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教育现场的高素质教师从何而来 |《教育家》8月第3期目录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17:46 2

摘要:这是一篇今年5月来自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网站的文章,揭示了撤点并校过程中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以下简称“农村附属园”)的困境。这些悄然生长的独特园地,往往没有独立园舍,也缺乏适配幼儿的足量的设施与玩教具,更像是依偎在小学的臂弯里,显得局促又勉强。

卷首语

01“好幼儿园教师”的时代画像|范明丽

专题报道

04

农村附属园:走出“小而活”的突围之路|本刊编辑部

06 “寄而不生”:农村附属园的四重发展困境|王玲艳 任怡霏

08 “镇村一体化”管理,让乡村孩子迎来教育曙光|侯芳芳

10 打造附属园联盟,建设乡村教育新样本|张丽玉

12 31个娃,一个班:“麻雀园”里的混龄春天|邹娟

14 优化协同,激活农村附属园的发展引擎|本刊编辑部

教师书房

18

跳出伦理困境,化解职场冲突|谷珵

启蒙者

21

李江美:让教育焕发向上生长的力量|王妍妍

24龚保兰:走向跨界者的破茧之路|陈佳穗

问教解惑

26从目标执行到意义共建,守护自发游戏的价值|张永英 叶雎

29让晨间谈话充分发挥教育价值|夏华颖

封面

30秦金亮:教学离不开扎根现场的高素质教师|王妍妍

思享

32解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三重境界|郑小红

34让儿童在高质量的审美环境中学习与生活|袁琴

课程档案

36以文化润生活之香,以课程成生命之美|雷蕾

38在生活之“趣”中,玩转班本化课程|孙亚静

40探寻亲自然课程,让童年的根须深扎大地|金倩倩

42“城市行走”课程:在沉浸式中实现多元发展|徐侃鸿 童静飞

专业成长

43创新研修模式,提升教师课程建构力|张素梅

44多维减负,让教育工作焕发新活力|李海霞

46以分级教研破解自主游戏中的真问题|白春芝 齐春婷

48创新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姚秋菊

49巧借情境表演提升表达能力|陈一蕾

50给户外运动插上游戏化翅膀|韩寒

51破解前书写能力培养的密码|陈美贤

治校

52于传统文化沃野,深耕有根的教育|王春艳

53立足活环境,践行真游戏|肖桂芳

54在儿童生命中播撒美的种子|张袅娜

家园之桥

56深耕家园社协同,筑牢学前教育育人基石|李静

57让儿童友好“玩悦读”|袁宇俊 陈丹丹

58开启议事厅,引领家长参与共同体运作|方芳

探索

60匠心培育,绽放童心的向善之光|金文

62循品德启蒙之径,探生命成长契机|申祺 刘田 赵灿璨

64构建融入一日生活的德育启蒙体系|段晓娟 米雪

65寻“恬园”之策,觅童年趣境|张燕频 王颖

66绘声“剧”色,绽放童年光彩|王国莲

67基于户外游戏活动,描绘儿童学习者画像|赵琳

68让童谣融入游戏,让文化滋养童年|宋晶晶 王素菊

69广府童谣润童心|余振民 姜雪

70营建场域生态,让创生探究走向纵深|倪丽利 陈文欣

72班级“微评估”:让自我评价融入日常|陈仙红 吴一薇

农村附属园:走出“ 小而活”的突围之路

专题报道

这是一篇今年5月来自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网站的文章,揭示了撤点并校过程中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以下简称“农村附属园”)的困境。这些悄然生长的独特园地,往往没有独立园舍,也缺乏适配幼儿的足量的设施与玩教具,更像是依偎在小学的臂弯里,显得局促又勉强。

长期以来,农村附属园作为依托农村小学现有校舍资源增设的公办幼儿园,对学前教育机构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中提出,“各地要对城市和农村不同类型幼儿园提出分类支持政策……在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政策加持下,农村附属园迎来了一次发展的春天。

2018年,《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逐步提高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到2020年全国原则上达到5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些地区采用中心小学办附属幼儿园的方式,提高公办园和普惠园的百分比。然而,许多附属园的办园条件并不理想:环境创设较为贫乏,一日活动安排还不能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存在“小学化”倾向。伴随城镇化的脚步,特别是出生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一些地区的农村附属园也出现了“设并转撤”的情况。

难道“低质量”就是农村附属园的代名词?“凋敝消失”就是农村附属园的未来?

虽然条件有限,师资也常需兼顾,但这些小小的附属园,却是诸多乡村幼儿迈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承载着最质朴的童真和乡村家庭对教育的期盼。2024年5月,教育部在新闻通气会上提到,对于农村人口流出地区,要办好公办乡镇中心园和必要的村园,既要防止资源浪费,又要避免布局调整造成新的入学困难。

农村附属园如何抓住机遇优化办园结构和师生比,整体提高办园水平?事实上,不同地区已经迈开了探索的脚步:有的推行附属园的剥离制度,提升独立幼儿园覆盖率;有的给予资金支持,用来改扩建园所环境;还有的在课程建设和教师培训方面下了更多功夫。可以预见的是,部分规模过小的附属园将逐步撤并,但在独立公办园或普惠园覆盖率不足的偏远地区,农村附属园仍是解决“入园难”的重要补充,尤其适合人口分散的村落。而其形式的逐步优化、质量的整体提升,也是必然趋势和要求。

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今天,农村附属园的未来,不是简单的存废问题,而是如何转型升级为“小而美、精而活”的村级教育支点。在政策分层引导下,它既是偏远地区的“保底工程”,也是城镇化进程中幼教资源整合的转型对象。本期专题报道,我们关注农村附属园在乡村振兴教育版图中的定位与价值,在它们往何处去的探讨中,求解为“最后一公里”幼教托底的多元路径。

跳出伦理困境,化解职场冲突

教师书房

一个入园不久的托班孩子,最近经常无缘无故地大发脾气;搭班教师没有征询意见,就撤掉了你之前展示儿童中心这一理念的画作……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上述情形再普通不过。很多时候,教师虽然有隐约的不适感,但不会将之归为“冲突”。然而,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不适,最终可能引发不可收拾的破坏性局面。《直面冲突——破除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场困境》一书,就把冲突置于焦点之下,抽丝剥茧。

该书译者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胡福贞认为,变动不居的冲突,毋宁说是教师日常工作中被忽视或误解的伦理困境。“直面冲突”,意味着一种开放的探究态度:当教师清楚自己在其中的实际身份、权利及影响,就能更好地理解冲突的本质并加以改善。跟随书中的认知工具,教师可以从那些困扰许久的课题中穿越出来,走向职业场域的澄明与开阔。

《直面冲突——破除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场困境》【美】克里斯·阿米罗

克里斯蒂娜.M.斯奈德 胡福贞 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李江美:让教育焕发向上生长的力量

启蒙者

美国电影《代码46》中有一句台词:“每个小孩子都很特别,于是你奇怪所有平凡的成年人到底是从哪儿来的。”这是每个教育者,包括父母都需要问自己的问题。在幼儿教育中,教师是呵护幼儿的特别,还是忽视甚至打击幼儿的特别?教育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守护、放大个体与生俱来的优点,还是用僵化、固定的目标束缚他,使生动、不同的幼儿逐渐变得雷同?这是浙江省宁波市闻裕顺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首届浙江省教书育人楷模李江美时常思索的问题。每一粒种子都具备生长的特质:扎根性、向阳性……正如每一位幼儿,都具有向上生长的力量:善良美好的心灵、乐于挑战的勇气、好奇探究的欲望,然而,一粒种子最终是长成一朵花还是一棵树,不是由土壤、阳光、空气决定,而是由种子自身决定的。李江美相信,给予幼儿适宜的倾听、解读、支持,他们就能焕发蓬勃的生命力。

龚保兰:走向跨界者的破茧之路

启蒙者

2025年的天津,夏意比往年更早地漫过幼儿园的栅栏。天津市武清区第七幼儿园门口,园长龚保兰轻抚最后一个入园孩子的肩膀后,匆匆返回办公室。电脑屏幕停留着待收尾的表格,龚保兰正忙于在暑期来临前,细致梳理每位教师的职业发展轨迹,并在复盘与规划的交织中,为团队描绘新学期的教育图景。

从目标执行到意义共建,守护自发游戏的价值

问教解惑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规定,幼儿园应当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一教育理念在诸多由教育部颁布的学前教育政策文件中早已确立,历经数年的广泛传播,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案例中教师所展现的纠结,源于对幼儿自发游戏价值的认识与尊重,知道游戏是幼儿天然的学习方式,是成长不可或缺的养分。然而,在这一宝贵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远非旁观者,而需精心策划,巧妙引导,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支持。尤为关键的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实施方式,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对教育智慧的磨砺。正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让许多教师如案例中教师般,在探索与实践中困惑不已。

让晨间谈话充分发挥教育价值

问教解惑

教师提问

晨间谈话是教师与孩子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我观察到,晨间谈话的内容五花八门,有的教师把它作为教学准备时间,有的教师把内容定为“点名+请值日生”。晨间谈话到底应该谈什么?如何让晨间谈话发挥出独特的教育价值?

秦金亮:教学离不开扎根现场的高素质教师

封面

教学应以助力儿童发展为最终目的,需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使他们在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中探索知识、挖掘潜能。然而,在现实的教学生态中,本应服务于儿童的教学,是否已在不知不觉中演变为儿童被动适应教学的困局?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不可或缺的引导作用又该如何真正得到重视?为拨开迷雾,探寻幼儿园教学的破局之道,我们专访了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儿童研究院院长秦金亮。通过他的专业视角与深刻见解,我们期望帮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清泉般自然流淌,生生不息。

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国际儿童研究院院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儿童文化与脑智发展实验室主任,中加人类发展联合实验室中方执行主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120余篇,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儿童发展概论》《儿童发展实验指导》《早期儿童发展导论》等,完成国家课题7项。

解码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三重境界

思享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自提出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支持,旨在培养受教育者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素养,鼓励受教育者积极行动起来。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诠释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涵,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是一种愿景,旨在让受教育者承担起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包括环境、经济、社会和文化三个维度。幼儿教育是实施可持续教育发展的起始阶段。近年来,国内很多幼儿园开始基于自己的实际条件和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理解,尝试开展可持续发展教育,涌现出各种各样的主题和做法。回顾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不懈探索过程,大致呈现出三种不同境界的实践样态,体现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同理解水平。

让儿童在高质量的审美环境中学习与生活

思享

瑞吉欧·艾米利亚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的艾米利亚-罗马涅大区,靠近亚平宁山脉的山麓,有大约38万人口。瑞吉欧·艾米利亚早期研究机构于1991年被美国杂志《新闻周刊》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学校”。它之所以能享有此誉,与其独特的幼教理念和文化相关,其中,孕育的“儿童的一百种语言”这一理论最具创新性,尤能代表瑞吉欧幼教工作者的实践智慧。

……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