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系列之193:武汉市化工二厂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8-25 17:30 2

摘要: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

【编者按】在中国的历史上,只有上海和武汉两个城市曾经在城市名字前面冠以“大”字,“大武汉”、“大汉口”曾经声名远播。武汉之所以赢得“大武汉”之美誉,是因为武汉市曾经举足轻重的工业。工业遗产对武汉市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工业是武汉市的代表作,工业成就了“大武汉”的金字招牌。然而,随着城市更新的快速推进,一处处经典的工业建筑被拆除,一座座具有保护价值的工业厂房被夷平,武汉市的大工业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历史正在离我们远去,文化正在离我们远去,记忆正在离我们远去。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记得“大武汉”曾经如此辉煌的历史吗?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到哪里去找寻历史上的“大武汉”的踪迹?

——周国献

武汉化工二厂远眺(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武汉化工二厂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左岭镇化工路7号。

据《当代湖北工业·企业卷》(经济日报出版社1988年9月第1版)记载,1965年,为提高肥皂用动植物油脂的硬度,由湖北省重点肥皂生产厂——武汉化工厂向武汉市财政局申请了60万元的小额贷款,在葛店化工厂北边组建了一个油脂加氢的氢化车间,生产肥皂用的硬化油,年产硬化油3000吨,当时定名为武汉化工厂分厂。

1972年,又在此基础上为生产牙膏发泡剂,建成了以椰子油加氢制造脂肪醇生产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十二醇车间,规模仅为年产250吨。

从汉洪化工厂拍武汉化工二厂(周国献2019年4月拍摄)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为缓解油脂供应紧张、肥皂凭票供应的矛盾,轻工业部决定采用苏联用石蜡制取合成脂肪酸的工艺,用其中的皂用酸部分替代油脂制造肥皂。于是组建了年产皂用酸5000吨的合脂车间。

化工路左侧是武汉化工二厂大门(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为解决合脂生产过程中的三废问题,国家增拨了投资,建成了芒硝、脂肪醇、C1-4酸车间和污水处理车间。

作为配套,同时建成了3000千伏安的供电设备、供热50吨的蒸汽锅炉和取水10万吨制水3万吨的水场。

武汉化工二厂大门(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1965年至1975年的十年中,国家累计投资2652万元。

武汉化工二厂大门上的厂徽(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1975年10月,武汉化工厂分厂与武汉化工厂分家,组成武汉化工二厂。

武汉化工二厂宣传栏(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由于生产上的不配套,管理工作未能跟上,加上十年动乱,1975年至1985年,基本上陷于生产徘徊、经营亏损的10年。十年总共亏损300万元。

武汉化工二厂办公楼(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1985您,随着改革的深入,各项工作转轨变型,经过全厂职工的积极努力,开始从亏损的困境中挣扎出来,当年做到了略有盈利。

武汉化工二厂(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1986年,该厂首次用自己挣得的留利,改造扩大了生产设备能力,将硬化油的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年产3000-5000吨,扩大到年产15000吨,产值、产量、利税都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年终一举挤进了创利税300万元的企业行列。

2018年3月,作者第一次前往拍摄武汉化工二厂时,该厂早已停产,生产区大门紧闭。从外面及门缝拍了几张。

2018年8月,作者终于得以进入,进行了短暂的拍摄。

武汉化工二厂(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汉化工二厂生产区门口外的一间小屋,像是值班室。

武汉化工二厂二道门门口外的一间小屋,像是值班室(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

.

武汉化工二厂大门和生产区大门之间,有很多附属设施。

武汉化工二厂二道门外的区域(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

.

.

.

大门外是化工路,与葛店化工厂相连。

化工路,右侧是武汉化工二厂大门,远处是葛化电厂(周国献2018年3月拍摄)

.

化工路(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化工路上的武化美食厅空无一人。

化工路上的武化美食厅(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

化工路武汉化工二厂门口有一家剑华副食店,老板娘陈女士原来是武汉手表厂职工,1997年下岗,2002年买下该门面房经营副食。

化工路武汉化工二厂门口的剑华副食店(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葛店化工厂和武汉化工二厂停产后,副食店没什么生意,陈女士一直在这坚守,是希望获得拆迁补偿,但没人管这事。

2019年4月去拍摄汉洪化工厂时,路过这里,剑华副食店已经关门,不知陈女士的门面房怎么样了。

化工路上的民宅(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汉化工二厂大门对面就是该厂生活区。

武汉化工二厂生活区(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有一栋房子,好像是缴纳电费的地方。

.

.

武汉化工二厂生活区的标语(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武汉化工二厂的宿舍楼早已废弃。

武汉化工二厂宿舍(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

这里还留有当年的生活气息。

.

.

.

武汉化工二厂宿舍拆迁公告(周国献2018年8月拍摄)

.

2022年1月,又去探访了一次,大门进不去,在外围拍了几张。

武汉化工二厂(周国献2022年1月拍摄)

.

2022年国庆节期间,作者再次前往拍摄,大门仍然进不去,远远拍了几张。

武汉化工二厂(周国献2022年10月拍摄)

.

.

.

武汉化工二厂大门和生产区大门之间的区域已经基本拆除完毕。

武汉化工二厂地块(周国献2022年10月拍摄)

.

.

生产区门口的大片区域一望无际。

.

2024年10月,作者再次前往拍摄,终于再次得以进入生产区。

武汉化工二厂大门(周国献2024年10月拍摄)

.

化工路上尚存的一栋房子(周国献2024年10月拍摄)

.

武汉化工二厂(周国献2024年10月拍摄)

.

.

.

.

.

.

.

.

.

.

.

.

.

([心][心][心]说明:此贴为重新整理发布,2020年5月6日原贴手机端已不可见。)

.

武汉的近代工业文明,为我们留下了一批十分珍贵的工业遗址。“这些前人留下的宝贵遗产,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是城市独特的文化符号,是城市无法磨灭的基因,必须得到保护与传承。”(《武汉近代工业史》(上下卷))

武汉市的工业遗产保护状况是中国诸多工业城市的一个缩影。正如以色列摄影家纳达瓦·坎德(Nadav Kander)在接受关于他的长江摄影专题的专访时所说:“在经历一段拍摄后,我逐渐感受到这个国家所面临的矛盾和困惑,当它以惊人的速度飞跃时,也在不断毁坏着自己的根基。”城市急切地想要发展,却忽视了历史传承,忽视了城市的个性,迷失了自我。

在城市急速发展的关口,为一个城市的工业遗产留存影像记录迫在眉睫。我从2008年开始关注并拍摄武汉工业遗产保护题材,2014年定下摄影专题的题目《大武汉》,并开始有计划地重点拍摄武汉工业遗产,共拍摄了涵盖清末、民初和解放初期的三百多处武汉市老工业旧址。项目初期,以宽幅接片方式拍摄老工业旧址废墟为主,通过比较一致的摄影语言去呈现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疤痕和印记,强化“大武汉”的悲壮感;后来扩展到事无巨细对武汉市和湖北省各地市现有工业遗产的抢救性记录。

失去的已经无可挽回,但现存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作者希望通过拍摄和发布“大武汉系列”,引发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对武汉工业遗产保护的关注和行动。回望过去,让我们看清来时的路。我无力阻挡城市改造的步伐,但我至少可以用我的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为日后寻回失去的城市影像和情感记忆提供参照。

——周国献

.

特别声明:

1.本头条号“黑镜头”发布的图片,除非特别注明,均为周国献原创作品,转载请勿声明原创,并请注明出处及保留作者姓名,否则视为侵权。

2.“大武汉系列”中偶尔会在各种志书等资料中翻拍部分老照片,因原刊载老照片的书籍大多没有注明照片作者,在头条文章里只能注明图片来源是哪一本书籍,无法为原作者署名,敬请谅解!若有异议,请随时通过留言等途径告知,以便及时改正。

.

1.安装今日头条App(已安装的请忽略);

2.打开今日头条App,或者通过分享的“黑镜头”头条文章进入今日头条App。

然后,通过如下两种方法关注“黑镜头”头条号:

(2)方法二:在今日头条首页搜索栏键入“黑镜头”,点搜索按钮,再点菜单栏中的“用户”选项,找到“黑镜头”头条号用户(昵称存在同名情况),认准如下“黑镜头”LOGO,再点关注。

谢谢大家!

.

来源:黑镜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