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家辉曾言:中国最好不要自主研发尖端芯片,因为美国不希望看到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25 16:59 2

摘要:从2022年开始,美国商务部就出台一系列出口管制,针对先进计算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不让这些东西流到中国手里。2023年10月,又更新规则,扩大范围,涵盖更多半导体项目,还要求盟国企业跟着走。荷兰的ASML公司,就因为这个,暂停了对中国销售极紫外光刻机。202

在美国总想当老大,不愿别人追上来的时候,像前驻华大使骆家辉那样,直接说美国不希望中国搞出高端芯片,不就是赤裸裸的霸权心态吗?

从2022年开始,美国商务部就出台一系列出口管制,针对先进计算芯片和半导体制造设备,不让这些东西流到中国手里。2023年10月,又更新规则,扩大范围,涵盖更多半导体项目,还要求盟国企业跟着走。荷兰的ASML公司,就因为这个,暂停了对中国销售极紫外光刻机。2024年12月,美国再加码,添加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和三种软件到限制清单。英伟达和高通这些公司,也得调整产品线,避免违规。

进入2025年1月,美国针对AI相关技术,要求更严格的尽职调查。5月,又推出“AI芯片出口管制指南”修订版,引入“违反推定”机制,意思是只要涉及中国芯片的使用,就可能被当成违规。德国的默克集团,虽然说中国市场重要,但也得遵守美国规则,不然罚款等着。这些政策的核心,就是不想让中国在尖端芯片上赶上来。

骆家辉在2024年1月3日上CNBC节目时,公开承认,美国不希望中国设计或制造出自己的尖端芯片,因为这会挑战美国的领先地位,还扯上国家安全。骆家辉是首位华裔驻华大使,任期从2011年到2014年,那时候中美关系还算缓和,他在北京推动贸易对话。但后来,他的立场越来越硬,多次在公开场合谈中美竞争,2023年在一场智库会议上,还强调芯片供应链的风险。

2024年的那次访谈,他点明这些管制的目的,就是维护美国的技术垄断。政策影响不光在中国,还波及全球,日本的东芝、英国的政府部门,都得协调配合。台积电在台湾的工厂,也停止某些对华订单。整个过程,从2022年的初始禁令到2025年的强化,显示出美国系统的战略部署。

美国公司如英特尔,也担心失去市场份额,但政策就是这样,层层加压,试图让中国在高端芯片上难有突破。盟友虽有不满,但大多跟着走,全球供应链就这样被搅动。骆家辉卸任后,继续担任企业顾问,在各种论坛重申观点,推动政策延续。这些行动,形成一张网,逐步收紧,核心是不想中国自主创新。

中国面对这些限制,没坐以待毙,而是埋头苦干,加速自主研发。我们的芯片产业,本来就起步晚,但这些年进步飞快。中芯国际在上海推进7纳米工艺,长江存储在武汉实现232层NAND闪存,寒武纪在北京推出新一代AI处理器。这些企业,在压力下加大投入,优化产业链。

政府支持下,实验室专家绘制路线图,分配资金,推动合作。半导体协会召开会议,强调自力更生。2024年,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被追捧,资本涌入,研发资金充裕。2000年代初,中国还被认为造不出高端芯片,但今天,光刻胶、晶圆制造、EDA软件、AI算力芯片,都在突破。而且中国数据市场庞大,国家管控政策严谨,推动AI发展更快。AMEC CEO指出,中国在芯片制造设备上,正接近基本自给自足,虽在质量可靠性上落后5到10年,但差距在缩小。

日本机构拆解中国半导体后,说中国芯片技术只落后TSMC 3年。到2025年底,差距还会更小。DeepSeek在AI模型上尝试用国产芯片,虽有延迟,但突出依赖问题,反倒促使加速国产。专家说,美国限制,其实给中国芯片创造市场。现在,这些人才回家,更加推动了进步。

上世纪50年代,美国对苏联限制航空雷达和火箭推进技术,结果苏联独立开发涡喷发动机和弹道导弹,1957年发射斯普特尼克卫星领先一步。60年代,法国推动自主核项目,美国断供技术,但法国建成核三位一体体系,摆脱依赖。南非90年代因隔离政策被封锁,反倒自主化钻石加工、铂金提炼、能源开发。而芯片战中,美国怕中国创新,不再依赖他们。但美国脱钩后,芯片企业失去中国市场,股价动荡,研发资金缩水,专利申请下滑。

未来,中国芯片会继续突破,缩小差距。ASML CEO说,中国芯片制造能力落后10到15年,但我们在追赶。芯片自主,不是梦,是现实路径。面对骆家辉那种话,我们用行动回应。

来源:平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