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杨艳女士:50岁的我去昆明读研啦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20:15 2

摘要:“50岁的我要去读研了。”山东济宁的杨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动态消息。照片中,她戴着医用口罩,手边是一封大红色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3张从济宁到昆明的联程车票。她望着绿皮火车窗外,风景渐次陌生,她终于如愿踏上了这场历时两年考研路的最后一程。

“50岁的我要去读研了。”山东济宁的杨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这样一条动态消息。照片中,她戴着医用口罩,手边是一封大红色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和3张从济宁到昆明的联程车票。她望着绿皮火车窗外,风景渐次陌生,她终于如愿踏上了这场历时两年考研路的最后一程。

8月2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杨艳谈起前一天在西南林业大学报到的情景,言语中洋溢着欣慰——导师与同学们的友善让她倍感安心与温暖。一向不爱拍照的她,那天特意穿了一件粉色开衫,远远站在迎新打卡墙前留影。墙上那一句“开启人生新篇章”,仿佛正是为她而写。

鲜为人知的破茧重生之路

今年3月8日,杨艳收到了最好的三八节礼物——研究生初试成绩单,总分338分、初试专业第一,很有可能被西南林业大学的法律(非法学)专业录取。得知初试成绩的她分外激动,忍不住把小红书当作日记本,将备考至今的所见所想发上网络,没想到“无心插柳之举”却意外走红。媒体采访邀约纷至沓来,天南地北的网友点赞不断,全网近万条评论里,充满对逆境成长、年龄界限以及家庭意义的思考。

“为什么我这样的人会在小红书上受欢迎?”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杨艳笑着坦言自己曾经向DeepSeek提问求教,DeepSeek分析平台受众特点后,认为走红的原因是“独立女性的成长故事”。然而,AI的回答并不让她信服,她认为“我其实不是独立女性,家庭是我走出身心重创的最大动力,我不想让他们为我过多忧心”。

她用“我这样的人”形容突遭变故的自己,看似轻松的自嘲语气背后,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破茧重生之路。2013年,杨艳意外烧伤导致毁容与抑郁,在爱人与儿子一如既往的强力支撑下,前后经历近20次手术、努力克服药物反应、重新学习接触社会,最终完成“病床木乃伊”到“考场第一名”的人生蝶变。

目前,小红书热点页面显示“50岁的我要去读研了”话题已突破1000万人在看,杨艳的动态处在最显眼的位置。更浩大的网络声量,意味着更多样的评价,除了“阿姨你太棒了”“50岁正是闯的年纪”等积极评价之外,还有“你这是挤压年轻人的名额”“苦读书不如练太极”等留言将大龄考研视为偏离人生阶段的脱轨行为。面对如此多样的外界目光,杨艳坚信大龄考研是践行终身学习的方法,她说:“不是为了证明我能,而是想告诉所有人,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从未出发的遗憾。”

用年龄重新衡量学习的意义

30年前,杨艳从同济大学化学工程专科毕业,暂时决定埋头于工作与家庭,“成为一名研究生”成了久藏心底的梦。

多年后,退休的杨艳偶然翻阅儿子用过的教辅书,让她萌生了试一试的念头。“我随手翻了法律专业的书,感觉似乎并不难,谁知不小心选中了考研难度第一梯队的法学专业。”在儿子与爱人的鼓励和支持下,她从2023年3月开始备考,每天起早贪黑背单词、刷课程、练真题,第一年以10分之差错过目标院校,第二年取得超出国家录取线25分的好成绩,最终被坐落昆明的西南林业大学法律(非法学)专业录取。今年7月,手捧录取通知书的杨艳觉得一切都值了,备考过程中无数次自我怀疑就此烟消云散,她与儿子都成了全国法律专业学生的一员。

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88万,大龄考研学子“上岸”的现象并不鲜见。杨艳介绍,她就是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考取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又被称为在职研究生。2016年,教育部印发《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从太行山以东到彩云之南的2000多公里,40多个小时的中转车程,她用了30年时间才走完全程。为什么退休后一定要考研?8月23日,她以新生身份站在西南林业大学门前,亲手捏碎“人生为时已晚”的叹惋,单纯用学习培育出一颗强大向上的心,“人家跳广场舞有广场舞的快乐,各人有各人寻找快乐的点,我觉得能学习就很快乐”。

在她眼里,年龄是勋章不是枷锁。考研,让她明白自己永远有权利在人生的考卷写下新的答案。

将在脱口秀舞台发现更多可能

五十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尽管已经迈过“知天命”的年纪,杨艳的言谈却有一种超越年龄的活力,“卷王”“普信”“直男”等网络热梗信手拈来。

来自外界的温暖,逐渐融化了她生活的边界,她触手可及的世界因此越来越宽广。在儿子陪同复试的时候、在她独自报到的途中、在绿皮火车的残疾人专座上、在导师与同学的接纳目光里,当她把自己残缺的手称为“小坏手”时,路过的网友热情评论道“能考上的都是好手!”

平生所遇终成今日之我。来到昆明的第二天,喜欢看脱口秀的杨艳打算继续迈出一步,用脱口秀开放麦讲述自己的故事以及与众不同的认知,把自己的真实经历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你看过杨笠关于普信男的桥段吗?我眼中的普信男和她眼中的不一样。”她说自己的爱人与儿子就是普通且自信的男人,就是这样看似平凡的普罗大众之一,却满怀自信地将她带出了抑郁的泥潭。“我住的地方距离脱口秀场地只有200多米。”杨艳的脱口秀文稿已完成,即将在下周迎来脱口秀开放麦的首次登台,此时她切身感受到人生拥有无限可能。

从36℃的山东来到20℃的春城,因为适宜的温度有助于瘢痕体质排汗,春城的清凉气候让她心旷神怡。与记者聊天的时候,杨艳正在思考如何婉拒其他媒体的出镜邀约,“我还没有准备好去接受可能存在的异样目光。”平时戴口罩出门的她,不想面对镜头中的自己,杨艳担忧他人因她而感到不适。事实上,正如最近她评论区里涌动的善意,待她卸下心防之后,仍然有未曾谋面的世界等她造访。

编辑:姜蕾

审核:陈唯一

终审:彭德光

来源:都市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