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摄影师获第一名,2025年黑白摄影大赛(概念组)获奖作品公布(上)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8-25 16:13 1

摘要:由中国摄影网选送的摄影师于仲安的作品《镜像下的建筑魅力》获得建筑组系列的第二名,《高原四姐妹》和《注视》分别获得了人物组系列的荣誉勋带奖和肖像组的荣誉勋带奖。

2025年MONOVISIONS黑白摄影大赛的获奖结果已于日前揭晓。

由中国摄影网选送的摄影师于仲安的作品《镜像下的建筑魅力》获得建筑组系列的第二名,《高原四姐妹》和《注视》分别获得了人物组系列的荣誉勋带奖和肖像组的荣誉勋带奖。

当数字洪流席卷视觉艺术的今天,我们依然为那些凝结时光的黑白影像而震颤。本赛事由英国MONOVISIONS黑白摄影杂志创办,本届大赛设立两大奖项——"年度黑白系列奖"与"年度黑白照片奖",总奖金高达5000美元。来自各个国家、逾万幅作品的激烈角逐,最终淬炼出这场跨越文化与技术的视觉盛宴。

2025年MONOVISIONS黑白摄影大赛分别设有抽象组、建筑组、概念组、艺术组、风光组、自然与野生动物组、裸体组、人物组、新闻摄影组、肖像组、街头摄影组和旅行组十二个组别。来自意大利的摄影师 Alessandro Marena获得“年度黑白系列奖”及3,000美元现金大奖。以色列摄影师Alena Khodar获得“年度黑白照片奖”及2,000美元奖金。这些获奖作品共同诠释着黑白摄影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它们不仅是光与影的诗歌,更是这个时代最打动人心的视觉宣言。

概念组

▲ 第一名:《受斯特拉文斯基启发的作品》©xidong luo(中国)

该系列作品是对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永恒杰作《春之祭》的视觉礼赞,通过东方美学、智慧和哲学的视角重新诠释春天的活力。女舞者的倒影体现了生命的优雅与流动性,而白色洋紫荆花盛开,象征着大自然的纯洁与循环再生。镜子作为二元性的隐喻——可见与不可见、短暂与永恒。舞者优雅的姿态代表着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微妙而深刻的联系。洋紫荆花深深植根于东方文化,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叙事,唤起韧性、和谐与永恒重生循环的主题。这些图像邀请观者暂停、反思,并在人类存在与自然世界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平衡中寻找意义——这种平衡既脆弱又深刻。这是我对春天、对生命以及对创作不朽精神的致敬。

▲ 第二名:《蓝色围攻:事件报告》©Anna Laza(塞浦路斯)

2024年末新泽西上空神秘飞行物活动引起了不必要的关注,而类似事件在过去19年里在全球各地都有目击报告,当局以威胁公共安全和国家安全的理由进行关注。塞浦路斯这个偏远岛屿已成为非凡外星现象的交汇点,远超地球上任何其他地点。"蓝色围攻"项目利用XM25和HELLADS等军用级系统,发现了非人类来源的文物和生物痕迹。数据与包括宜居世界天文台在内的最高当局共享。先进监控设备检测到多次电磁异常。这些事件以设备故障、奇怪光线以及对当地居民造成无法解释的身体和心理影响为特征。一个关键案例,接触者#116,描述了2024年3月遭遇一个变形物体,发出使人瘫痪的光线,导致时间流逝和感官能力增强。后续社交媒体研究发现类似的全球事件,在时间上与塞浦路斯事件相吻合。

▲ 第三名:《匿名性》©collective Marvellini(意大利)

《匿名性》系列作为一个批判性和诗意的调查,探讨女性身份、社会面具和记忆的构建。通过对19世纪女性肖像的拍摄,她们的脸庞优雅地被遮盖,这不仅仅唤起一种复古美学,更提出了关于表征、可见性和遗忘的问题。这些没有面部特征的女性形象成为编码优雅的象征,但也是被抹去、隐藏或否认身份的象征。模拟老化照片的技术,带有退化痕迹,增添了另一层意义:这些图像看起来像是难以捉摸的过去的片段,提醒我们普通人的历史是一个不完整的叙述,存在缺口和沉默。只有经典的、庄重的姿态仍然是抵抗的象征,是在去个性化背景下人性最后的微光。因此,该作品邀请我们反思记忆的脆弱性、身份的构建以及支配表征的权力动态。在这个过度可见的时代,它促使我们考虑不可见性的价值,以及被看见的欲望与为了找到自己而隐藏的诱惑之间的张力。匿名性想要问观者:什么是可见的?什么是隐藏的?什么是被遗忘的?

▲ 荣誉奖:《夜间遐想》©Xavier Autrey(墨西哥)

该系列作品深入探索潜意识的迷宫,研究负面自我批评如何引导我们走向黑暗狭窄的道路,在那里我们甚至可能认不出自己——即使是我们自己。通过这个作品,我旨在创造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感觉模糊、不安和严酷,但最终邀请一种平静和接受的感觉。这是我多年来应对心理健康挑战的个人见证,以及我今天找到的平衡状态。为了这个系列,我在圣地亚哥的工作室使用理光GR IIIx相机和各种手工道具和灯光拍摄自画像。这些图像没有经过任何编辑或后期处理;所有效果都是在相机内实现的。

▲ 荣誉奖:《鸟之家》©Irina Gaivoronskaya(俄罗斯)

这是一个关于住在老房子里与鸟儿为伴的女孩的故事。她认为自己也是一只鸟。但她其实不是鸟...

▲ 荣誉奖:《钢铁人编年史》©Adam Neuba(德国)

这个系列作品创作历时四年。我是一名热情的微距摄影师,利用钢铁和铝元素将我的想法转化为具有精细调校的透视和光线构图的图像。在构思我的图像时,我总是专注于探索性创作过程的真实性,仅通过摄影和简单的后期处理步骤将现实与幻想融合。我最喜欢这种风格的地方在于将我的想法和概念可视化的挑战,这些想法和概念源于扎实的手工制作和摄影。最大的挑战是在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之间找到平衡,让观众既好奇什么是真实的,又能产生共鸣并认同这个故事。

▲ 荣誉奖:《揭开层层》©Jennifer Baron(荷兰)

《揭开层层》是对我们是谁的复杂性的亲密探索。该项目深入自我发现,剥开我们戴着的面具,揭示身份的隐藏方面。这段旅程不仅是内省,也是理解我们如何与周围世界相处。我们的个人层面由文化、历史和社会共同经历塑造。个人成长是一个持续的反思过程,每揭开一层都让我们更接近真实的自己,同时总是留下更多需要探索的东西。它反映了一个持续的个人成长过程,邀请我们对我们的内心世界保持好奇,同时保持与我们周围塑造我们的人和环境的联系。

▲ 荣誉奖:《面相学》©Marek Gajek(波兰)

大脑有能力即使在混乱中也能找到模式。这一点通过联觉现象得到证实,即能够在完全随机的排列中找到熟悉的形状。人类大脑特别擅长捕捉人脸的一组定义特征,这些特征不自觉地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从这些错觉中直观地读取关于它们表面情绪的信息(如恐惧、喜悦或愤怒)的能力非常有趣。我们大脑的某些区域(所谓的镜像神经元)允许我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就进入同理心状态。有趣的是,我们不仅能够对他人产生同理心——这种状态也会被他们的错觉所引发。这个项目的目的与其说是说明联觉现象本身,不如说是通过照片揭示同理心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使我们甚至能够对如此微不足道的物体/错觉产生同理心,如用过的纸包装。通过观察它们,我们不仅能够读懂它们的"感受",还能让它们与我们自己的情绪产生共鸣。

▲ 荣誉奖:《生活在盒子里...》©Nicole Oestreich(德国)

自己的世界是多么渺小。然而,即使我们想从中逃脱,机会也非常渺茫。缺乏远见和孤独是伴侣。但我确信...只要有意志和力量,总会有出路。

▲ 荣誉奖:《ALTROVE》©Filippo Belletti(意大利)

摄影,就像雾一样,进入事物的故事。雾是媒介,是支持叙事的载体。它是签名,是语言,是独特的标志。这个标志是对参考的不断寻找,在雾中。Altrove是一个黑白摄影项目,探索风景作为灵魂的空间。这些优雅而忧郁的图像描绘了被雾笼罩的真实地点,并被发光的标志和灯光穿过,它们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存在出现在一个悬浮的维度中。发光元素——霓虹灯标志、前灯、路灯——成为没有人物出现的叙事中的沉默主角,但却深深地被居住着。雾,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数字添加的,不仅仅是一个背景:它是一种模糊、揭示和保护的语言。这项工作源于我的个人旅程——通过遇到的和保存的地方——转化为既是梦幻又是熟悉的愿景。一个由发光的孤独和内心风景组成的情感地图。

▲ 荣誉奖:《改变视角》©Marlies Getz(奥地利)

这是温柔地屈服于重力这一强大行为艺术。这是变化的过程,既在这些强大的运动中,也在表演者重心的平衡中。为了然后找到平衡以能够识别视角而进行的精神上升。这之后是进入自己的自我和变化可以随之而来的下降。我试图用动态运动的力量来表现这个过程,模拟创作过程的挑战创造了一种平衡,就像创作中的镜子一样。谁决定哪里是上哪里是下。它可以是所有事物的共生。绝对的平衡。模拟摄影的颗粒魅力的魅力与动态的行为产生了特殊的一组视角。

▲ 荣誉奖:《未知的出现》©Alexandros Othonos(希腊)

这组照片代表了光明与黑暗、意识与无意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永恒冲突。每张照片都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窗口,一个与我们自己的现实不同但我们在内心深处深深感受到的世界。每张照片都像一个梦,介于现实与幻想之间,邀请观众质疑这些图像的来源和它们背后的隐藏故事。

▲ 荣誉奖:《像鱼一样安静》©Boris Benko(克罗地亚)

这个系列作品是对当代疏离感的视觉隐喻,在这个时代,个人声音被自我怀疑、对评判的恐惧和社会条件所淹没。在一个充斥着信息、观点和噪音的世界里,许多人退缩到沉默中——不是因为他们没有什么可说的,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声音不会重要。"像鱼一样安静"不仅仅是关于被忽视——它是关于选择保持不被听见。通过极简主义、超现实的构图,这个作品挑战观众反思他们自己与沉默、从众和那些阻止他们真正参与生活的无形墙壁之间的关系。

▲ 荣誉奖:《透过屋顶窗户的满月》©Philippe Gueno(法国)

我是在深夜徒手拍摄这些照片的。这纯属偶然。事实上,月亮与我的屋顶窗户对齐了。玻璃上的冷凝水滴给月亮带来了新的视角。它们让人想起星星的闪烁,给这个场景带来了一种既神秘又梦幻的奇异感。

▲ 荣誉奖:《威胁》©Mike Sikorski(波兰)

这个系列的主要模特是我的儿子Maks,扮演一个威胁男孩的角色。从一方面来说,这个系列对我来说非常个人化,因为我试图捕捉我儿子的真实本性,他是一个非常活泼和顽皮的孩子。另一方面,这些照片非常普遍,因为它们触及了童年的本质。成为威胁意味着什么?谁决定某个孩子被认为是威胁?也许只是我们成年人这样看待?也许只是我们成年人试图让孩子们适应社会为我们创造的某些角色?我们成年人,尤其是父母,希望我们的孩子就像我们一样,有相同的爱好、工作和职业,但孩子们就是孩子。他们想要玩耍、欢笑和享受乐趣。此外,孩子们通过犯错误来学习,所以就让他们时不时地成为威胁吧。

来源:中国摄影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