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不是电视剧,而是华盛顿正在上演的真实剧情。2025年刚过一大半,美军高层就像进了“旋转门”,一个接一个地被请出办公室。特朗普不是换人,而是“清人”——不忠的走,忠诚的留。看似是军事改革,实则是借军整权,一场针对五角大楼的“忠诚审查”悄然启动。
这不是电视剧,而是华盛顿正在上演的真实剧情。2025年刚过一大半,美军高层就像进了“旋转门”,一个接一个地被请出办公室。特朗普不是换人,而是“清人”——不忠的走,忠诚的留。看似是军事改革,实则是借军整权,一场针对五角大楼的“忠诚审查”悄然启动。
从2月到8月,特朗普的“清洗名单”上满是星星——不是天上的,是肩上的。首当其冲的是美国军中最重量级的两个职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查尔斯·布朗和海军作战部长丽莎·弗兰凯蒂。他们的共同点不是无能,而是“拜登时代的产物”,曾大力推动军队的多元化改革。
接下来,网络司令部司令霍中将也被悄悄换下,官方连个像样的解释都没给。但坊间传闻却很热闹:极右翼网红劳拉·卢默给了特朗普一份“不忠人员名单”,霍的名字赫然在列。
到了夏天,这股“寒风”越吹越猛。国家情报委员会代理主席被撤,只因发布了份不合特朗普口味的移民政策报告。而真正点燃火药桶的,是8月的“DIA事件”:国防情报局局长克鲁斯中将因一份报告被打上“叛国”标签——报告内容指出,美军空袭伊朗只延迟了核计划几周,直接戳破了特朗普“彻底摧毁”的说辞。结果不光他被炒,连带三位海军高层也遭“连坐”,一夜之间,五角大楼“缺口”大开。
白宫的说法很“冠冕堂皇”:有人“反华不力”,有人“管理失职”,有人“管不好下属”。还搬出预算说辞,说裁掉13个四星上将能省下364万美元。问题是,这连军费的零头都算不上,省这点钱,真的是为了基层士兵好?
看似“精兵简政”,实则“忠诚洗牌”。接替布朗的丹·凯恩中将,军事履历平平,唯一突出事迹是2018年戴着“MAGA”帽子迎接特朗普。这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忠”。
将领换得快,坑却补不上。弗兰凯蒂走后,海军作战部长的位子空了半年;网络司令部同样“群龙无首”;印太司令部则由一位中将代理,权限不明,指挥混乱。在一次台海推演中,因为代理司令迟迟不敢拍板,模拟中美空战损失率高达90%。这不是演习失利,这是现实的警钟。
美军传统的晋升路径,是靠专业积累一点点爬上去。但现在,忠诚成了唯一通行证。军方内部都在感慨:“又红又专”的人几乎不存在。一边是几十年带兵打仗的老将被扫地出门,另一边是“表忠心”的中将火箭式上位,五角大楼已经不是比专业,而是比谁更会说“yes”。
这场人事风暴,不只是换人那么简单,它直接动摇了美军的战略根基。弗兰凯蒂主导的分布式海上作战理念,原本是为应对中国海军崛起而量身打造的,如今被搁置;核现代化项目也因负责人被撤而停滞不前。专业主义不再是硬通货,政治站位才是升职的敲门砖。
如果说将领清洗是“内务整顿”,那对军校和文化的整治就是“换脑行动”。8月,特朗普直接解散了四大军种学院的监事会,理由是被“觉醒左翼”渗透。
连西点军校的女性领导力俱乐部都被关闭,海军和陆军的女性贡献网页也被下架。美国军队几十年积累的多元化成果,在几周内被一笔勾销。
海岸警卫队首位女司令琳达·李·费根同样“下课”,理由不明,实际却耐人寻味。军内女性和性少数群体深感被边缘化,士气明显下滑。基层军官们在简报中被提醒“注意政治风向”,不少人担心,清洗将蔓延到旅级甚至营级。
外部盟友也不再放心。北约对美国情报透明度产生怀疑,担心报告内容被政治修饰,影响作战判断。日韩更是担心,对朝情报的准确性如果出了偏差,升级军备就是唯一选项。核扩散的阴影,正在亚太上空盘旋。
更严重的是制度层面的动摇。美国军队一直以“效忠宪法”自豪,而如今,“效忠领袖”成了新的潜规则。前空军检察官公开警告,法律已经开始为政治跪地。一旦军队沦为政治工具,战略误判就只是时间问题。
特朗普这场“军中大清算”,表面上是打击无能、反华不力,背后却是系统性地铲除异己,重构军队的忠诚度标准。从将领到基层,从军校到文化,再到国际情报体系,这不是重塑军队,是重塑军魂。
一个靠一顶红帽子就能升职的军队,一个忠诚大于能力的指挥体系,一个不容异见的军事文化,正在替代曾经的美军专业主义。而当“忠诚选拔”压倒“战略判断”,美军将不再是世界的稳定器,而可能成为新的风险源。
这场清洗的代价,远不止几个职位、几份报告那么简单。它撕裂了军队内部,动摇了盟友信任,更可能引爆全球战略误判。这一切的代价,终将由美国自己和它的盟友共同承担。结局如何,历史已经给出过太多答案。
参考资料:
特朗普掀起“军中大清算”有何目的 清洗背后的权力游戏
2025-08-25 中华网
特朗普解散军事学院监事会,这是要搞啥?
2025-02-11 上观新闻
来源:明法言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