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潜心打造的水墨动画《浪浪山小妖怪》,如一匹惊艳影坛的黑马,登顶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作为《中国奇谭》系列的延伸作品,影片以《西游记》中边缘的小妖群体为叙事核心,讲述小猪妖等草根角色“误打误撞”踏上取经路的荒诞故事,将经典神话转化成
01
美术聚焦
●《浪浪山小妖怪》:中式美学的创新表达
·学人视角|传承经典 对话时代——在《浪浪山小妖怪》的山水笔墨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古开新:《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秘笈”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河南、山西、陕西三地调研指导
●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专家组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地调研指导
02
学术聚焦
●艺术有“理”|何谓绘画里的崇高
●一家之言|当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立场与价值
●回音壁
03
●时代画卷 笔绘河山——美丽中国系列主题绘画创作工程在京启动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报道|
·历史的塑痕:雕塑里的峥嵘岁月
·铭记历史 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吉林省美术书法作品展举办
●本报观察|爆款展览背后的可复制经验
04
艺术家
●黄宾虹:爱好溪山为写真
●丰子恺:山河万里
●张荔英:此心安处
●陈湘波:策马南山
●王克举:春起万物生
●送别|雕塑家张哲宇逝世,享年52岁
05
美育
●名课荟萃|综合材料版画课程的突破与重构
●2024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一日艺术家——南京美术馆以“小”破局探索公共美育
●艺道笔记|速写十要
●美育现场|艺术羊磴:一场重构乡土价值的先锋实践
06
艺术设计
●焦点|流动的场域:美术馆展陈空间的变革与新生
●速递|2025郑州设计周聚焦“家居设计新风向”
●工艺|百什件:宫廷收纳的“精致图鉴”
●经典|维克·马吉斯特来提:人人都需要一盏床头灯
07
专题
●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朴直向阳——莫朴先生诞辰110周年艺术与文献展
·莫朴的红色艺术人生
●国之器:当代名家画瓷——邢少臣
08
副刊
●艺海拾遗|南京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中的“南京记忆”●钩沉|李少言:战火硝烟中走出的大家
●新书推荐|《百年巨匠》——谱写中华文化脊梁的大型主题文献出版工程
美术聚焦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潜心打造的水墨动画《浪浪山小妖怪》,如一匹惊艳影坛的黑马,登顶中国影史国产二维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作为《中国奇谭》系列的延伸作品,影片以《西游记》中边缘的小妖群体为叙事核心,讲述小猪妖等草根角色“误打误撞”踏上取经路的荒诞故事,将经典神话转化成为一部“草根史诗”。在电影热播之际,同名主题展览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启幕并引发热烈反响。这种创新的影展联动模式,不仅拓展了作品的文化辐射力,更助力《浪浪山小妖怪》实现了商业价值与艺术表达的双赢,展现了中国动画的新探索。
·学人视角|传承经典 对话时代——在《浪浪山小妖怪》的山水笔墨间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以古开新:《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秘笈”
为提升“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参展作品质量与艺术水准,根据组委会办公室工作安排,8月6日至9日、8月19日,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杨晓阳担任领队,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主任张楠为副领队的专家组,先后赴河南、山西、陕西三地开展创作调研与指导工作,通过实地考察、作品观摩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各画院备战情况进行指导,为展览顺利举办奠定基础。
为有效推进“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的组织实施,确保参展作品质量与艺术水准,根据组委会办公室工作安排,8月11日至14日,由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担任领队、中国国家画院交流合作部副主任陶宏任副领队的专家组,先后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地开展创作调研与指导工作。通过实地考察、作品观摩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各画院备战情况进行指导,为展览的顺利举办奠定基础。
学术聚焦
绘画创作如何构建起自身的崇高,如何借助大自然的壮美在故事情节、画面、空间与宏观历史、观众之间建立有机联系,梳理这种创作模式的叙事表达与观念构建的理论方法,不仅是对美术创作中崇高的一次史学梳理,也对新时代的油画创作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一家之言|当代艺术创作中的精神立场与价值当代艺术的“精神立场”,是艺术家在创作中呈现的价值取向、文化态度与内在精神追求,既包含对个体生命体验的深度挖掘,也涉及对社会现实、历史传统及人类普遍困境的回应。它超越纯粹的形式美学,直接指向艺术背后的思想能量与人文关怀。
●回音壁
美术新闻
8月18日,“时代画卷笔绘河山”美丽中国系列主题绘画创作工程艺术顾问聘任会暨启动仪式在文化和旅游部南区启动。此次工程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与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旨在于“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之年,组织老中青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通过艺术创作全景展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以及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中国巨变,用丹青笔墨勾勒美丽中国的时代新画卷。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报道|·历史的塑痕:雕塑里的峥嵘岁月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吉林省美术书法作品展举办
●本报观察|爆款展览背后的可复制经验8月17日,持续13个月,横跨两个炽热夏天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在通宵开放七天七夜(168小时)后,于当晚24点闭幕。这场展览以逾277万观众、逾7.6亿元展览总收入、逾300亿次全网曝光量创下全球博物馆单场收费特展参观人数、总营收和传播总量的世界纪录,更以带动城市综合消费超过350亿元的溢出效应,成为“一场展览激活一座城市”的生动写照。
艺术家
8月7日,由深圳美术馆与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爱好溪山为写真——黄宾虹山水之旅与艺术创作”展览开幕式在深圳美术馆举行,此次展览汇聚了近两百件浙江省博物馆珍藏的黄宾虹艺术精品。
●丰子恺:山河万里
8月12日,由贵州美术馆(贵州画院)与丰子恺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山河万里——丰子恺抗战漫画作品展”在贵州美术馆举办。
●张荔英:此心安处
8月9日,由何香凝美术馆与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联合主办的“张荔英·此心安处”展览在何香凝美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张荔英从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创作的约60件画作及80余件珍贵文献。
●陈湘波:策马南山
由中共深圳市南山区委宣传部与深圳市南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南山区宣传文化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资助的“策马南山·城南花开——陈湘波艺术展”开幕式于8月15日在南山博物馆举行。
●王克举:春起万物生
8月17日,“春起万物生——王克举纸本作品展”在北京方圆艺术空间开幕。本次展览汇集艺术家王克举近年创作的纸本绘画作品,生动呈现其在绘画语言上的独到思考与个性化表达。
●送别|雕塑家张哲宇逝世,享年52岁
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国家画院雕塑所艺术家、教授张哲宇于8月13日在沈阳病逝,享年52岁。
美育
西安美术学院《综合材料版画技法》课程开设于1998年,是一门突破传统版画单一媒介限制的专业课程。课程通过融合多种材料与技法,重新定义版画的边界,其核心价值在于拓宽艺术表达的维度与挑战版画的固有认知。课程内容包括版画技法研究、材料研究、图像研究等多个方面,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创新型实践课程。
●2024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一日艺术家——南京美术馆以“小”破局探索公共美育约瑟夫·博伊斯“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宣言,在当代语境中常被视为理想主义的口号,南京美术馆策划的“一日艺术家”项目却将其转化为一场具有现实张力的社会美育实践。当市民手握刻刀在木板上划下第一道痕迹,当蓝晒溶液在日光下显影出素人创作的图案,艺术成为每个人指尖流动的日常语言。
●艺道笔记|速写十要
速写是绘画基础训练不可或缺的功夫,又因其捕捉生活瞬间灵动迅捷的属性,产生出独具一格的审美风貌。作为一种近乎“职业病”的习惯,多年以来我一直将速写作为最亲密的朋友,也从中受益良多。
●美育现场|艺术羊磴:一场重构乡土价值的先锋实践
在贵州遵义桐梓的羊磴镇,一场静默的乡村艺术建设正在悄然发生。这场以“艺术羊磴”项目为核心的实践,不仅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思路,更为乡土社会的价值重构开辟了新的路径。
艺术设计
在当代文化艺术蓬勃发展的浪潮中,美术馆作为艺术传播与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其展陈空间的设计理念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长期以来,美术馆的展陈空间多采用固定化布局,“白盒子”模式一度成为主流,这种以纯白墙面、规整结构为特征的空间形态,在展示传统架上艺术时能够凸显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却难以应对当下多元艺术形式的呈现需求。当艺术实践不断突破边界,展陈空间的灵活性与可变性已成为激活美术馆生命力的关键,推动着这场关于“流动”的变革与新生。
8月18日至8月20日,“2025郑州设计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举办。2025郑州设计周以五万平方米的展览规模,汇聚1000家参展品牌集中亮相,15000件设计新品现场首发,集中展出门窗定制、厨电卫浴、花园庭院、顶墙材料、非遗文创等细分品类,并打造“2025郑州空间设计大赛作品展”“2025华夏手造非遗文创展”两大主题策展,全面呈现家居设计领域的创新设计理念与独特美学风格,为家居产业提供集新品展示、趋势发布、设计对接、价值转化的高效合作平台。
●工艺|百什件:宫廷收纳的“精致图鉴”近日,在嘉德艺术中心举办的“达古今之宜——清代宫廷设计潮流展”开幕。其中展出的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琳琅笥百什件》为清代乾隆帝收藏的一套玉器,其外箱是一件黑漆描金大长方盖箱,箱内装有9层44屉玉器,共计498件。众多观众在这件百什件展柜前驻足,并赞叹其精致和典雅。
●经典|维克·马吉斯特来提:人人都需要一盏床头灯维克·马吉斯特来提,1920年生于米兰,20世纪最重要的工业设计师之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意大利设计的发展被称为“现代文艺复兴”,对整个设计界产生了巨大冲击,维克·马吉斯特来提便是这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一位设计师。
专题
·莫朴的红色艺术人生
8月12日—9月10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中国美术学院指导,浙江美术馆主办的“朴直向阳——莫朴先生诞辰110周年艺术与文献展”亮相浙江美术馆。此次展览为文化和旅游部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入选项目,通过“倾心向太阳”“朴直燃心灯”“美育又重谈”“唤起新感情”四个板块,展出莫朴作品及珍贵文献共计3281件。
艺术家邢少臣以大写意笔法入瓷,将写意精神注入青花创作,使瓷面作品既有笔墨筋骨,又有窑变灵韵。这不仅是形式的创新,更是对“书画同源、器以载道”传统的当代回应。
副刊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殊节点,回望华君武这位漫画大师的创作轨迹,恰似展开一部镌刻着时代烙印的史诗长卷。从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到社会变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他的画笔始终与民族命运同频共振,每一幅漫画都是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中国社会在沧桑巨变中的真实面容。
1928年,在南京通俗教育馆门前,有一群中国近现代美术先贤在此合影。照片里出现的有我们熟悉的面孔,如林风眠、刘开渠、乌叔养等,他们因“南京市第一届美术展览会”而聚集在一起。
抗战版画运动是中国抗战美术史,同时也是中国新兴版画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书写这一辉煌篇章的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代优秀的艺术家!李少言是他们之中的代表。
由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倾力打造、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的《百年巨匠》,是集思想厚度、艺术品质与史料价值于一体的大型人物文献出版工程,系统梳理百位巨匠的生平、成就与时代贡献,旨在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时代致敬,为先贤树碑立传。
来源:中国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