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这种单边主义思维,不仅忽略了全球和平的共同追求,还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核政策,致力于通过对话化解分歧,但美方的核计划暴露了其霸权本性,值得我们警惕和分析。
美国在核领域长期保持强势姿态,这种姿态从冷战时期就延伸到当今,针对中国的核打击方案从未真正淡出其战略视野。
美国这种单边主义思维,不仅忽略了全球和平的共同追求,还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核政策,致力于通过对话化解分歧,但美方的核计划暴露了其霸权本性,值得我们警惕和分析。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就开始酝酿对华核攻击的想法。在朝鲜战场,美军高层曾多次提出使用原子武器扭转局面,虽然最终因库存限制和国际压力未能实施,但这已显露出其冒险倾向。
进入六十年代,随着中国核技术起步,美国的计划变得更系统化。SIOP-62方案明确将中国纳入打击范围,即使在美苏对抗中,也预留约六百枚弹头针对中国七十八座城市,旨在摧毁七成工业设施和城市人口。这种全面摧毁策略,体现了美国当时对新兴力量的压制心态,与其宣称的民主价值观形成了鲜明对比。
金门事件期间,美国在台湾地区部署核导弹部队,并列出上海、广州、南京等二十八座城市作为优先目标。苏联的强硬警告——任何对中国的攻击将被视为对苏联的攻击——迫使美国退缩。
这段历史说明,美国的核计划往往受制于大国平衡,但一旦机会出现,其先发制人的冲动就难以遏制。中国那时核力量薄弱,仅作为战略杠杆,但这也促使我们加速自主研发,确保基本威慑。
七十年代,福特政府签署SIOP-74,将中国二百一十二个目标列入清单。里根时期,SIOP-82虽调整了优先级,却单独制定了对华核方案。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放松警惕,1992年的“太阳城扩展计划”用十三页篇幅研究对华核打击,SIOP-99扩展到三百至四百个目标。
小布什时代,“5077号行动计划”在2004年进一步扩充,融入更多情报元素。奥巴马政府的“8010-08作战计划”引入对非核国家的先制打击概念,允许在常规冲突升级时使用核武器。
2002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明确将中国列为打击对象,强调在突发军事事件中可动用核力量。2005年联合条令许可战区司令经批准实施先制攻击。这些演变显示,美国核计划从大规模毁灭转向灵活运用,目的是在维持亚太的优势。
2018年的《核态势评估报告》指出,中美直接军事冲突可能升级为核冲突,这反映了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敏感。2022年版本进一步强调面对中国作为核大国,需要调整威慑框架,允许区域定制化能力。
2024年,美国批准秘密核指导,聚焦应对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协调挑战。国防部报告估计,中国核弹头已超六百枚,预计2030年超过一千,2035年达一千五百。这类评估往往夸大中国威胁,以辩解美方军费的膨胀,但这也暴露了美国焦虑:其核优势正被削弱。
美国核武库的现代化直接服务于这些计划。陆基“民兵-3”导弹四百枚,每枚携W78弹头,当量三十三点五万吨,总当量一亿二千七百万吨TNT。空中力量包括B-52H四十四架和B-2A十六架,可一次性投放一千一百三十六枚核武器。
水下“俄亥俄”级潜艇十四艘,部署二百四十枚“三叉戟”导弹,每枚载四至八个弹头,总当量二亿吨TNT,巡逻率达六成六。
弹头类型多样,W87三十三点五万吨,W88四十七点五万吨,B83一百二十万吨,B61可调至三十万吨。美国总库存约三千七百枚军用弹头,加上退役待拆,总五千一百七十七枚。
与俄罗斯相比,美国核力量质量和战备水平更高,后者陆基导弹多超期服役,仅二百二十八枚可用,潜艇多停港,轰炸机老化。针对中国,美国从1996年只需二十三枚弹头摧毁核力量,到2003年需九十一枚,中国剩六枚;2010年需一百三十二枚,中国剩十三枚,美反导系统拦截率五成时剩三点七五枚。
2017年,中国“东风-5”和“东风-41”实现多弹头设计,潜艇增至四艘,美需一百五十七枚毁八成,中国剩二十七枚。比例从过去悬殊降至十三比一,中国生存能力显著提升。
损失评估是核计划的核心考量。1961年估算显示,全力SIOP攻击可造成中国城市五成三人口伤亡。RAND报告指出,中美核战将导致数亿直接死亡,并引发全球饥荒,因为核冬天效应会破坏农业,造成额外数十亿人饿死。
卡内基分析强调,高强度常规冲突易升级核级,美方虽在常规领域占优,但核风险高。哈德逊研究所净评估显示,美战略平衡面对中国倾斜,无法保证首击全灭。中国核政策聚焦最低限度威慑,不针对敌方核力量,而是瞄准政治、经济中心。
美国三大工业区十三座大城市面积四千九百九十一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五百万,一点二亿吨TNT即可覆盖。中国有六百五十七座城市,加上镇村数十万,需要更高当量。
美国总核威力四亿二千九百万吨TNT,仅够四百座城市。中国机动化陆基力量和地下网络,让美打击效果大打折扣。
从历史到当下,美国核计划的进步在于精度和灵活性,早期的依赖轰炸机易受拦截,现融入隐形平台如B-21和精确制导。区别于过去全面互毁,现允许低当量战术核,用于区域冲突。
不过,中国核力的更新换代更快,从固定发射井到公路机动,从单弹头到分导多弹头,通过自主研发提升生存率。地下交通网如山体隧道,让卫星难追踪,迫使美国投资更多的资源。
当前,美敦促日澳澄清台海角色,显示联盟扩展。但中国核扩从三百五十到六百枚,被SIPRI称为最快,这并非扩张,而是回应美压力。
美国核计划的内涵在于霸权维护,却忽略互利共赢。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坚持对话,化解风险。未来,核稳定依赖合作,而非对抗。
来源:罗马博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