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诗词,抄书打卡第30天:王勃《蜀中九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5 16:45 2

摘要: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大家好!我是沐沐,2025年坚持在头条抄书已经到第30天啦。我希望通过持续抄书写文,让自己能够静下心来,不断提升自我。

今日,我抄写了王勃创作的诗歌《蜀中九日》。王勃是唐朝“初唐四杰”中最为杰出的一位。让我们一同来赏析这首诗吧!

原文: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译文:

在重阳节这天登高回望故乡。身处他乡,设席送朋友离开,举杯之际,分外愁。心中已经厌倦了南方客居的各种愁苦,我想北归不得。鸿雁为何还要从北方来。

赏析:

《蜀中九日》是初唐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思乡怀人题材。前两句点明时间是九月九日重阳节,地点为望乡台,诗人身处他乡,在宴席上接过送别客人的酒杯,“望乡台”与“送客杯”形成对仗,以他乡送客之景烘托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直言自己已厌倦南方的愁苦,却见鸿雁从北地飞来,通过反问,以鸿雁的南飞,反衬出自己久居南方、不得北归的苦闷,思乡之情愈发深沉。此诗抒情手法丰富多变,语言凝练精妙。王勃的这首诗仅以四句来写乡思,却将乡愁抒发得淋漓尽致,突破了唐初宫廷绝句多借咏物寓干进之意的小格局;诗人在诗中还有意吸收了歌行的句调,以虚词递进的句式做结语,对绝句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对于漂泊异乡的游子而言,这首诗在今日更能引发深切的思乡之情共鸣。

创作背景:

《蜀中九日》由唐代王勃创作。王勃一生仕途坎坷,常离家宦游。公元670年(咸亨元年)重阳节,他客居西蜀,与友人登玄武山。重阳佳节本是团圆之时,又逢客中送客,这种情境强烈勾起他对故乡的思念,遂写下此诗,借诗抒发久客他乡的羁旅愁思与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作者介绍:

王勃:(650~676),唐代文学家。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他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孙,幼时即聪慧过人,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并撰《指瑕》。他曾任虢州参军等职,因恃才傲物等原因历经波折。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也称“初唐四杰”,而王勃为“初唐四杰”之首。其诗长于五律,多思乡怀人、酬赠往还之作,风格清新流丽,代表诗作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其文多为骈体,重辞采且有气势,以《滕王阁序》最为著名。

今日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关注!倘若您有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来源:沐光而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