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国:把保健品全扔了!都没有良好的心态有价值!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16:18 2

摘要:李老师从不吃那些包装精美的保健品,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去公园打太极、遛弯,碰面时总笑着打招呼,看着比实际年龄精神不少,前阵子体检,各项指标比好多五十多岁的人还稳,医生说她身体状态至少年轻十岁。

小区里有两位常被大家对比的退休老师——67岁的李老师和张教授。

李老师从不吃那些包装精美的保健品,每天清晨雷打不动去公园打太极、遛弯,碰面时总笑着打招呼,看着比实际年龄精神不少,前阵子体检,各项指标比好多五十多岁的人还稳,医生说她身体状态至少年轻十岁。

张教授却不一样,抽屉里、柜子上塞满了各种进口保健品,每月光买这些就得花上万元。可他总没精打采的,常说晚上睡不着、胃里泛酸,前阵子还因为血压波动住了回院,整个人看着比李老师苍老不少。

其实不光是她们,生活里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花大价钱买保健品,不如有个舒展的心态。现代心理学和医学研究早就证实了这点——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远比我们想的更直接、更惊人。

哈佛医学院做过一项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盯着7万多人的状态看,最后发现:那些总乐呵呵、对事儿看得开的乐观者,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比悲观的人低35%;就算不小心感冒了,恢复速度也能快50%;更关键的是,他们的平均寿命,比总揪着烦心事不放的人长了7.5年。

为啥心态能有这么大作用?得从身体里的“化学变化”说起。

要是总陷在焦虑、愤怒里,身体会一个劲分泌“皮质醇”——也就是咱们说的压力激素。这东西多了可不是好事:会让免疫细胞“偷懒”,免疫力一降,小毛病就容易找上门;还会搅乱消化系统,像张教授那样的失眠、胃病,不少都和它脱不了干系;甚至还会加速细胞衰老,人看着就容易显老。

反过来呢?要是能常乐呵呵的,身体会释放内啡肽、血清素这些“快乐激素”。它们不光是天然的“止痛药”,身上有点酸痛不适,它们能帮忙缓解;还能促进伤口愈合,改善睡眠质量,连抵抗疾病的能力都会跟着变强。说白了,心态就是身体自带的“健康调节器”,比不少保健品靠谱多了。

那怎么才能养出好心态?心理学家给了几个简单又好用的法子,试试就知道。

第一个是“认知重构”,说白了就是换个角度看事儿。遇到不那么顺心的事时,别盯着“糟的地方”揪着不放,试试用“虽然……但是……”的句式转个弯。比如工作堆得满,别光愁“太累了”,可以想“虽然工作压力大,但是能学到新东西,说不定还能涨本事”;出门遇上下雨,别烦“路不好走”,不如念着“虽然下雨了,但是空气变清新了,闻着舒服”。换个角度,心里的堵得慌就能松不少。

第二个是“正念冥想”,不用花太长时间,每天5分钟就行,算是“情绪急救”的好办法。闭上眼,把注意力收回来,好好感受自己的呼吸——吸气的时候感受空气从鼻子进,呼气的时候感受它从嘴巴出;再留意留意身体的感觉,肩膀是不是有点紧?肚子是不是有点胀?不用去评判“这样不好”,就单纯看着这些感受,让情绪像水一样自然流过去。坚持一阵子,会发现自己没那么容易被烦心事带着走了。

第三个是“抓社交支持”,社交就像心态的“维生素”。研究说每周和亲友好好聊3次天、聚聚,心理韧性会明显变强,抑郁的风险也能降不少。别总一个人闷着,和老伙计唠唠家常,和儿女说说心里话,哪怕和邻居在楼下站着聊会儿天,心里的劲儿都会足一些。

平时要是突然觉得情绪往下掉了,还有几个能马上用的小技巧。

试试“大笑疗法”:对着镜子,哪怕一开始笑不出来,硬扯着嘴角笑两分钟也行——就算是假笑,也能骗大脑释放点快乐激素,笑完会觉得心里松快不少。

也可以写“感恩日记”:每天睡前花几分钟,写下3件当天值得感恩的小事,哪怕是“今天太阳挺好”“楼下阿姨给了颗糖”“孩子顺嘴说了句‘妈你辛苦了’”,写着写着,会发现生活里藏着不少暖乎乎的事,心就容易静下来。

还能试试“写未来信”:给5年后的自己写封信,说说现在的小烦恼,也描描想过的日子——比如“希望5年后自己还能每天去公园遛弯”“想和老伴有时间去趟南方”。写完再看,会觉得眼前的不少事,其实也没那么值得揪着不放。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当年在集中营里熬过了那么难的日子,最后悟出一个道理:“人永远拥有选择态度的自由。”

不管身边的事顺不顺,我们总可以选怎么对待它——是揪着烦心事较劲,还是学着松松手、看开点。而这份选择,其实就是最实在的“保健品”,不用花钱买,却能让我们过得更舒展、更健康。

今天的你,心态“营养”够不够呀?

来源:健康生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