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眼前这令人惊叹的狮艺表演,始于张杰对武术的痴迷。幼时看功夫电影时,他心中便埋下武术的种子。自此,他便常在家中模仿招式,自行苦练。虽未能前往少林寺学武,但这份热爱却从未熄灭。
7月20日,张杰和张湉恬在岚山根·运城印象表演。
狮跃二十载
梅花桩上的接力传承
记者 金玉敏 高琳
暮色四合,铿锵的锣鼓声在盐湖区岚山根・运城印象渐响。
● 一头紫狮自2.8米高台腾空而起,狮首昂扬灵动,探向天际,那是女儿张湉恬掌控的方向;
● 狮身沉稳蓄力,如磐石般托举每一次腾挪,那是父亲张杰扎根桩尾的坚实臂膀。
一探一擎间,父女身影在梅花桩上默契翻飞,似行云流水一般。
8月13日,张杰和张湉恬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丰收集结号》节目录制。
问道南北习狮艺
眼前这令人惊叹的狮艺表演,始于张杰对武术的痴迷。幼时看功夫电影时,他心中便埋下武术的种子。自此,他便常在家中模仿招式,自行苦练。虽未能前往少林寺学武,但这份热爱却从未熄灭。
7月20日,父女俩在岚山根·运城印象为游客表演绝技。
2003年,张杰踏上北漂之路,在剧组当武行替身演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北狮表演,灵动的狮头、刚劲的动作瞬间击中了他。仅用一周,他便掌握了北狮的基础技法。为追求更高技艺,他毅然南下佛山,拜师学习南狮梅花桩技术。两个月的勤学苦练,让他熟练掌握了这项高难度技艺,为日后的狮艺之路打下了坚实基础。次年,张杰在北京创立致青春舞狮团队,从北京天坛、地坛、八达岭长城等景区表演到天安门60周年国庆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表演,他的狮艺日渐成熟,逐渐在业内崭露头角。
7月12日夜晚,张杰在纠正张湉恬舞狮动作。
扎根乡土传薪火
然而,在外闯荡多年,张杰心中始终牵挂着故土。2011年,23岁的张杰回到运城,带着一身技艺开始传艺授徒。十余年间,他通过开班教学,已累计培养学员近千名。这些学员不仅来自运城本地,更有不少来自河南、福建等外省的传统文化爱好者慕名而来,为舞狮行业注入了新生力量。此后,解州关帝祖庙、万荣李家大院、凤凰谷等各大景区,都能看到他及学员们舞动狮头的身影。在解州关帝祖庙表演时,他特意将“桃园三结义”的典故融入表演内容和场景中,让更多人感受到关公忠义精神和非遗的碰撞之美。
7月20日,表演间隙,张杰为张湉恬擦去额头汗水。
在张杰心中,狮艺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需要延续的文脉。2015年,年仅4岁的女儿张湉恬被他轻轻托上练习场。7岁时,她便头顶小狮登上舞台。如今,她的技艺愈发精进,已能从容跃上2.8米梅花桩,成为父亲的“黄金搭档”。“观众一看狮头下是个小姑娘,都很惊讶。”湉恬笑着说,“可当我完成高难度的动作时,鼓掌声特别响亮。这种认可,让我成就感满满。”父女俩的默契表演,早已成为景区一道动人的非遗风景。
7月20日,慕名前来学艺的学员在张杰和张湉恬指导下进行桌面练习。
这份传承的力量,还延伸到了校园。2021年,运城学院音乐系向张杰发出邀请,让这位初中毕业生站上了大学讲台。“能把狮艺教给更多年轻人,是很有意义的事。”他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技艺,更感受到了一份坚守的力量。
7月21日,父女俩刚刚结束在解州关帝祖庙的表演。
时代在变,传播更需破局。“我们每次的训练和表演都开抖音直播,就是想让更多人看见狮艺,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学习。”张杰道出心声。自开设抖音账号以来,粉丝已突破32万,单场直播在线观众峰值破万。天南海北的网友涌入直播间,留言刷屏:“这是真功夫!”“这才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传统非遗碰撞数字浪潮,舞狮父女不仅被万千网友关注,更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他们的表演被《中国青年报》官方抖音账号传播,并受邀参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丰收集结号》的节目录制,让狮艺风采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7月12日,张杰在训练结束后维修受损的狮子头。
夜色渐拢,张湉恬开始看书学习,张杰整理着表演行装。“每次表演虽然只有十几分钟,但我们都拼尽全力,把狮艺完美地展现给观众,让大家充分感受到它的魅力。”朴素的话语,传递着这位民间艺人传承狮艺的赤诚初心。
7月20日,结束紧张的训练后,张湉恬抓紧时间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
来源:运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