距离接触了前沿科学知识,更让上海参与者深入了解了内蒙古在生态科技领域的实践成果,实现了“双向开拓视野”的目标。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始终将“文化互鉴”作为核心环节,让沪蒙两地特色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在“草原与海洋”文化展中,内蒙古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马头琴制作技艺、蒙古族刺绣,讲述草原文化中“尊重自然、敬畏生态”的传统智慧。上海民间艺术家则带来海派剪纸、船模制作,分享上海作为港口城市的航海文化传承。两地群众通过亲身体验、互动交流,不仅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深刻认识到“草原文化与海洋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认同。
科学普及贴近群众需求,让自然科学“飞入寻常百姓家”。自然科学普及是活动的重要使命,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将科学知识与两地生产生活场景深度结合。在内蒙古牧区,活动团队携带便携式科学实验设备,为牧民演示“草原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牲畜饮用水水质检测方法”,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微生物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帮助牧民掌握科学养殖、生态保护的实用技能。针对青少年群体的“沪蒙科学实践营”,两地学生分组完成“草原与海洋生态对比调研”课题,通过收集两地气候数据、绘制生态图谱、撰写调研报告,在实践中理解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邮政元素赋能,打造活动纪念与传播新符号。以“邮政文化”为纽带,将沪蒙元素、科技主题、民族团结理念融入大炮邮资机宣传戳中,通过特色邮品与服务,让“方寸之间”成为承载活动精神的重要载体。上海航海邮局作为国内唯一以“航海”为主题的特色邮局,深度契合活动“科技+文化”的定位。就像此次启用的邮戳,打印次数竟然突破了百万,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航海邮局的号召力。通过航海邮局的专属邮路寄往家乡或远方,让科学知识与活动记忆随信件传递。
“追新持远沪蒙同行”科技文化交流实践活动自开展以来,已覆盖上海、内蒙古两地近20个社区、学校与科研机构,直接参与人数超5000人次,通过线上直播、邮品传播等间接影响人群超10万人次,取得了“科技普及有深度、文化互鉴有温度、民族团结有力度”的显著成效。活动打破了自然科学知识“地域化”“专业化”的壁垒,让人民群众近距离接触了海洋科技、数字技术等前沿领域,实现了“双向科普”的突破。此项活动是沪蒙两地深化协作的新起点,继续以科技为翼、以文化为魂、以民族团结为根,在上海与内蒙古之间架起更宽广、更坚实的桥梁,让跨区域协作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自然科学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注入新的活力。
来源:闻锺集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