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丨赤水潮涌 烽火印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8-25 16:08 2

摘要: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击日寇,救亡图存”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赤水地区部分因党组织被破坏而就地隐蔽的中共党员和外地转移来赤水的中共党员团结起来,广泛联系各阶层人士,与民主进步人士一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主政治活动,营救被捕党员,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抗击日寇,救亡图存”的浪潮席卷神州大地。赤水地区部分因党组织被破坏而就地隐蔽的中共党员和外地转移来赤水的中共党员团结起来,广泛联系各阶层人士,与民主进步人士一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民主政治活动,营救被捕党员,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赤水县社会各界举行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早期中共党员段雪笙于1931年10月回到家乡赤水,秘密联系一群文学青年,组织“流波社”文学团体,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段雪笙再次回到家乡,应赤水女中校长邀请,到赤水女中向师生作抗日宣传讲演。他以“战争”为题,列举了多种社会现象都是源于战争,启发人们深思,抗日战争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造成的。接着介绍日本帝国主义的掠夺与屠杀,指出应该高举抗日旗帜,以正义的战争来消灭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不久,段雪笙又介绍黄齐生先生来赤水女中学校作抗日宣传演讲。演讲进入高潮时,会场上响起“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的壮烈歌声。通过这些讲演,进一步激发了赤水女中师生的爱国抗日激情。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赤水特支在赤水省立二中、赤水女中组建“中学生抗日救国会”。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唤醒民众团结起来投身抗日救亡热潮。

中学生抗日救国会以进步师生为骨干,按班级分组,利用星期日或节假日,采用书写标语、张贴漫画、开展歌咏赛、举行街头演讲、演出街头话剧等多种形式,控诉日军的侵华暴行,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号召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抵御外侮。寒暑假期间,会员们到赤水县各区、乡,以各区、乡的同乡会为宣传组,向广大群众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还在县城“民众教育馆”内举办“贫民识字班”,教学员唱《义勇军进行曲》《热血歌》《难民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祖国的孩子们》等抗日救亡歌曲。中学生抗日救国会还组织开展抵制日货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中共地下组织在赤水县的影响。

1939年,傅方权到赤水县大同场创建党组织。在大同场,傅方权先后培养李子英、王邦灿、王邦僚等7人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不久,建立中共大同支部,在中共赤水支部(后为中共赤水特支)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傅方权、李子英、王邦灿、王邦僚等人,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纷纷参加大同群众组织—大同抗敌后援会,并在大同抗敌后援会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傅方权担任壁报编辑,李子英担任剧团团长,王邦僚担任篮球队队长,青年积极分子翁光荣担任晨呼队队长。中共大同支部将大批青少年和大同小学进步教师吸收进来,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一是运用壁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二是自编自演话剧,揭发国民党顽固派投降妥协的丑恶面孔,激发群众抗日救国热情;三是通过经常开展篮球比赛,培养青年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高尚情操;四是晨呼队队员每天黎明沿街呼唤青年早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发展抗日救亡后备力量;五是以“读书会”形式,向广大青年和师生传播马列主义,激发其爱国热情。但是,抗日救亡运动经常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拦、干扰和破坏。有一次,大同剧团要上演自己编排的以抗日为内容的节目,国民党大同区党部书记兼大同小学校长王国炳百般刁难,不准学校进步师生参加演出,又不借煤气灯给剧团。中共大同支部发动群众奋起与之斗争,王国炳被迫让步,剧团成功演出。

1939年春,中共赤水支部在县城先后发展郑志成、刘世宣、邹维新、沈际昌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共商人支部,由郑志成任支部书记。

中共商人支部建立后,积极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一是以刘世宣的震华照相馆及郑志成经营的成衣铺作为中共赤水支部机关活动场所,掩护党员进行革命活动;同时利用经常外出购买商品的机会,购买进步书刊,运到赤水县城,供党员们学习。二是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提高群众觉悟。三是积极为党组织筹集活动经费。当党组织活动经费发生困难或党组织购买进步书刊需要费用时,或党员转移需要路费时,中共商人支部的党员慷慨解囊,甚至不惜抵押、变卖资产予以资助。

1939年6月,经中共赤水特支批准,建立中共女中支部,颜明光(女)任书记。1940年底,由贾文敏(女)继任书记。

中共女中支部从4方面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一是利用教师的身份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二是过好党组织生活,武装党员思想。三是积极开展统战工作,要求党员同教职员工进行广泛的交往和联系。通过交往和联系,将女中校长向真、副校长廖世楷(女)、进步教师苟克家、向心力等团结在党的周围,增强抗日救亡力量。四是通过组织壁报组、漫画组、讲演组、话剧组、歌咏队等,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这些小组经常带领进步师生走上街头宣传抗日救亡思想,使赤水女中抗日救亡运动十分活跃。讲演组的师生在街头演讲,分析全国抗日形势,宣传抗日必胜思想;话剧组的同学以抗日救国为题材自编话剧,演出日军在东北对人民进行屠杀和难民们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活报剧;歌咏队的同学教唱革命歌曲,开展歌咏比赛,高唱抗日救亡歌曲《大路歌》《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壁报组、漫画组的同学则将《新华日报》上的一些文章摘抄下来,配以生动形象的漫画,张贴在校园壁报上和场镇街头,揭露投降卖国者奴颜婢膝的丑恶嘴脸。

1939年10月,经中共赤水特支批准,中共公务员小组改建为中共公务员支部,刘晏平兼任支部书记。

中共公务员支部通过在国民党赤水县政府、驻军及税务等部门获得的情报,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并对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的反共言论进行辟谣。刘晏平(公开身份是国民党赤水县地方法院书记官)等人还利用职务之便,保护地下党员,参与营救被捕地下党员。同时对公职人员开展统战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主动结识曹棠(时任国民党赤水县司法处审判官)、曾崇高(时任赤水县中城区区长)、吴鹏翮(时任赤水县一区区长)等,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使之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1940年冬,中共赤水特支派遣王国柱到赤水中学秘密发展党的组织。1941年1月,经中共赤水特支批准,建立中共赤水中学支部,王国柱任书记、李行三任组织委员、洪德芬(女)任宣传委员、叶明德任军事委员、张崇林任后勤委员,其时共有党员8人。

中共赤水中学支部为扩大抗日救亡宣传影响,结成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支部成员分别加入学生会和所在班级的班委会,组织宣传队、篮球队、足球队,并积极支持师生演唱革命歌曲,动员进步师生参加“海燕剧社”演出进步话剧。

随着中共赤水地下组织的不断发展壮大,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根据赤水县的实际情况,委托转移到四川省的段雪笙到赤水县,培训赤水地区的党员。1939年2月,段雪笙接受委托来到赤水县,秘密给中共赤水县地下组织的党员上党课。讲课中,段雪笙讲解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要求党员一定要大力争取和团结进步人士和广大群众,大力宣传抗日思想,做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

其时,国民党赤水县党部书记长邹维明不断制造反共摩擦。一方面大肆逮捕共产党人和爱国人士;另一方面为笼络人心,在县城组织“抗敌后援会”,各区成立“分会”,企图利用抗日之名,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之实。邹维明指使谢刚、胡石琴出面,组织“国光剧团”,这个剧团专演一些宣扬做驯服于统治者奴隶的剧目。中共赤水特支派党员打入“抗敌后援会”,将进步力量紧密团结起来,与“国光剧团”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中共赤水特支动员田荆(广才)、田愷、田开烈等一部分进步师生,利用“抗敌后援会”名义,组织成立“海燕剧社”。“海燕剧社”一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一面揭露国民党顽固派“假抗日真反共”面目。“海燕剧社”成立后,由田荆任导演,编排了曹禺的《雷雨》、郭沫若的《孔雀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等剧目,进行义演募捐,将募集的收入送交重庆《新华日报》社转送前线资助抗日。国民党赤水县党部因此对“海燕剧社”百般刁难和阻挠。中共赤水特支经过努力,由民主进步人士邹华轩、赵蕴山出面,动员赤水县县长何干群担任“海燕剧社”的名誉社长,使得国民党赤水县党部不敢轻易对“海燕剧社”采取破坏行动。“海燕剧社”除在赤水县城演出外,还深入农村为广大群众演出。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中共泸县中心县委领导下,中共赤水县基层组织积极发动进步青年、学校师生,通过各种形式,在城乡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激发广大民众的爱国热情,以实际行动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

赤水县文化协会,是在中共赤水特支领导下,由段雪笙发起成立的民主社会团体。1940年春,段雪笙回到赤水县城,闻听赤水县国民党当局不断制造反共摩擦、逮捕共产党人后,满腔悲愤地说:“必须有一个赤色人民团体,澄清风浪,再拔这瓣毒牙(指当时任国民党赤水县党部书记长、疯狂反共的邹维明),伸舒大气。”随后,在中共赤水特支领导下,段雪笙走访、联络赤水县知名进步人士崔友仓(清华大学毕业生,时任赤水县修志局局长)、罗毅一(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在国民党军队供职,新中国成立后任赤水县粮食局副局长,1956年病故)、廖潜一、沈御军、苟克家等,由修志局出面,于1940年4月成立“赤水县文化协会”。“赤水县文化协会”以赤水县文献委员会和赤水县在国内外高等院校深造的学生组成的学生会为支柱,联系社会各界知名人士100多人组成,罗毅一任会长,沈御军、廖潜一任编辑。

在段雪笙指导下,赤水县文化协会积极宣传“抗日必胜、投降必亡”的理念,动员民众捐款捐物,支援前线抗日;积极扶持正气,通过公祭赤水县教育界名人傅图章,设宴款待参加辛亥革命的赤水籍人曾毓斋、周永江等,推崇赤水人的榜样;通过建《知好提名册》,加强会员自身修养;建立图书室,举办壁报,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发展地方文化事业。赤水县文化协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引起国民党赤水县当局的极大不满,欲取缔赤水县文化协会,但由于其组成人员均是地方知名人士,也无可奈何。赤水县文化协会则机智巧妙地与国民党赤水县当局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利用国民党赤水县当局内部矛盾,于1941年底把顽固反共的国民党赤水县党部书记长邹维明赶下台。1942年后,赤水县文化协会逐步停止活动。

在抗日战争时期,赤水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抗战。他们用保家卫国、视死如归的精神书写了“日寇驱尽日、我儿还家时”的铮铮誓言,表示了赤水儿女,誓死保卫中华的坚强决心和与日寇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抗日战争期间,据有关资料的不完全记载,赤水县参军入伍奔赴抗日前线的人数累计达7036人,牺牲在抗日战场的有1000多人。

抗日战争期间,中共赤水县地方组织经历了发展—破坏—再发展的曲折历程。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反人民的倾向日益严重。特别是皖南事变后,在国民党顽固派反共高潮的推动下,国民党赤水县地方当局极力限制进步的抗日救亡活动,疯狂地大肆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企图彻底破坏中共赤水县地方组织。根据中央精神和中共川东特委的指示,在中共泸县中心县委、中共叙蔺宋特区委领导下,中共赤水地方组织、共产党员与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高潮展开了坚决的斗争。中共赤水地方组织、共产党员不屈不挠、前赴后继、机智巧妙、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斗争,揭露和挫败了国民党顽固派的一次次阴谋,启发和教育了广大人民群众,发展和壮大了党的群众基础,培养和锻炼了共产党人,为迎接更大的胜利组建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先锋队伍。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