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出门倒个垃圾,一条两指粗的菜花蛇就从脚边滑过去,魂都吓没了!”广东云浮某小区业主小郑的这条朋友圈,最近被疯狂转发。短短一周,该小区“蛇出没”的视频在抖音、小红书上播放量已超两千万:草丛里盘踞的、电梯口昂头的、甚至入户大堂门口蜕皮的……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小区变
“出门倒个垃圾,一条两指粗的菜花蛇就从脚边滑过去,魂都吓没了!”广东云浮某小区业主小郑的这条朋友圈,最近被疯狂转发。短短一周,该小区“蛇出没”的视频在抖音、小红书上播放量已超两千万:草丛里盘踞的、电梯口昂头的、甚至入户大堂门口蜕皮的……仿佛一夜之间,整个小区变成了“蛇类主题乐园”。
一、业主:每天回家像闯关 “晚上九点,孩子在游乐场玩,一条蛇直接顺着滑梯滑下来。”业主陈女士回忆起当晚仍心有余悸。据不完全统计,仅8月19日至24日,业主群里上报的蛇情就达27起,涉及眼镜蛇、滑鼠蛇、灰鼠蛇等多个品种,最长的一条目测超两米。最让居民崩溃的是,蛇不仅出现在绿化带,还溜进地下车库、架空层,甚至顺着管道钻进厨房。“物业说没人被咬,可谁敢赌下一次?”
二、物业:绿化太好,蛇也“慕名而来” 面对质疑,物业经理吴先生显得有些无奈:“小区占地23万㎡,绿化率42%,乔木、灌木、草坪层层叠叠,温度又长期30℃以上,蛇类当然喜欢。”他出示的监控显示,凌晨两点,几条蛇在喷水池边“开会”,旁边的驱蛇器闪烁红光,但蛇却悠然穿过。吴先生坦言,目前使用的超声波驱蛇器对大型蛇效果有限,且雨水一冲,药剂驱蛇颗粒就被稀释。至于“捕蛇夹”,因为担心误伤宠物和小孩,也不敢大面积布设。
三、专家:城市“热岛”+“绿岛”=蛇类天堂 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爬行类专家张亮团队在小区连蹲三晚,捕获11条蛇。“90%是无毒滑鼠蛇,但居民分不清,恐惧会放大风险。”张亮分析,小区三面环山,原本就是蛇类迁徙通道,近年城市扩张,它们的活动空间被切割,而小区恰好提供了“有水、有荫、有蛙”的完整生态链。“简单说,这里比山里舒服,还不缺吃的。”他建议,彻底治理需“三步走”:修剪离地30厘米以下的灌木,切断蛇的隐蔽通道;定期清理景观水池的青蛙和鱼类,减少食源;在围墙根部铺设30厘米宽的碎石隔离带,蛇腹鳞片无法着力,自然绕道。
四、博弈:安全与生态如何两全? “难道要把树砍光?”业主群里,也有声音反对过度干预。退休教师老林每天清晨在小区拍鸟,“蛇吃老鼠,鸟吃虫子,这才是自然。”对此,云浮市林业局表示,已计划将小区纳入“城市野生动物友好社区”试点:由财政出资,在小区外围建“蛇类缓冲区”,种植蛇莓、蛇葡萄等本地植物,引导蛇类在边缘地带活动;同时给物业配备红外热成像仪,精准捕捉误入居民区的个体。“目标是让蛇知道,这里可以路过,但不宜久留。”
五、警钟:一场高温下的“城市病”预演 气象数据显示,2025年广东≥35℃的高温日数已达42天,刷新历史纪录。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团队警告:持续高温下,蛇类活动半径正从郊区向城市核心区扩展。“今天云浮,明天可能就是广州天河。”研究团队建议,将“蛇密度”纳入城市热害预警指标,提前为高密度社区配发蛇伤急救包、培训保安初级处置技能。
【尾声】 8月24日晚,物业在每一栋大堂贴出“蛇情通报”:本周新增3起,已捕获后移交林业局。业主们发现,公告栏旁多了一个贴着“被蛇咬后黄金五分钟”的急救箱。夜色降临,草丛里又响起沙沙声,但这一次,巡逻保安的手电光紧随其后。人与蛇的拉锯,或许才刚刚开始。
来源:大卫行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