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2支劲旅、65天鏖战、90场对决、破亿级流量……据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报道,近日,在辽宁沈阳铁西区,第二届“厂BA”篮球赛收官。两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沈鼓集团、沈变集团等“国之重器”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的40多支篮球队,进行了90场角逐——昔日的“钢铁森林”随群众
中工网评论员 陈婉扬
42支劲旅、65天鏖战、90场对决、破亿级流量……据半月谈微信公众号报道,近日,在辽宁沈阳铁西区,第二届“厂BA”篮球赛收官。两个月的时间里,来自沈鼓集团、沈变集团等“国之重器”以及“专精特新”企业的40多支篮球队,进行了90场角逐——昔日的“钢铁森林”随群众赛事持续沸腾。
不难看出,铁西“厂BA”的热度已不限于当地:开幕式之夜全网话题量破亿、“铁西厂BA”微博话题阅读量超3亿、赛事线上直播总观看量累计突破3亿次……这场工业文化与体育激情碰撞的盛宴,已然成为今夏现象级城市IP之一。
铁西“厂BA”能火,离不开当地深厚的篮球基础和工业文化。过去,铁西因厂而立,因制造业闻名。在紧张的生产之余,篮球等群众体育活动在厂区内开展得热火朝天。一方面,篮球已经成为当地几代人的城市记忆,这为当地开展体育赛事奠定了群众基础、组织基础;另一方面,工业精神与体育精神有相通之处——团队协作、拼搏进取、精益求精……这种共鸣使“厂BA”拥有了更厚重的人文底色。
“厂BA”出圈,具有特殊意义。首先,“厂BA”把新时代的产业工人带到了聚光灯之下,让人们看到了他们坚守岗位、奋斗付出之外的另一面。一个个挡拆顺下、掩护、空切——他们在球场上的拼搏与团结,展现的是新时代劳动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其次,“厂BA”也可以成为工业文化传播的一种路径,为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过去,工业文化更多依靠展馆、影像、讲述等形式来呈现,如今通过篮球赛事这一载体,工业精神有了新的表达方式。赛场内,观众为工人球员呐喊助威;赛场外,工业厂区、美食、文创与赛事氛围交织,形成了一个流动的“工业嘉年华”。这种跨界融合让工业文化走出厂区,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一种可参与、可体验、可消费的生活方式,进而激活了文、体、旅多产业的活力。
进而言之,铁西“厂BA”是近几年来各地特色赛事IP走红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人们对文体娱乐、旅游休闲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长,“无明星、非专业”的群众体育赛事恰恰凭借强烈的参与感、氛围感契合了这种需求。对更多地方公众来说,这不仅是一场场比赛,更是一种复合型的文旅体验:看球、逛城、尝美食、感受文化,带动了产业链条的延伸与消费潜力的释放。
以今年火爆的“苏超”为例,“散装江苏”“盐水鸭VS水蜜桃”“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等“热梗”让网友们大呼有趣、主动参与讨论,也让地域特色得到了广泛传播;“票根经济”等促进文旅消费举措,带动了城市人气和经济。可见,各地的特色赛事IP赛事潜力多多,有望成为带动更多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凝聚人心、传播文化的又一平台。
当然,打造类似的IP还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比如,要因地制宜,从本地的群众基础、体育文化基础出发,设计、开展赛事;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让赛事保持较高热度与话题性;要完善基础设施,在提升赛事体验的同时,提升旅游的整体品质,等等。如此,一个个特色赛事IP才能真正转化为体育消费的增量,为城市文旅产业赋能,为地方经济助力。
未来,如何把一场场比赛转化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持久动能,考验着地方的智慧与担当。期待更多地方通过探索实践,让体育赛事与城市肌理更好融合,把特色赛事IP真正打造成亮眼的城市名片。
来源:中工网